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军 《新视野》2012,(3):95-100
隐逸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内在地体现着其价值主体意识的增强,独立人格意识的萌醒,以及对自我确定的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孔子主张"隐逸以志其道",将隐逸看作"安仁"、"守仁"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或者说是实现其人格价值理想的一种手段。这种隐逸观所阐发出来的对于人的基本价值、人格理想以及人格价值实践的自觉性、自由意识的理解,既丰富了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体系的内涵,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价值理论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今日留给人们的仍是宝贵的财富,深刻的启示。本义拟就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服务。一、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伦理型的法律文化。以宗族为水位。以伦理为核心。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征。其表现是:1.礼大于法。众所周知,从西汉起儒家的法律思想被奉为正统,而儒家的法律思想就是以”礼”为核心,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宗旨,重礼而轻法。尽管苟子主张“重法”、“隆礼”、贾谊、董…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宇宙观、思维方式、政治传统、道德规范、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渗透于本民族每一个成员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长久地影响着他们的衣、食、住、行及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核心的,但也吸收了佛教、道教的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成分。“儒家思想基本上是一种社会哲学,重实践,重人事,重伦理,重教化,注重社会中的人伦事务,可以说是一种人世的学问。儒家最重要的内容是其伦理道德学说,以仁义、礼乐为精髓的宗法伦理价值系统构成了儒家的核心”。①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即:统一性、连…  相似文献   

4.
儒家理想人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改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现状,应当引导大学生秉承儒家博爱理想,践习儒家刚健有为的人生追求,借鉴儒家以义制利的价值观念,坚持儒家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领悟儒家仁礼并重的人格内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思想是为中华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宝贵的民族精神财富。倡导儒家“仁爱”原则,有助于建立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扬弃儒家的信义观有助于确立良好的市场经济道德秩序;升华儒家“内圣外王”思想有助于塑造当代人理想人格;挖掘儒家“礼”的思想的时代内涵,对弘扬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儒家政治伦理,是儒家德性伦理在政治领域的运用和延伸,其主要主张是通过修身达致德治及天下太平的理想政治状态。以现代政治哲学及现代基本政治价值为参照系,可见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潜在局限性。因此,儒家政治伦理理想虽然对我国官僚制提供重要的价值支撑,但其内在缺陷亦被同时带入官僚制度,并在官僚文化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对这一点的清醒了解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官僚制的特点及去向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对宇宙本体的认识——即所谓"天道观"而言,儒家,尤其是先秦时期的原始儒家对人的认识——即所谓"人道观"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儒家伦理中"以人为本"的色彩是非常浓厚的。人的存在及其文化创造是儒家的基本关注之点。儒家价值观即展开于与之相涉的一系列关系中。孔子提出了仁道的原则,其思想以"仁"为核心,这已是一种普遍的看法。何谓"仁"?孔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人格理想,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由儒家字说倡崇起来的“修养治平之谦谦君子”。它曾像一方耀眼而圣洁的天镜,吸引、昭示了历代的中国士庶民众率柑鉴之,争而效之,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以致东方诸国的文化演进,迥异于西方民族自我奋斗之本色英雄式的人格理想,构成了人类文明史上分立并存的两大人格理想体系。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人们越来越避谈“君子”,甚至视”君子”者为愚,或者即使在心中强烈地呼唤  相似文献   

9.
汉代为以孝治天下,利用教化、奖惩等手段,采取以孝入律的强制措施,极力推行儒家孝伦理,为此原始儒家孝伦理在汉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乃至异化。以孝亲案例探讨孝伦理在汉代的异化,有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儒家孝伦理的内涵和实质,厘清原始儒学与后世儒学的区别,正本清源,汲取精华,剔除糟粕,服务当今社会。  相似文献   

10.
儒家倡导和推崇两种理想人格:一是"君子人格";一是"圣王人格"。它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理想和人格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要探寻传统与现实的契合点,促成儒学与现代领导学接轨,合理设计和努力塑造现代领导者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女性文化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史过程。然而,只是在今天,中国女性文化才具有真正的成熟意义。它的成熟意义表现在: 第一,改革开放启发了整个民族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中国是一个有数千年封建专制历史的国度。在旧中国,封闭单一的自然经济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结构;“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儒家的伦理纲常铸就了“枯萎、麻木、沉默的国民魂灵”(鲁迅)。中国妇女是典型的东方女性,在她们的深层心理中,深受宗法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摧残,人格上更备受压抑。中国女性的心理因袭比西方妇女沉重得多。中国妇女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并在较大的范围中参加了五四运动,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所谓理想人格,按西方人类文化学家蒲鲁姆的说法,就是能表现文化精神或精萃的人格,也就是指能代表某种文化精萃并且有共同特质的人格意识。 中西传统文化都是从人在宇宙间的地位理解人。儒家以天、地、人并立“三才”;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把人提到这样的位置来认识,具有人本主义思想。然而,人是作为“参天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07,(8)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社会公德缺失的状况呼唤建立新型的社会公德规范。儒家伦理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虽有一些不合时宜的地方,但儒家"约之以礼"、"乐群贵和"、"严己宽人"等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重要借鉴意义。儒家重礼的精神,为今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道德人格建构是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性任务,对时代新人创造追求美好幸福生活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时代新人道德人格的内在结构主要包括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责任三个基本要素。其中,道德理想是时代新人道德实践的总体导向,道德原则是基本准则,而道德责任是内在调控。为了应对道德人格建构所遭遇到的道德理想失衡、道德原则失序、道德责任失位等现实境遇,应该从构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全方位道德教育体系、制定新时代道德规范体系、培养道德主体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深挖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并结合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方面入手,以增进时代新人对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道德责任等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教的核心是苏非主义,苏非主义的核心是其内在伦理。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儒家的核心是儒家伦理。这二者都强调内在心性。这为回儒对话提供了可能。当前伦理问题层出不穷,二者在内在伦理道路上又都走得很远,并都对自身文化传统中的伦理稳定性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他们所具有的道德体验,将对我们解决当前伦理窘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伦理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文精神、"大同社会"理想与和谐思想、"家国同构"的伦理传统与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操、自强不息的忧患意识和求变求新的创新精神、崇德厚理的德性文化和明礼知耻的礼治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而其中的整体大义、仁爱原则、人伦价值与孝爱美德、高尚道德情操与理想人格,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伦理型文化,重视道德的传统使得中国伦理道德资源非常丰富。本文通过传统儒家对道德的论述,探究传统儒家伦理资源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启示,即富民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物质基础、为公才能成就公民道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公民道德、闲暇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伦理中的民本思想与人文精神、“大同社会”理想与和谐思想、“家国同构”的伦理传统与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操、自强不息的忧患意识和求变求新的创新精神、崇德厚理的德性文化和明礼知耻的礼治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有着极大的理论价值;而其中的整体大义、仁爱原则、人伦价值与孝爱美德、高尚道德情操与理想人格,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经学时代儒家的经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亚利 《理论学刊》2004,5(4):53-58
我国经学时代的儒家具有经世特征。首先,这个时期儒家虽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形态,但却有一个共同的学统,从这个学统来看,具有经世特征。其次,从这个时期儒家的“内圣”、“外王”两条不同路径学者的经世精神来看,具有经世特征。最后,从这个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文化大总结来看,具有经世特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的经世特征决定了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使它成为伦理——政治型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圣贤人格或圣贤境界,是儒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的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在传统文化的诸形式中,无论是以文学、史学、经学、哲学等为主干的理论形态的文化,还是以政治礼仪等为主体的制度形态的文化,抑或是以日常起居为主要内容的习俗形态的文化,都是以圣贤作为最高楷模和标准的,树圣贤、学圣贤、做圣贤,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所在。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圣贤形象,并非完全一致的,有些甚至是大相径庭。先秦诸子特别是德、囚、道、法,都有自己彪炳的圣贤形象。墨家设计的圣贤人格,是以圣贤功德为目标的人格境界,其标准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