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晌午时分,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杭锦后旗蛮会镇民富村的张玉光,仍在地里忙着种玉米,连饭也顾不上吃。"自家有40亩地,又承包了140亩,虽然累,可是感觉有奔头。"张玉光抹了把脸上的汗说。53岁的张玉光,一心想趁体力还行,能干得动,在未来3年把债还清。身旁一起种地的村民说:"如果不是给他哥还债,他成不了贫困户。原来他家主  相似文献   

2.
1991年5月中旬我们访问了广东省中山市张家边区西亚村朱灿标家庭承包农场.一户包了116亩田1984年春,西亚村200多亩田要承包,当时每百斤谷子卖19元,农民嫌谷贱不愿包田.队长说:你们不种,给外县人种吧!村民朱灿标说:大家不种,我就全部包了.议论的结果,大家都只承包了口粮田,余下的100多亩田由老朱承包了.他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家庭承包农场.年年增产又增收老朱办了7年家庭农场,现共承包田116亩.这片土地,原来亩产900斤谷,他承包以后连年增产,1990年亩产已达1680斤谷,经济收益年年上升.老朱说:1984年只赚了一千元,1985年九千元,1986年一万五千元,87年一万九千元,1988年以后每年能赚两万多元.绿色的成功之路老朱的家庭农场办得好靠3条:第一,党的政策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长期稳定,包的田不变动,老  相似文献   

3.
龚效应是1999年从陕西紫阳县来农一师一团一连的劳务工,2000年承包了30亩棉花地,他虚心向老职工学习,有空就问。当年棉花单产380公斤籽棉。通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他逐渐掌握了棉花各个生长期的特点和管理技术。2007年,团场土地固定承包,连队成片连块的土地都被职工承包了,只有45亩多弃耕地,由于土质太差,年年亏损,无人承包。龚效应  相似文献   

4.
今年初,当宋建立以高出底价一倍还多的13800元钱,两费自理,承包了这块30亩的菜地时,大家的确为他捏了把汗,而如今,他仅六七月份的四亩早熟瓜就净赚了11000多元,到八月初,他的瓜菜收入已超过四万,大家都由怀疑到佩服:小宋真行!包菜地抱回个“大金娃娃”。  相似文献   

5.
任广贤10年前来到新疆时身无分文,10年后,成了一个百万富翁。 1993年,他从河南虞城来到农五师八十九团时,身上只剩下几元钱。那时他靠打工为生,辛苦一年只挣了2000多元钱。他看见承包土地收入多,于是就在八十九团十四连承包了30亩棉花地。由于他第一次种植这么大面积的棉花,没有经验,收入也不多。1995年,他又继续承包土地,这年获得了好收成,盈利2万元。1996年,他看到干农  相似文献   

6.
农九师团结农场职工郑远伟,自1992年租赁承包连队15亩土地以来,每年用50%土地种植瓜菜,50%土地种植甜菜,年纯收入都在万元以上,2002年他又承包30亩地,加上原来15亩,共承包45亩土地,再次夺得甜菜、瓜菜双丰收,年获净利2万多元。连续多年被师、场分别评为先进生产者、种植能手,还被师工会推选为民主管理会成员。 今年3月16日,笔者同农四连连长魏新,登门看望和采访这个连续10年盈利的共产党员。采访中,郑远伟介绍说: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各种专业户犹如雨后春笋。他们有魄力,会经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农村中新的生产力的代表,本文介绍的潜山县林业专业户储浩川就是其中一例。储浩川身为农村基层干部,他承包荒山是从一九八三年开始的。这年夏天,他首先承包了本大队荒山三千五百亩,接着承包护队荒山一千八百亩,后来又承包了大队林场四千八百亩山场,共计一万零一百亩。这万亩山场分为三大片,多是高山大岑,且与邻县邻乡交界。林业承包的头一年(一九八三年继一九八四年春)造林一千七百三十亩,其  相似文献   

8.
刘应堂敢想敢干敢为人先,6年时间挣了20万元,受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党委的表彰和奖励。 1997年,刘应堂携家带口从河南来到四十五团七连安家落户,当年,他承包了340亩棉花地。刘应堂坚持多学习多请教,勤劳苦干加巧干,很快就掌握了一套植棉技术。1997年至1998年,他承包的40亩棉花,单产籽棉都在350公斤以上,2年收入2.8万元。 尝到种地甜头的刘应堂,1999年承包了100亩棉花地。他拿出积蓄2万元购回一台小四轮拖拉机、两头母  相似文献   

9.
现已75岁的董继元,在革命战争年代当过兵打过仗、负过伤。1990年,他从阳城县招待所离休后,回到该县次营镇六甲村。多年来,他潜心钻研桑蚕栽培和养殖技术,掌握了一套新的科学的桑蚕栽培养殖技术。他坚持不懈发动和指导村民发展桑蚕栽培养殖,现在全村桑园已从原来不足300亩发展到650多亩;地埂栽桑由原来不足5万株,发展到现在12万株;养蚕由原来每年养蚕不到300张,增加到现在700多张。蚕茧总产量由前几年不足1000公斤,上升到35000公斤。全村人均增收880多元总收入达到60多万元。放着清福不享,专心研究蚕桑。带领群众致富,一心奔向小康。不惜个人…  相似文献   

10.
正在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汪贵军的辣椒地块,笔者看到夫妻俩正忙着除草、打药等田管工作,去年他承包的75亩辣椒纯收入19.8万元,被连队职工群众亲切地称为"辣椒手"。据了解,今年48岁的汪贵军,是农二师二十七团四连老军垦的后代,1981年4月他沿着父辈们的足迹,积极响应团场安排,参加了工作,当过砖厂工人、干过机务、植保,最后在四连当一名普通的种植职工。2003年到2006年,汪贵军在连队承包了30亩甜菜,夫妻俩起早贪黑,不怕吃苦,勤劳肯干,注重科学管理。他们承包的30亩土地从未亏损过,年收入都在2.8万元以上。2007年,连队4支条田中有一块45  相似文献   

11.
今年,农八师一三三团7.5万亩棉花面积,百分之百地推广应用实现了农业节水滴灌技术。节水滴灌和农业耕种的机械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一线承包节水滴灌棉花的职工,管理定额由原来的45  相似文献   

12.
"何宁发了,他今年承包的94亩盐碱地,棉花已拾回总产32000公斤,比去年翻了一倍多,今年的纯收入将突破4万元。"何宁是农二师三十三团二连老军垦的子女,一直在大田一线承包  相似文献   

13.
初夏时节,霍山县与儿街镇大沙埂村村民汪军正带着几个返乡民工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着。前年,在村党总支的支持下,他用外出务工挣的钱承包了村里的70多亩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取得了成功。十七届三中全会鼓励土地流转,他备感兴奋,准备再承包100亩土地,扩大蔬菜种植。  相似文献   

14.
正饶阳县诚旺苗木园艺有限公司成立子2010年,注册资金为300万元人民币。现有员工30-40人,农忙时包括临时工能达到200多人。2006年承包了县里废弃的农场,2007年开始种植蔬菜大棚,后经转型投资了苗木,承包土地500 亩,先后投资了几百万,2008-2009年先后承包了周边农民土地500亩,现有土地1000亩,苗木总数为600-700万株,  相似文献   

15.
<正>2001年,在城市打工多年,历尽艰辛的李海青看到团场改革不断深入和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与丈夫王力商量后到农二师原二十八团,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承包了30亩土地。他把全部心血都放到了承包的土地上,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劳作在  相似文献   

16.
张高峰,今年52岁,1993年3月从河南来到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五连,承包土地80余亩。近年来,西山农牧场兴建了一批滴灌设备,引导职工发展节水灌溉农业,2011年农场推广滴灌种植模式,张高峰积极响应号召,承包了30亩滴灌地,种植了地膜土豆。为了把膜下滴灌土豆种好,他从连队职工书屋借了10多本关于地膜技术和土豆种植  相似文献   

17.
李敬样真神! 他承包蔡家湖酒厂才一年,就抱了个大金娃娃。年终帐目一公布,就让一○三团6000多名干都职工大吃一惊:1993年,李敬祥厂长带领全厂90名职工,生产系列白酒776吨,实现产值1400万元,上交利税275万元,职均创利  相似文献   

18.
张晓明 《实践》2005,(7):35-36
张耀国虽然 离开我们已经一 年多了,但他为村 民做的每一件好 事实事,都记在我 的心里。 我们村地处 黄河岸边,以种植 大田蔬菜为主。上世纪80年代后期,市里对菜农种菜加大 政策扶持力度。在外做买卖的耀国知道消息后,回村承包了 30亩土地。农闲时,他还做点儿小买卖。几年时间,耀国就成 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  相似文献   

19.
梅河口市吉乐乡是远近闻名的人参之乡,坐落在美丽的鸡冠山脚下的吉安村有一位普通的农家女,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状元,她就是今年48岁、朴实贤惠的传统女性──董玉清。5年前,她在村党支部和家人的支持下,筹集了6000元钱,只身搬到山上,走上了艰辛的人参种植之路。她吃住在参棚,白天松土、除草、浇水、打药,晚上在油灯旁自学种参知识。斗转星移,她度过了无数个艰苦、寂寞、担惊受怕的日日夜夜。功夫不负苦心人,她的辛勤汗水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她种植的人参由几带发展到400多帘。去年,她又承包荒山造林30多亩,承包水田30亩,…  相似文献   

20.
张江华是一位身高只有1.6米,身材瘦小的男人。1992年春天从河南老家来到农四师七十团九连打工,他每天帮助连队的职工们间苗、除草等,每天的工钱也只有8元。当时该连有许多职工因为种地亏损,纷纷将土地退还给连队。他看到团场连队的土地面积大,犁地、播种、中耕等主要的农活都是靠机械化作业,要比自己在老家种上几亩地,靠人拉肩扛省力得多。他就在连队承包了30余亩连队职工不愿种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