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家赔偿法作为一部在行政权力下保障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要法律,其重要性在法制不断完善的今天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国家赔偿法自然也不例外.然而,我国国家赔偿法从生效至今,其地位却从千呼万唤变成了令众人失望.界定国家赔偿法的基本概念,针对目前我国国家赔偿法的基本状况,提出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意见以及国家补偿制度对国家赔偿制度的弥补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谈国家赔偿责任的有限豁免刘嗣元在国家赔偿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赔偿责任由绝对豁免走向了有限豁免。1877年法国有权限争议庭在布郎戈一案中肯定了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本世纪初期,德国的魏玛宪法将国家赔偿责任纳入宪法之中。随后,许多国家相继制定了国家赔偿法,...  相似文献   

3.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该修正案从总体上对原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修改。在刑事赔偿制度方面,删除了原国家赔偿法要求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的规定,取消国家赔偿的确认程序,完善了刑事赔偿程序和国家赔偿费用支付程序,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保障当事人有效得到的赔偿。但《国家赔偿法》仍有需要完善之处,如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标准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评价国家赔偿制度优劣的标准包括全面的赔偿范围、较高的赔偿标准、简易的理赔程序。《国家赔偿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程度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对国家赔偿法性质的认识、国家机关的违法现状、公民的维权意识和国家财政支付能力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此次修改《国家赔偿法》,扩大了赔偿范围、提高了赔偿标准、简化了理赔程序。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利于国家赔偿制度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国家赔偿数额极低,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国家赔偿受传统国家主义影响,制定的过于充分仓促、渊源过于狭窄、立法的民主性不足、赔偿范围窄、标准低。根据目前国家赔偿法的实施状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应改变立法理念,赋予赔偿判例以法律效力,提高国家赔偿标准,拓宽国家赔偿的范围,实现国家赔偿数额的提高,从而完善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国家赔偿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国家赔偿制度的缺陷,从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范围、程序、计算标准和费用等几个方面对国家赔偿法的发展与完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赔偿的计算标准王盼《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并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国家赔偿法共六章三十五条,规定了赔偿的原则、范围、标准、程序。这是一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对于落实宪法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了民事执行错误的国家赔偿救济程序,但是立法过于原则,空白、漏洞多,可操作性不强,民事执行国家赔偿流于形式。笔者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事执行国家赔偿存在的问题,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议通过细化执行赔偿立法工作,改革国家赔偿的处理程序,建立民事执行赔偿的部分保险机制完善民事执行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阐述中韩两国国家赔偿法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两国国家赔偿法的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韩国国家赔偿法可供我们借鉴的四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谢秀珍 《工会论坛》2008,14(1):127-128
1994年颁布并于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结束了国家侵权完全免责的历史,成为我国国家赔偿制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对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侵犯,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以及推进民主法治的进程都具有深远意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治的不断完善,其缺陷已逐渐凸现出来。无论是陕西麻旦旦案还是佘祥林一案都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国家赔偿法中,认为没有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国家赔偿法是不完善的。笔者拟从我国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缺陷人手,在分析国家赔偿中完善精神损害赔偿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提出自己的一点构想。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月1日,我国第二部“民告官”的法律《国家赔偿法》正式施行了。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文章以便公民知法、懂法,使该法深入人心为目的,对国家赔偿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赔偿范围以及赔偿程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赔偿法从制度萌芽、到制定和完善、再到将来完成历史任务后彻底回归的发展历程中,民法在其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既不割裂二者内在联系,也不能简单地认识二者的关系,应该结合国家赔偿法不同的发展阶段去具体地归结其与民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论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适用大致分两大类型,即适用民法一般规范与适用特别规范或者公法调整国家赔偿责任。作者认为,适用特别规范或者公法调整国家赔偿责任是大势所趋,我国《国家赔偿法》正是吸取别国经验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的公法或国家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赔偿法》对刑事错判赔偿的明确界定,决定了我国刑事错判赔偿范围的有限性。随着国家赔偿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了更进一步地实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宗旨,应在违法归责原则的前提下,在现有无罪赔偿的基础之上,拓展刑事错判赔偿之范围,加大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对人民警察的不作为渎职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损害的,受害人能否要求国家赔偿?有关机关应否赔偿?对此,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不甚明确和具体。但根据人民警察法和国家赔偿法的有关条款,结合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方式理论,可以得出肯定结论。人民警察不作为渎职行为的国家赔偿不受时间、地点和警种的制约,即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范围内的任何一个人民警察的不作为渎职行为上。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赔偿法》)将正式施行,作为公安机关,尤其是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基层公安机关如何才能主动开展业务而不致于处于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探讨。一、深刻认识颁布实施“国家赔偿法”的重要意义。国家赔偿法初露端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我国最早的有关国家赔偿方面的规定见于1934年披露之宪法草案,即后来三度易稿,1936年被国民党政府正式明令宣布其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的“五五宪章”。作为一种法律制度,国家赔偿制度虽然没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它和行政诉讼制…  相似文献   

17.
一、国家赔偿立法的缺陷1、关于国家赔偿的免责条件问题。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但对于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混合过错造成的损害,以及由于第三人(受害人和国家机关以外的人)的过错造成的损害国家是否承担赔偿责任,国家赔偿法没有明确规定。2、关于非刑事司法赔偿范围问题。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行《国家赔偿法》在公民权利受保护的广度、受保护的密度以及受保护的保障机制上还存在着诸多不足。笔者认为以现代权利本位观作为《国家赔偿法》修改的指导思想,是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国家与加入WTO的共同要求。从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标准、确认违法机制、赔偿决定程序、以及赔偿执行程序等方面完善《国家赔偿法》以便扩展公民权利受保护的广度、增加权利受保护的密度和增强权利受保护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务员法律责任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追究公务员职务行为的法律责任,是这两种责任之间密切联系的必然要求.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务员法律责任衔接机制可以全面实现<国家赔偿法>的立法目的,落实国家赔偿责任的完整环节,激活国家赔偿的相关制度,督促公务员恪守职责.应在中央和地方设立国家赔偿委员会,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和追究公务员法律责任的事务,由赔偿请求人通过提起赔偿申请直接启动该委员会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已颁行十余年,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日益显现出缺陷与不足。国家赔偿法的直观缺陷表现在赔偿范围狭小、赔偿标准低等方面,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立法理念落后和基本原则缺位。应将修订国家赔偿法,改革和完善国家赔偿制度的突破口选择在基本原则的创新上,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国家赔偿的相应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