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海流 《春秋》2012,(5):4-5
1942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托.到山东滨海检查、指导工作。当时山东分局和——五师驻地在临沭县朱樊村,刘少奇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听取了山东分局和一五师的工作汇报.并对山东的抗战工作作了指示。7月底.刘少奇准备返回延安.鲁南军区就把护送刘少奇的任务交给了鲁南铁道游击队。  相似文献   

2.
何立波 《传承》2010,(4):6-8
从1942年春到1943年底,"铁道游击队"先后护送了刘少奇、陈毅、朱瑞、萧华、陈光等领导干部及其他数百名干部安全通过敌人设在津浦路两边、沿微山湖一带的封锁沟墙,保证了从苏北去延安这一段交通线的通畅。  相似文献   

3.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行期达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延安之行。行前,毛泽东数次电召刘少奇回延安,返回延安途中,毛泽东十多次询问其行踪,为其安全担忧。  相似文献   

4.
孟波于1936年参加革命,1939年入党,次年春天冲过重重封锁线来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从此在刘少奇同志直接领导下工作,直至刘少奇离开新四军去延安。孟波由爱国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并成为一名自觉的共产党员、优秀的文艺工作者,给予他最深刻影响者莫过于刘少奇。  相似文献   

5.
1942年1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华中局,要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时任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回延安。可能连刘少奇本人也不曾料到,回到延安的他竟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并从此成为党内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刘少奇在中共的地位提高的如此之快,当然与他自身在革命历程中所表现出的杰出工作能力、非凡的理论水平有关。不过,毛泽东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毛泽东为何如此重视刘少奇呢?近代湘江俊杰辈出,毛泽东和刘少奇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1893年毛泽东诞生于韶山冲。5年之后,刘少奇则在和韶山冲仅一岭之隔的炭子冲出世了。19…  相似文献   

6.
张雄文 《现代领导》2014,(11):41-41
一 刘少奇在新四军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的1942年3月就奉毛泽东之命返回延安,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三位书记之一(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进入了中央核心领导层。但这么短的时间内,他就敏锐地看出了粟裕的出色才干。回到延安,刘少奇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其间,他对粟裕还赞不绝口.高兴地说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他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  相似文献   

7.
1943年6月底,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刘少奇在延安召开记者招待会.谴责军统秘遣特务试图暗杀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一时之间中外舆论大哗。破获此次惊天大案的功臣,就是那位曾被毛泽东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的布鲁。  相似文献   

8.
《春秋》2021,(2)
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征程中,有一段红色历史因其曲折辗转、意义重大而成为百年党史中靓丽的篇章,这就是1942年刘少奇奉中央之命由华中经山东秘密返回延安的历史。刘少奇返回延安,途经6个省,行程3000余里,共穿越103道敌人的封锁线,在跋山涉水中度过了1942年的春夏秋冬。在山东,刘少奇一住就是4个月,调查研究,擘画山东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春秋》2012,(1):1-1
1942年春,为筹备中共七大召开,刘少奇由阜宁途经山东返回延安。当时,中共湖西抗日根据地遭受着日、伪、顽、会、匪的共同夹攻,与延安之间的“通道”被重重分割与阻塞,斗争处在最艰难时期毛泽东一再电嘱:“过封锁线时必须有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三、亲自授课,充分发挥党校的阵地作用党校是党培养教育干部的阵地,是党的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的阵地。充分利用这个阵地,宣传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养合格的领导干部,是刘少奇同志的一贯主张和追求。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从华中回到延安。时任中共...  相似文献   

11.
论刘少奇党内斗争理论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同志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还是中国共产党内杰出的理论家。尤其他的党建理论,具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他关于党内斗争的理论,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建党学说,曾经得到毛泽东同志的充分肯定。1942年10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全文发表刘少奇的《论党内斗争》时,毛泽东为此写了按语,称赞这个演讲“理论地又实际地解决了关于党内斗争这个重大问题,为每个同志所必读。”①刘少奇的党内斗争理论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理论界对这一论题已有论述。但有学者指出:“研究者对此问题的论述比较…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临沂市一度曾被誉为华东“小延安”,战争时期,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纵队、115师司令部,中共中央华东局、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省人民政府,新四军军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司令部等党政军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相似文献   

13.
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夫夫 《传承》2009,(16):26-27
针对抗日战争中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刘少奇在延安马克思列宁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从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着眼,论述了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和党性修养内容及其实现途径。这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河润 《政策》2006,(5):59-59
1939年7月,刘少奇同志在延安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时, 曾讲到“慎独”两字。刘少奇同志说:“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他也可能最诚恳、坦白和愉快。因为他无私心, 在党内没有要隐藏的事情,‘事无不可对人言’,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抗日战争中党的建设出现的新问题,刘少奇在延安马克思列宁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从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着眼,论述了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和党性修养内容及其实现途径.这对于党的先进性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一鸣 《新东方》2013,(3):I0004-I0004
<正>谢飞(1913—2013),出生于海南文昌湖山区茶园村,原名谢琼香。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0月被派往香港、新加坡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2年后在福州、厦门中心市委工作。1934年5月调江西瑞金中央苏区,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机要秘书。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是中央红军30名女红军之一。1935年在瓦窑堡与刘少奇结婚,改名谢飞。1936—1937年协助刘少奇在中共北方局工作,随后在延安中央党校和马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9,(1):6-6
老一辈的同志大概记得以前的一句老话,叫做“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袖人物,又是党的卓越的理论家。故尔,用刘少奇的精湛理论素质为范本,要求党的干部必须刻苦学习,其意义大约在于敦促领导干部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相似文献   

18.
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为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为顾问的大陆佛指舍利赴台供奉护送团一行,在圆满完成护送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到台湾供奉任务后,从台湾经香港于3月2日下午返回北京。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会见了护送团成员,对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前期取得的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护送团所做的细致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王兆国在讲话中说,两岸佛教同根同源、法乳一脉。希望今后进一步扩大两岸佛教界的交流和交往,以民间交流促进两岸人…  相似文献   

19.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在长期的工人运动和党的领导工作实践中,刘少奇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理论,其中关于共产党员的修养理论,是刘少奇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今天,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人学习和领会刘少奇的修养观,对于当前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员教育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刘少奇修养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刘少奇关于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20.
与刘少奇一张合影引发的故事杨丕健口述郭谨栋整理1958年,正是处于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时期。刘少奇同志这年8月到河南国营郑州纺织机械厂视察。刘少奇同志在该厂视察时是由我和杜荣旗(郑纺机厂长)同志陪同。一帧与刘少奇的合影,引发了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