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之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实效性,一直是教育界探讨关注的一个话题。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呢?  相似文献   

2.
所谓学校德育生活化,是指以学生的实际年龄特征和生活为依据,从学生的认知、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和实践出发,开发利用现代生活资源,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不空洞说教,不脱离学生生活,制订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学校德育的对象——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考虑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新德育内容;调整德育目标;改善德育方式;建立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构建道德行为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的对象--人是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考虑人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体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更新德育内容;调整德育目标;改善德育方式;建立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构建道德行为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四川乐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峨眉山和乐山大佛两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乐山教育,是乐山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有苏东坡,今有郭沫若,浓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教育传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嘉州学子。在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全体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促进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乐山辖十一个区、市、县、自治县,其中有3个少数民族区县,人口350万。教育体系完备,涵盖高等、中等、小学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职业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方兴未艾。全市共有普通中小学1339所,在校中小学生43.9万人。境内拥有8所高等院校,3所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改革开放以来,乐山教育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全面实现了“普九”;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短、平、快”农村成人教育模式享誉全国;“宽、实、活”职业教育模式国内首创。乐山教育坚持以“坚定不移正行风,持之以恒强队伍,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乐山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行)四个成分相互作用、统一和谐发展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意”是由知到行的台阶。学校德育工作要想真正具有实效,就必须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把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通过上好“一课两会”、各学科教学自然渗透打好道德认识基础;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搭好“情、意”台阶;通过日常的管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反复训练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7.
李艳红 《党史博采》2006,(12):91-92
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道德认识(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道德行为(行)四个成分相互作用、统一和谐发徒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意"是由知到行的台阶.学校德育工作要想真下具有实效,就必须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巴社会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通过上好"一课两会"、各学科教学自然渗透打好道德认识基础;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搭好"情、意"台阶;通过日常的管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反复训练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需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首先提出以生命教育促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缺乏的表现;最后指出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途径: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9.
创新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刻转型,当代大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价值观的树立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这些为当前高校德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德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工作模式和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与高校德育是相需相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本文首先提出以生命教育促高校德育的必要性;其次指出生命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缺乏的表现;最后指出以生命教育提升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途径:将生命教育纳入德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德育的出发点、重视发挥学生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创新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刻转型,当代大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价值观的树立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这些为当前高校德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深入分析当前高校德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工作模式和情感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增强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魏明 《理论导报》2010,(4):51-52
以高职德育为参照构建整个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首先,在目标上确立以低线道德出发的应用式德育;其次,教师应以低姿态展开教学,促进师生互动的体验式教学;再次,要根据学生情况,从低起点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低迷是一个困扰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德育实践者的共同问题。面对德育的困境.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就会发现“对话”与“德育”本为一体,但在今天的德育中却难见“对话”的踪影。借鉴先人的德育智慧,会对我们的德育实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基于"美德是否可教"来探讨德育的实效性问题,首先产生出德育的可能性问题,而可能性问题是探讨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前提。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德育的复杂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深入探讨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应以可能性论证为基础,以复杂性把握为依托,以有效性提升为重点。总体来看",人性向善"保证了德育的可能性,德育内容的庞杂及其矛盾与道德价值观念的冲突削弱了德育的实效性,道德认知与行动的有效性则提升了德育的实效性。简言之",人性向善"提供了理论支持,矛盾冲突明确了问题所在,认知行动指出了解决策略。这三者明确地回答了如何完整把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改进思政课教学 提高德育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作为学校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要完成《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所规定的“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任务,就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  相似文献   

1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F0004-F0004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认真贯彻落买中共中央16号(2004)文件精神,大胆改革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在全国首创使用面积660平方米的“一廊五室”(一条图文并茂的回廊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练室、形势政策判析研练室、修德守法研练室、健康心理培育研练室、就业指导与网上实践研练室)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品德素质教育研练中心,构建了“创设环境,诱发情趣;专题设计,任务驱动;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必须增强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取得实际效果。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提高对高校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缺一不可。德育是统帅、是灵魂、是根本,它对其它各育起保障方向和增强动力的作用。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党和人民的要求和期望。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养…  相似文献   

18.
网络因其个人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青睐,网络载体的运用也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网络载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广大德育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的高度,千方百计地利用网络载体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网络因其个人性、交互性、虚拟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青睐,网络载体的运用也拓宽了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网络载体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因此,广大德育工作者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出现,下岗职工的剧增,以及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子女的日益增加,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散漫、怕吃苦、意志薄弱、知行脱节,加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紧密,于是出现了许多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一些教师习惯于把这类学生锁定在“差生”的区域。因家庭或其它原因,没有管教好的学生,经不住不良因素的引诱,表现出怪异、与众不同的行为;因基础差,接受能力差而成绩不好的学生又“转向”进入不良行为行列,他们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曾几何时被教师们视为“双差生”。这是个极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他们正在“潜滋暗长”,但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应当忘记那个灰色的角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