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户籍限制走向迁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俊平  谢锐勤 《岭南学刊》2007,(5):119-122,127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对传统户籍管制制度进行改革。然而,前段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身份不平等和迁徙自由的问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确立迁徙自由的改革价值取向,并澄清对这一问题的各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开始对传统户籍管制制度进行改革.然而,前段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身份不平等和迁徙自由的问题.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必须进一步确立迁徙自由的改革价值取向,并澄清对这一问题的各种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芳 《理论月刊》2005,(3):144-146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现行德育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道德需要,提出当前高校德育改革工作的实施要在德育地位、模式、方法和内容体系上实现的四个“转变”,为新时期高校德育改革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自由观认为,人就是自由,自由是绝对的。这样一种自由观影响极大,流传广远。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自由是相对的、自由的选择应有积极、正确的目标,自由选择不仅要负道德责任、更要负法律责任、自由的根本价值是为人民服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自由观会不断地演变,其变化的轴心应以人民的利益为准绳。  相似文献   

5.
谈户籍制度改革与迁徙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徙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现在已经暴露出严重的滞后性。确认和保障迁徙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它既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别,又对维护社会稳定大有益处。所以,我国宪法应尽早恢复迁徙自由,并实行适应市场经济的新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6.
曹瑞涛 《小康》2008,(7):99-99
不知觉间,八十年代已成历史,已然成为一个供人怀念的时代符号。中国的政治经济转型从那一时刻拉开序幕,那同样也是国人个性解放的开端。在那样的背景下,热情、张扬、自由成为了时代的关键词。但这个时期的思想启蒙,并非是要让个人冲出集体的樊笼,获得一己之自由,而是认为,个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对公民追求幸福生活、实现人生价值的确认与保障,然而在我国,却受到户籍制度的极大限制。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户籍制度虽几经调整,但总体上仍是一种身份制度和束缚个人自由的制度,是计划经济的坚固堡垒和现代化的绊脚石。彻底改革户籍制度,实现迁徙自由,将是中国民主进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经济持续增长和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实现迁徙自由的时机已成熟,必须立即对户籍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但这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联系就业制度、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政制度、政治体制等改革综合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8.
王利宾 《人民论坛》2010,(6):124-125
要实现刑罚立法配置的价值和目的,就必须重点考量和关注法官的刑罚自由裁量权。当下刑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存在裁量权行政化、个案不当监督干扰、法官素质尚需提高等问题。要加强法官刑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运作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主体性保障,重构刑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要发展,资金在增多,同时,资金短缺者融资艰难,有空闲资本者却投资"无门",如何让资金在经济大环境中实现自由配置,是金融行业最基本的目标,也是金融改革的方向。但正因为金融连着个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实体经济,决定了金融改革既复杂又需谨慎,安全、稳妥成为金融改革的首先要求。用改革、创新解金融问题说起金融改革,不能不提到温州。一年前,国务院选择温州市作为首个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然而,一年后,温州  相似文献   

10.
现代行政的目标是不断追求法治行政、服务行政,因此,行政自由裁量权也要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内,因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扩大使其更加容易被滥用,使得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所以现代行政中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要进行相应的法律控制,才能保证现代行政目标的实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超越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行政处罚显失公正、拖延履行法律职责等方面。因此,必须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方面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科学人生观》下册中,讲了这样一个观点:“自由总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自由之所以是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是因为自由要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社会制度、法律和纪律的影响、制约与限制。一、人的自由程度要受到社会实践水平的制约。自由从哲学上讲,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  相似文献   

12.
要实现刑罚立法配置的价值和目的,就必须重点考量和关注法官的刑罚自由裁量权。当下刑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存在裁量权行政化、个案不当监督干扰、法官素质尚需提高等问题。要加强法官刑罚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运作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主体性保障,重构刑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范化。  相似文献   

13.
共享即共赢     
王姮隽 《北京观察》2006,(11):33-34
中共中央在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长远来看,建立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使个人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使社会成员能够“互尊、互重、互爱”;从短期来看,建立和谐社会是让全体人民分享改革成果,从而使社会整体生活  相似文献   

14.
郭荣祥 《前沿》2010,(20):192-194
学术自由之于大学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大学的学术自由受制于整个社会学术自由的氛围,主要取决于统治者对学术价值、学术社会价值的认识。大学学术自由限度的确立,应以学术要弘扬真善美、抑制假恶丑为原则,视学术活动的不同方面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户籍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对迁徙自由的深入研究.从外国历史看,英国<济贫法>和美国宪法中的平等保护条款与迁徙自由的实现之间有内在联系,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会极大地限制公民的迁徙自由.而我国不但存在不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一系列根据户籍制度建立起来的有差别的社会制度体系,那么,只有先在这些领域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公民的迁徙自由.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规定性,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同在的自由。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关键是要认清实践是自由的基础;理清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理解自由实现的过程性和目标性。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制度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各方均认为我国必须要进行土地制度改革,但是对于如何改革,观点并不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派截然不同的观点,差异主要体现在新型城镇化中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是否要严守耕地红线,以及是否允许农地入市、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和城乡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李大钊就是民主政治的执著追求者,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李大钊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民主政治的实质,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他强调资产阶级的平民政治要发展为无产阶级的平民政治,而未来共产主义的平民主义就是自由平等的个人间的自由联合;社会主义不仅不排斥自由,而且要发展自由,实现农工经济上的自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发展应在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秩序有机统一的基础上进行,以求得大同团结。所有这些思想对于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青松 《传承》2008,(14):98-99
要想弄清所谓的庄子的"自由"概念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什么,或者说庄子究竟要摆脱什么样的束缚、不受什么限制,就应当从对庄子用来表达"自由"概念与"自由"概念有关的那些词语分析入手。本文从"游"、"化"、"解"、"放"等概念分析了《庄子》的自由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甘再清  王静梅 《前沿》2010,(14):51-53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受必然性的制约,要实现人类自由必须摆脱必然性束缚。网络社会中人类的交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克服了自然必然性、社会必然性对人类自由的束缚,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自由交往的理想之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