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雁行”发展模式的含义 “雁行”一词源于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后来一些日本学者针对东亚的区域分工和经济发展态势提出了“雁行”发展模式。“雁行”发展模式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初期,由于资金匮乏和技术落后,不得不向发达国家开放市场,承接发达国家产业的转移,最终达到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目的。二战以后,日本率先发展了经济,并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在区域一体化进程中,日本逐渐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亚洲其他地区,包括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日本由于经济发达,充当了“雁首”,次发达的亚洲“四小龙”则是“雁翼”,东盟国家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则被看成是“雁尾”。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四个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香港、台湾、南朝鲜,继经济复苏之后,自60年代起进入增长时期,到了70、80年代因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资产阶级把它们推崇为样板,少数坚持自由化立场的人以此论证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唯独亚洲“四小”取得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说,泰国是亚洲第五条正在腾飞的“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是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被称为经济发展中的“四小龙”。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汲取了它们的发展经验,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在近10年间使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腾飞的局面,其中泰国  相似文献   

4.
充目带动战略,是拉动县域经济上台阶、上水平的一条成功之路。无论是从西方国家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还是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以及周边一些县份经济发展的经验,都可以看到项目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像织金这样一些有着丰富资源,却处于贫困的县份,经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今天选择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模式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使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摆脱贫困,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那么,采用什么样的经济发展形式能迅速提高生产力呢?从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看,采用的是市场经济形式;从我国周边国家看,亚洲“四小龙”的出现,采用的也是市场经济形式。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缓慢的状态与之后逐步取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对比的巨大差别。说明  相似文献   

6.
亚洲“四小龙”人口、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的起点各不同,但共同的一点是,经济增长速度之快令全世界瞩目。从198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提供的数据看,香港、南朝鲜、新加坡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的增长速度,处于全球之首。1965—1985年21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香港为6.1%;南朝鲜为6.6%;新加坡为7.6%。亚洲的另一强国  相似文献   

7.
叶学平 《学习月刊》2011,(15):19-21
"十二五"的大幕已然开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挑战。放眼全球,从美国、日本、欧洲世界几大主要经济体到"亚洲四小龙",以及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他们都曾面临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期后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他们之中,有些转变得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时,特别谈到了广东、江苏和上海的发展要更快一点;省委在讨论我省经济发展战略时,则对苏锡常给予了格外的关注。苏锡常往何处去.对全省有重大影响。地处长江三角洲的苏锡常是一块宝地,在区位上和经济基础、发展条件上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加快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浪潮中,应当站在最前列,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 关于苏锡常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考虑,不妨有三点设想:一是提前达到小康水平;二是较早实现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三是成为我国的“四小龙”之一(另三个为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带和山东半岛),逐步赶上东亚已有的“四小龙”和东南亚正在崛起的“四小龙”。并且与上海和浦东相联系,逐步使这个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在远东乃至世界都引起瞩目。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来,南朝鲜、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经济迅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被经济学界誉为亚洲“四小龙”。“四小龙”面积小(总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少(总人口6,8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1.5%),资源缺乏。但1986年,它们的国民总产值共达2,300亿美元,出口总额为1,320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1.7%和7%。同年,它们的出口增长率高达20—30%,外贸顺差总共25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小平同志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就是,这样大发展的机遇不多,稍纵即逝,时不再来。如果不及时抓住,尽快把我们的经济搞上去,那就要错失良机,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当前国内的大好形势和国际大环境都有利于我们加快发展。西方国家普遍处于萧条,正是国际经济进行结构大调整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我们的时候。所谓“四小龙”就是赶上了一个时候,美国人不干活了,劳动力密集的产品他们生产不了,正好“四小龙”乘此机会发展起来。现在的“四小龙”生活水平上去了,它的工人也不干重活了,很多东西不…  相似文献   

11.
从1997年初开始,在以经济高速增长著称于世,被誉为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经济动荡,爆发了一场至今还未收场的严重金融危机。1997年1月23日,以韩宝钢铁工业公司因无力偿还借款倒闭为先导,揭开了韩国一系列大公...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南韩、台湾、香港、新加坡,简称四小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它们的经济国际化水平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机遇,不失时机地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争取经济上新的台阶。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还必须同本国国情相结合,尤其要同本国的财力相结合,投资规模要同国力相适应。所谓同国力相适应,指的是同本国的财力和向国内外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初期,是香港经济起飞阶段。这一时期,香港经济高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出现“香港奇迹”,一跃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同时,这也是香港社会贪污腐败之风盛行时期。贿赂敲诈司空见惯并成为社会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警察队伍内部,收受贿赂及分发贿款已成制度化。2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香港社会风气怎样?贪污贿赂有无得到遏制?1998年8月,笔者参加了由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和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在香港举办的“第15期中国高级公务员经济管理研讨班”,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了解到,今天的香港,经济在世界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48-48
进入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迅速崛起,亚太地区成为国际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鉴于国际上尤其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动向,中共中央、国务院酝酿制定扩大对外开放的方案,并着手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把发展外向型经济摆上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面积仅618平方公里,人口261万(1987年)。自1965年独立以来,经济发展很快,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分重视教育。通过教育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素质良好的人力资源,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加坡现代化的实现铺平了道路。一、不断增加教育投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新加坡政府一贯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政府一再强调本国人多地少,自然资源奇缺,唯一可贵的是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全取决于发展教育。始终  相似文献   

17.
从1997年初开始,在以经济高速增长著称于世、被誉为亚洲“四小龙”“四小虎”的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经济动荡,爆发了一场至今还未收场的严重金融危机。去年1月23日,以韩宝钢铁工业公司因无力偿还借款倒闭为先导,揭开了韩国一系列大公司破产之...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取得巨大成就,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再一次引起了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们的关注.许多经济学家和一些国际组织都对政府作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他们不仅探讨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且对于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研究.新古典学派认为,经济活动中,市场处于主导地位,政府仅起次要作用,政府所应做的主要是为企业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在分析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方面,新古典经济学有两种理论.一是“自由市场理论”(Free Market Theory),认为东  相似文献   

19.
韩国启动经济腾飞的科技之道何宗贵韩国60年代初还是个落后的农业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济实现了腾飞,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属亚洲“四小龙”之一,号称“第二个日本”,目前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促使韩国经济腾飞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能充分...  相似文献   

20.
“世界迈一步,中国跨三步”,这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形象的描述。从1978年到2001年,我国GDP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9、4%,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高速增长时期增速相当,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速的3倍强.位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