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间社会治理模式几经变迁;社会治理模式变迁的基本动力是社会结构转型;目前,我国的现代社会治理模式已具雏型,它是包括社会治理目的与目标、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方式、治理过程、治理绩效六个子系统的有机体系。  相似文献   

2.
施杨 《求实》2012,(7):36-39
工人曾具有优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普通工人群体的生活却逐步走向相对贫困,与整个社会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形成反差。从工人家庭收支的角度考察经济体制转型中工人的生活变迁轨迹,既能够真实地反映工人群体的生存状况,又可以为改善目前工人群体现状提供依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诸领域全面转型时期。结合转型背景应从技术、经济、政治、民族精神等层面对文化进行系统重构。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乡镇政府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转型期社会制度变迁的背景,对乡镇政府的行为特点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就推进现阶段乡镇政府行为转型提出了若干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各种类型的经济主体赚取不同政策利润所造成的事实上的不公平竞争和市场规则复杂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政策利润的特点及产生的背景,有利于对症下药,清理各种政策利润,以实现各经济主体的无差别化,促进其在公平的环境下平等竞争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利益整合是执政党的一项重要功能。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日趋分化,利益矛盾凸显,党的执政基础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些都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严峻挑战,因而迫切要求其提高利益整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彭健  吴志鹏 《唯实》2009,(1):91-93
目前我国公共政策损益补偿存在范围过窄、标准过低、方式单一、补偿不及时等问题。必须健全实现公共政策损益补偿的法律制度,完善监督,建立有效的申诉制度及参与制度,提高工作的透明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种种危机事件,各级政府在危机事件的管理中起着绝对主导作用,政府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危机管理能力将是有效预防危机产生,降低危机损害的关键所在。反观我国目前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和处理历次危机事件的经过我们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对转型时期频频发生的危机事件只是一种集中型、反馈式的管理方式,强调的是“危机处理”,而非“危机管理”。此外我国目前政府危机管理缺乏一个制度性平台,政府危机管理的主体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有行政设置,缺乏常设性的危机管理机构,同时还缺乏危机管理的专业人员和应急运作规则,跨部门协调不足。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领域危机频发的现实与政府危机管理现状的反差要求我国政府亟待建立政府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邹婷 《世纪桥》2013,(15):15-1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由此可见,面对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的社会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大力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的同时,致力于加强社区党建,力图来进一步加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从根本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本文阐述了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城市社区党建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挑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党建的思路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史华松 《唯实》2009,(7):67-72
对个体经济自由权、经济平等权的保障、国家经济调节权的控制、公民对经济秩序参与的推进是转型时期中国经济法宪政价值的集中体现,是经济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国经济法的完政价值契合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一研究助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宪政的行进方向,不应偏废。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目前存在的两千多万贫困人口中,一些家庭的贫困已经陷入代际传递怪圈。因此,需要在反贫困战略上作出适当调整。“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防止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新目标,是中国反贫困战略调整中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框架,深度贫困地区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面临着资源禀赋条件差、后续发展乏力,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公共服务缺失,精神贫困问题突出、人力资本薄弱等现实困境。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多方协作、市场化、利益联结为原则遵循,加强脱贫监测预警、发展地区特色产业、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保障易地扶贫搬迁、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切实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的可行能力,实现稳定脱贫和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这是从根本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必然选择。构建制度反腐体系是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廉洁政府的必然选择。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完善和创新制度的同时,还要在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上下功夫,这就要突破儒家传统政治文化,秉持反腐制度设计"无赖原则";弥补制度建设先天性不足,构建操作性强的反腐制度;推进法理型反腐路线,提升反腐制度建设的严密性。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开始从整体上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运行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由改革开放之前的恶性运行阶段向其后的中性运行阶段并进而向良性运行阶段转化的过程。从社会转型的主体内容来分析,中国社会转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以经济改革为主体的阶段、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和以政治改革为主体的阶段。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以社会改革为主体的阶段,这是中国迈向现代社会不可或缺、至为重要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在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党自身状况变化的严峻挑战,需要解决西方文化强势传播与文化民族化、本土化的冲突等矛盾。为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在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蒲鲁东无法把握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这根源于蒲鲁东的研究方法,蒲氏套用了黑格尔的方法,把人类社会区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环节,虽然作为诸环节的概念是可以把握社会有机体特征的,但其方法决定了他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马克思更多地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把握社会有机体,他既强调共时的系统性,又强调历时的发展性。马克思不仅在《哲学的贫困》中涉及到了社会有机体理论,还在其它著作中探讨了社会有机体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观点。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如何认识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上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地方,特别是存在着同马克思、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在逻辑上保持一致的问题。多年来,许多研究者把凡是不能一致起来的说法都看作是理论上的"发展",结果引出更多的麻烦。斯大林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式上都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内建立起来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混淆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和"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理论从马克思到当代的变化,就其中的"麻烦"而言,多源于这个"混淆"。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叙述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变化,论证了斯大林以来的现实社会主义,是没有完成马克思讲的过渡时期任务的社会主义,并未进入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初级阶段。本文第二部分,是对由于上述混淆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主要是理论上的麻烦,作举要分析和简明解释,这是本文的主题内容。最后是一点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18.
宁夏扶贫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了“三西”专项建设、扶贫攻坚和综合扶贫开发三个阶段,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都有了大幅下降。回顾和总结扶贫开发工作的历程,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宁夏的扶贫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后小康“初期的城市住宅消费需求走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进入"后小康"初期,居民住房消费需求将出现配套化、郊区化、信息化、分层化、个性化、生态化六种走势,并起着消费"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