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督竣  包刚升 《探索与争鸣》2023,(4):137-151+180
最近十多年里移民政策成了美国政治争论的中心问题。回顾历史,美国移民政策总体上呈现出开放与限制之间的周期性摇摆特征,而影响移民政策波动的是内嵌于美国社会的三重张力。具体而言,在价值观念上,自由民主的理念要求美国接收更多的移民,但这又可能造成美国认同的衰微。在经济利益上,移民既被认为是繁荣之源而受到欢迎,又被认为是社会负担而遭到排斥。在政党政治上,两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也加剧移民问题上的论战。在对美国移民政策历史变迁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正是三重张力在不同时期的较量与组合,影响了美国移民政策在开放与限制之间的摇摆。  相似文献   

2.
《湖北宣传》2007,(6):8-8
在美国,自由是美国精神的核心,新教徒成就了美国的建国梦。随着19世纪末移民社会的建立,20世纪在宽容与非宽容、民主与非民主、种族主义与人权运动之间的斗争中,宽容、民主、人权与正义逐渐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历史上长期推行种族主义的"白澳政策"。战后以来,在世界进步潮流推动下,澳大利亚政府逐步调整对华移民政策,1972年中澳建交后,最终废止"白澳政策",对中国和亚洲推行新移民政策并不断加以调整,中澳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华人社会不断发生适应新形势的整合与嬗变。本文论述了"白澳政策"的历史兴衰和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对华移民政策演变的发展轨迹、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最终废止"白澳政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广涛 《探索与争鸣》2022,(11):91-100+179
近年来,排外主义运动在发达国家甚嚣尘上。欧美等国的排外主义聚焦于外来移民,而日本的排外主义与此有着很大区别,其攻击对象主要是东亚邻国人。日本排外主义的发生与日本战前时期的殖民统治、战后时期的战争责任认识问题以及当前东亚地缘政治形势变化所引发的系统效应密切相关。考察日本排外主义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作为“恐惧论”和作为“优越论”的排外主义曾长期主导日本排外主义的话语空间。日本排外主义形成与发展的背后体现着鲜明的政治逻辑,东亚国家间关系的发展演变对此有着直接影响。当下的全球性排外主义思潮则进一步强化了日本排外主义的势头。  相似文献   

5.
华人移民吧城历史悠久,并构成其“东方外侨”的主体。荷兰殖民者对华人采取“分而治之、间接统治”的民族政策。1742年成立的吧国公堂是吧城华人精英分子管理华人社会内部事务的半自治性组织。间接统治政策给吧城华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诸多不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华人社会内部的联系与沟通,有利于华人社会抵御各种疫情的侵袭。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吧国公堂组织协调华人社会力量,积极配合殖民政府的天花抗疫工作,避免了因疫情而导致的排斥华人问题的出现。吧城华人的天花抗疫实践对新冠疫情下反击西方的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排外主义的论调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人移民达183万人中新社华盛顿12月13日电,最新统计发现,目前美国共有外国移民3520万,创历史新高,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移民为183万多人。日前,此间美国移民研究中心最新发表的美国移民状况研究报告说,2000—2005年是美国移民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移民数量增加790万,其中非法移民370万。这样,美国目前估计共有非法移民900万到1300万。根据这份报告,目前美国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华人移民183.3万人,在所有国家中仅次于墨西哥的1080万,排第二位,华人移民有五成四已入籍。在许多国家移民猛增之时,过去五年两岸三地来美移民增加35.5万人,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的64.5万人,说明华人移民来美势头趋于平稳。报告显示,华人移民受教育程度较高,近五成八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华人移民贫困率为一成,在所有国家中属中等偏少。自己当老板或做生意的华人移民占一成三。●两岸三地华人在美拿绿卡大陆居首美国《星岛日报》8月16日报道,美国公民移民服务局8月15日发布2004年移民统计数据,在2004年财政年度中获得绿卡的两岸三地华人共有6.4万多人,其中从中国大陆来的有5.1万多人,占了两岸三地的...  相似文献   

7.
吴元 《八桂侨刊》2010,(4):18-21
二战后,加拿大移民政策的转变,使华人移民增多,华人妇女移民作为其中的特殊群体,由最初的以家庭移民为主转以独立移民,其在加拿大的职业也逐渐扩展至各行各业,而促使妇女移民的原因主要有政策、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移民问题和难民危机的出现,以及民粹主义的崛起,种族主义痼疾在自诩为"民主""自由"之邦的欧美国家再度沉渣泛起。2018年,欧美社会出现的林林总总的种族主义事件说明:"种族命运论"的陋习依然存在,并出现了向"国家种族主义"发展的端倪。消除或打击已深深夯入欧洲社会结构中的种族主义,可谓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期,当华人进入美国时就成为美国“系统种族主义体系”中的一员,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方面受到各种歧视和压迫。但是,华人并非完全是被动挨打的受害者,而是通过团结互助、公开抗议、法律行动、罢工和武装反抗等途径进行了抵抗。尽管很多抗争是徒劳的,但是华人在共同反抗白人种族主义的斗争中增进了感情、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积累了斗争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一、十八世纪末期至十九世纪中期,美国移民的“西进运动”对美国西部开发乃至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在独立战争后不久,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向西扩张领土,他们通过廉价购买、战争掠夺等手段,兼并了英、西、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原属墨西哥的大片领土,使美国领土面积在建国以后几十年里迅速扩张了七倍多。领土的扩张和开发利用,对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学家公认的观点是“美国历史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对外扩张领土与国内经济发展紧密相联。美国不断从东向西的扩张过程也是其边疆不断向西移动,大批移民…  相似文献   

11.
王河江 《前沿》2011,(10):163-166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女权运动,遍及美国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工作场所,是六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社会最基本的社会运动之一。这次运动的目标,是解放女性的思想,帮助她们获得自由、取得普遍平等的社会地位。它提高了美国公民的社会平等意识,是值得研究的一个社会运动。二战前后,妇女在就业竞争中的地位有一定的变化。肯尼迪时期,联邦和各州成立了妇女运动委员会。贝蒂.弗里丹的著作,促进了妇女的觉醒。60年代的社会运动,是妇女运动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2.
莫光木 《前沿》2012,(14):169-170
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华文报刊被称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二战以来,由于国际移民环境与美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美国华人社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华侨华人社团也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本文从原因、性质、功能的转变等角度分析二战后美国华侨华人社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号称“文化大熔炉”,其社会管理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与其独特的移民文化息息相关。通过研究现阶段美国社会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企业、高校和社区等志愿服务情况,我们可以提炼美国志愿服务和志愿文化发展的脉络,归纳其在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的典型志愿事件,及其在美国移民社会发展中对社会融合的积极作用。而从美国志愿服务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学习与借鉴相关社会服务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以期在流动人口管理、城市社会融入、紧急救灾等工作方面给我国以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10)
<正>二战结束后,围绕着赴美生子的利弊口水战始终未断。面对方兴未艾的华人赴美生子热,当下"刮骨疗伤"或许还来得及。2015年3月3日,美国移民海关执法局突袭搜查了南加州27家"月子中心"经营店,整顿当地华人月子中心存在的无照经营、涉嫌签证、移民欺诈、隐瞒巨额财产不报、偷税漏税等问题。据报道称,这场号称美国史上规模最大有关月子中心的大扫荡,美国政府各部门已历时两年取证。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执法行动重重地打击了方兴未艾的华人赴美生子热。  相似文献   

15.
德国社会学、传播学家伊丽莎白·诺埃尔·诺依曼于1974年提出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利用这个理论,结合19世纪末美国排华运动前后美国人对华人移民的看法,从传播、舆论环境、社会心理和社会控制的角度来看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的排华现象,说明由于受舆论传播、意见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致使部分美国公众对华人移民产生片面的社会认知心理,从而形成不利于华人在美国社会生存的舆论环境。这种社会控制力量是导致美国19世纪末排华运动的其中一个有关传媒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东、南欧的所谓的"新移民"涌入美国,对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一些本土人和老移民对新移民产生了担忧和排外,促使美国化运动在全国开始盛行,对移民进行美国化教育的呼声高涨。美国公民教育顺应时代、社会和国家的要求,以提高移民素质和加强国家认同,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为目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新移民孩子和成人进行了美国化教育。  相似文献   

17.
《人民论坛》2012,(4):59
上个世纪初美国的社会进步运动,以及揭露社会丑恶的"扒粪运动",最终一扫美国的腐败,为三十年代的新政以及二战后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奠定了基础。19世纪后期,美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家迅速致富。  相似文献   

18.
经过长期的斗争后,美国非法移民子女能够享受到与美国公民子女同等的公共教育权利,但是在高等教育、就业、社会交往、空间方面却遭到了极大的排斥.因此,美国对于非法移民子女的容纳政策是名不副实的.国家利益至上和种族歧视是美国非法移民子女在美国获得部分教育权利和社会生活面临重重困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正>从历史上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也是一个同化的国家,即移民到了美国,就必须美国化,接受美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即盎克鲁—新教文化。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对移民的同化是成功的,其中重要一点,就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基于反种族主义视角的美国白人研究兴起,使得白人性成为美国社会流行话语。美国白人性是美国白人在对非白人群体的他者化过程中基于体表特征和特权而形成的,其历史渊源可溯至基督教义中的黑白二元对立思想、欧洲殖民主义、黑人奴隶制以及吉姆·克劳法。民权运动之后美国白人社会对肯定性行动等民权措施的抵制以及类似白人受到“逆向歧视”话语的涌现,使得人们认识到研究白人性对于理解美国种族主义问题的重要性,并揭示出美国白人性本身所蕴含的种族身份认同、偏见与特权3层核心内涵。进入21世纪有关白人性内涵和外延的论争已使之成为人们认清和理解当下美国的身份政治、政治极化乃至社会撕裂等真实种族图景的明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