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把握特点 认识难点 增强“打黑除恶”的力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健 《公安研究》2001,(2):20-22
黑恶势力的滋生、发展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深刻的社会背景,打黑除恶将是公安机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艰巨任务。通过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要增强打击力度,必须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地把握这类犯罪的特点,充分认识斗争的难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协同作战;充分运用侦查谋略和手段;长期侦查,深挖幕后保护伞;打掉黑经济基础,铲除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2.
扫黑除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力量资源,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有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深挖背后的保护伞,从源头上遏制黑恶势力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记者在对黑恶势力犯罪问题的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往往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有的与黑恶分子称兄道弟,经常在一起吃喝玩乐:有的接受贿赂,帮助黑恶分子捞取政治荣誉、经济好处;有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包庇纵容犯罪,为黑恶分子效劳;有的借助黑恶势力铲除异己,报复杀人,谋取政治前途;还有的甚至为黑恶势力出谋划策,直接参与犯罪活动。这些黑恶势力的“关系网”、“保护伞”,既有工商、税务、金融系统工作人员;又有执法部门的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还有地方党政官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的还是一定级别的干…  相似文献   

4.
近日,北京警方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根据群众举报,依法立案侦查,打掉了一个在互联网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的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抓获秦志晖(网名“秦火火”)、杨秀宇(网名“立二拆四”)及公司其他4名成员。  相似文献   

5.
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有组织犯罪的根本特征。这包含两方面意义 ,一是有组织犯罪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 ,一是经济目的决定有组织犯罪的其他特征和行为。有组织犯罪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中心的大城市 ,并按规模大小呈金字塔结构。控制非法经济领域 ,投资合法领域 ,是其主要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6.
司法诉讼是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秩序的保障。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部分黑恶势力在一小撮“法律智囊”的帮助下,常常发起虚假诉讼,借合法手段敛非法之财。借款协议、套路货、租房合同……虚假诉讼套路深在民间借贷、赌博、汽车抵押等领域,部分黑恶势力正借助虚假诉讼,洗白非法债务关系,进而侵占他人财产。  相似文献   

7.
原任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端州分局局长的李少锋,利用职务之便,充当黄赌毒产业的保护伞,并为当地黑恶势力牟取非法利益“保驾护航”。与此同时,他也向被保护者张开了血盆大口,收受贿略500多万元。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成为涉黑涉恶的腐败典型。2020年7月13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李少锋犯受贿罪,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于农村地区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涣散的影响,地方黑恶势力不断向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渗透,并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突出问题,其存在和滋长造成了农村基层政权的弱化,阻碍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严重危害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并极易诱发出现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从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政权渗透...  相似文献   

9.
黑恶势力及其违法犯罪的产生是一系列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对黑恶势力的长效治理机制,需要在正确认识有着共同政治、经济、社会等基础条件的市域领域黑恶势力生成机理的前提下,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创新形式剥离黑恶势力生成因素,构建良性社会生态.X市黑恶势力尚处于组织发展初级形态,其暴力性、显像性、求财性等特征明显,但是也出现了头目幕后化、软暴力化、公司化等高级组织形态雏形,可以通过完善统一刑事防控体系、夯实基层政权、发展地区经济、促进社会公平等一系列路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预防遏制黑恶势力长效性机制.  相似文献   

10.
“老百姓痛恨什么、厌恶什么,就打击什么、铲除什么。”村霸恶痞嚣张跋扈、宗族势力拉拢成气候、“保护伞”顶风作案……随着扫黑除恶法治化长效机制迎来强势新开篇,这些危害群众利益、扰乱社会安定的黑恶势力将进一步得到严惩根除。  相似文献   

11.
地痞钟青文,不仅自己作恶多端,还网罗一批跳梁小丑。横行乡里,残害百姓。凡在他们的“领地”经商,办企业,揽工程都要雁过拔毛……正当他们以为自己的恶欲可以无度膨胀时。江西省新余市警方高擎法律的利剑铲除了这股黑恶势力。  相似文献   

12.
黑帮白道     
李子奇 《人民公安》2012,(18):58-59
作为公安局局长,贺飞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他的使命就是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也要铲除江山市的黑恶势力,还江山人民一方净土。 作为第三届中国法制文学原创作品大赛最高获奖作品,长篇小说《黑帮白道》展现了正义化身——公安局局长贺飞,在陌生城市中排除黑恶保护伞重重干扰,怀揣着受害者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带领着忠诚的人民警察,消灭了通过权钱交易拉拢个别腐败分子充当保护伞、迫害无辜人民群众的肥姐黑恶势力团伙。  相似文献   

13.
黑恶势力犯罪行为"早""小"时期具有五种特征:其人员构成一般有地缘性或血缘性关系;组织特征呈松散性、线结型;违法行为呈小恶型、多个型;经济基础弱小,但具扩张性;多盘踞在资源集中、管理缺位的矿山、批发市场.公安机关对黑恶势力的打击要及时,以避免其造成更大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14.
农村黑恶势力与基层组织的弱化、蜕变(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树立白领形象,打着红色招牌 随着黑恶势力的羽翼丰满,政治上也日臻成熟,他们已不满足于在政权机关培植、豢养代理人的做法,而是企图直接介入政治领域,建立自我保护体系,即千方百计获取政治身份和政治特权,甚至攫取基层政权机构的权力,使犯罪身份合法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15.
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外来黑恶势力犯罪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涉足娱乐服务行业收取保护费,参与有组织赌博活动,插手民间纠纷,充当职业打手,为争夺地盘、利益相互火并,渗透“黄毒”市场牟取巨额利润等。外来黑恶势力具有犯罪目的利益趋向性,成员主体类同性、纠合性,组织结构依附性、地域性,犯罪手段暴力性、残忍性,犯罪状态连续性、扩张性等特点。庞大的外来失控群体的存在、不正当社会需求和行业场所管理失控及防范打击弱化为外来黑恶势力滋生、发展提供了机会、条件和后备力量。必须增强打击防范外来黑恶势力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打击防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14,(12):41-41
陈磊在《政法论坛》2014年第2期撰文《中国农村政权组织涉黑化倾向及其遏制》认为,当前中国部分农村自治组织涉黑化倾向问题比较严重。村官涉黑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由红变黑型”,由村官蜕变成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由黑变红型”,由黑社会性质组织头目“包装”成村干部;“境外入侵型”,境外黑社会组织入侵境内基层政权。村官涉黑具有通过黑恶途径非法操控选举、利用职务便利攫取非法利益、使用暴力手段形成非法控制、通过利益输送寻求政治庇护等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沈飞 《淮海论坛》2011,(2):26-27,22
徐州地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交通运输发达,人员密集。流动量大。同时,受历史上“尚武重义”的影响,民风强悍,暴力型犯罪一直较为突出。其中,以黑恶势力犯罪为主的有组织犯罪比较活跃,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受利益驱动,滋生黑恶势力犯罪的土壤和因素不同程度存在.逐渐产生了地域称霸型、农村宗族型、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打黑除恶”的斗争中 ,必须正确处理“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流氓团伙犯罪”等的法律适用问题。“黑恶势力”并非法律概念 ,应按其作恶的程度和表现 ,分别按照刑法规定有关罪名定性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当前黑恶势力发展的最高形式 ,其组织较严密 ,人数较多 ,一般有经济实体 ,同时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寻求非法保护 ,在一定区域或行业里形成“恶名”和势力。“流氓团伙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 ,应正确处理好共同责任和一罪、数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凡是犯罪都会有一定的地域特点 ,浙江省黑恶势力犯罪的浙江特色也较为明显。从现状看 ,基本估价是 :黑社会性质组织在浙江省尚处于萌芽阶段 ,但恶势力犯罪在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 ,有的活动比较猖獗 ,并逐渐向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演变 ,有的已成为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导致这一状况既有整个社会大背景的影响 ,又有浙江经济社会的特殊原因 ,因此 ,在研究和制定对策时 ,必须全面把握 ,重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构筑长效机制 ,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的土壤。  相似文献   

20.
经济犯罪学,是犯罪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显著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改革、开放和搞活的机会,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大肆非法攫取公私财物,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它对国家政权、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