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金朝前期,北宋中叶以来的白银货币化持续推进。大定年间的商品—货币关系中,白银的社会身份从商品变成货币,白银货币化初步实现。金廷赋予白银征纳赋税的法偿地位,认可银钱兑换关系,形成了官方法定的银钱兑换价。金朝中期交钞贬值,银两全面成为官方法定货币,独立行使货币职能,铜钱的货币职能则日益式微,银钱两种金属货币的地位形成均势。大安、贞祐以后,银两逐步代替铜钱成为钞本,开始决定交钞价值,成为基准定价货币;铜钱则由停铸、限藏、限用到废而不用,全面逃离市场。金末的银钱钞关系中,钱退银进,货币白银化取得重大进展。银两逐步成为交钞之本,并借助交钞等分价值、投入流通。蒙元时期以银为本、禁银行钞的“银钞相权”货币流通格局,在金朝末年已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2.
正中信出版社出版定价:59.00元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  相似文献   

3.
宋代铜钱铸行陷入危机,宋元时期官方和民间分别通过发楮印钞、使用白银、短陌支付等方式应对铜钱危机.由于纸币信用崩溃,白银在宋代与纸币发生联系,入元后广泛用于价值贮藏和计价,明朝顺应市场发展,改用白银作为财政收入的计量标准.明中叶国内市场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货币需求.在官方发行的纸币贬值、铸行制钱得不偿费的情况下,民间市场的白银流通和私钱盛行,适应并支持了市场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官方垄断货币发行并通过货币发行驾驭市场的传统货币政策终结,国内市场的发展及其特性,决定着宋元明清时期货币制度的发展和变化.明中叶白银广泛使用,是晚明美洲白银大量输入的前提而非结果.海外白银输入对明清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但对明清货币流通格局的影响及其所体现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互动,不宜高估.  相似文献   

4.
13世纪后期欧亚大陆的白银突然变得充裕,而到14世纪60年代又突然稀缺了.伦敦造币厂的银币年产量与孟加拉的银卢比的年发行量的变动如影随形,两者之间的这种联动是蒙古帝国将银的流通从市场底层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长途贸易的结果,虽然对此观点仍存争议.在第一个白银时代,货币流通分为多个层级,而白银则始终在高层级流动,以白银重量确定的记账单位在欧亚商路的西端决定着银币的价格,而在东端的元朝则与纸币保持着联系.在这个白银时代,蒙古帝国降低了商业壁垒,使白银在商路上流通,实现了欧亚大陆范围的货币的一体化,这是它与始于16世纪70年代的第二个白银时代的差别.第二个白银时代,开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竞争体制,一些国家通过信用关系加强了国内市场的上下层级之间的联系,创造了多种货币并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第二课第二节阐述了货币产生的过程及其本质,指出了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说明了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范畴,而不是永恒的、自然的范畴。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然界并不出产货币,正如自然界并不出产银行家和汇率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45页) 金、银“是一种藏在地壳里并从那里发掘出来的金属”,(同上第145—146页)开始也只是劳动产品,当它和其他商品相交换时,才成为商品;也只有商品  相似文献   

6.
商品有如电流,市场有如磁场,没有无商品的市场,也没有无市场的商品。所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同义语。但是,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开始只作交换媒介,为商品交换服务。后来货币本身也变为交换的对象,出现了货币市场。及至取消金本位,以信用为基础的银行券、债券、外汇等有价证券彼此间进行交易,形成金融市场。这样,实物的商品市场与虚拟的金融市场,统一称市场经济。但是,信用,证券交易,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最高阶段的形式,其寄生性、腐朽性、虚拟性、泡沫性、投机性、赌博性,被有的经济学家称作艾滋病或者癌症。我们中…  相似文献   

7.
货币与纸币     
货币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和其他商品之不同在于它是唯一专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货币的出现到以金银充当货币材料,这中间是一个长期演化过程。在古代,贝、牲畜、毛皮都充当过实物货币。马克思说:“一种商品变成货币,首先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换句话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相似文献   

8.
明中后期,随着"大明宝钞"不断贬值,白银逐渐取代了宝钞的主币地位,完成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而民间广泛用银和政府赋役征银无疑是促进白银货币化的两大推手,前者是基础,后者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白银成为主导货币后,与铜钱一起形成了"银钱兼行"的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9.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以后,就是一个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而商品的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是用货币来表现,这就是价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因而也有一个价格问题。工资就是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工资一般是用货币支付的。工人为了维  相似文献   

10.
货币作为商品形态的特殊性和作为价值形式的一般性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不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把货币商品自身的“物理——自然”属性与货币商品的“经济——社会”属性的契合作为货币商品具有超越“一般等价物”的“特殊性”规定,是“倒因为果”的货币商品形态论而不是货币商品本质论,更不是货币本质论;货币的本质是要说明商品怎样、为什么成为货币而不是强调货币是商品还是特殊商品;货币现代虚拟化的发展形式充分说明马克思货币本质论具有广泛的理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流行的"苗银"一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的佩戴有其传统与文化,明清起则以白银硬通货为原料制作银饰。白铜作为替代品有其产生渊源,但不能替代苗族银饰的文化精髓。用"苗银"来称呼白铜饰品,和用盛装女子指代苗族一样,是伴随权力与资本的话语制造。  相似文献   

12.
贝叶经的传播及其文化意义——贝叶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叶经在中国的传写 ,具有文化传播的典型特征。作为佛教文化载体的贝叶经 ,南北朝时已受到文人学士的关注 ,贝叶成为名僧、名士谈论佛理的象征语汇。历史上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是贝叶文化进入中原的通道 ,贝叶经沿南方丝绸之路的传播 ,是佛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途径。信仰上座部佛教的云南西双版纳傣族 ,保存着丰富的贝叶文化遗存 ,并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贝叶经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3.
张崇旺 《中国发展》2010,10(6):28-33
该文对明清时期安徽淮域蚕丝业的变迁、官府对蚕丝业的推广及其效果、发展的障碍性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振兴皖北经济战略的实施有所裨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民间赈灾活动中,虽然不乏女性的参与,但与男性相比不过凤毛麟角,寥若晨星。清末民初,女性在赈灾活动中的角色、规模、手段、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女界的赈灾实践为民初女性参政热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近代民间义赈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遗留在不同纸张,不同时间的汗潜手印,分别用硝酸银和茚三酮溶液进行显现,通过观察和比对,发现硝酸银和茚三酮溶液显现效果存在差异,主要是:硝酸银、茚三酮两种溶液显现效果都很好。硝酸银显现速度快,但显现遗留时间较长的手印效果较差。茚三酮显现速度慢,但显现遗留时间较长的手印效果好。在侦查实践中,刑事技术人员如果了解和关注到这种差异,对汗潜手印显现方法作出恰当选择,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侦查办案的效率,这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今贵州区域在汉代绝大部分属于牂牁郡辖治,两汉时期牂牁郡是汉王朝与西南夷地区联系的重要边郡,郡治设在安顺宁谷一带,都尉治一度曾设在赫章可乐。牂牁郡既是汉帝国控制西南夷和"制越"的前沿阵地,又是汉朝廷通滇、通身毒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区,在汉帝国的版图中占重要地位。通过稳定夜郎区域,汉帝国可以协调西南各族之间纷争的矛盾,可以制约和便于平息反叛,可以加强夜郎区域与周边及中原地区的交流,并且在政治上达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从而保证边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Soft as Silk     
In AD 300 a Chinese princess smuggled a silkworm out of the country.It was this treasured dowry item that brought the secrets of silk industry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at least as legend would have it.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关货币方面的犯罪越来越多,持有、使用假币的犯罪也时有发生。在司法实践中,在认定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时候,存在许多容易使人们混淆的认识。文章主要探讨了在认定此罪时应注意的持有、使用假币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以及罪数形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假币犯罪案件的特点与侦查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假币犯罪活动日渐增多、形势严峻。深入研究假币犯罪的特点、规律以及犯罪原因.是成功遏制假币犯罪的关键。假币犯罪活动,不仅影响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些群众因误收假币而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不仅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由此也引发了不安定的因素,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和治安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昆明萧质斋、萧绍庭先生 ,前清咸丰、同治、光绪年间名士显宦 ,周一良先生的外曾祖父和外祖父。从史志和萧氏父子及同代人诗文集中的有关资料 ,可以一览萧氏父子的业绩 ,寄托周先生对生母和外家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