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质是要使社区从国家领域中分离出来,回归到社会领域。社区管理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完善社区管理就要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治理代表了社区管理的新走向,治理包含管理又超越管理,它是管理、服务、建设的有机统一。在社区治理中,除了发挥政府、社区主体组织的作用,还要重视和发挥其他社区组织、驻区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机构、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城市社区管理由行政主导的传统体制,发展为以居民自治为主导的多主体参与的社区治理,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公民社会发育的要求,是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机制的一次创新。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要求.从建设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社区的目标出发,探讨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发展的现状,并分析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社区建设中如何发挥居居民自治组织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过了高度一元化社会管控阶段、传统管理体制逐步解体、残补模式和现代社会治理四个阶段的变迁,并在管理理念、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呈现出规律性的演进特征。按照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模式的要求,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在凝聚社会共识、转变政府职能、发育社会组织、创新运行机制、完善社区管理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4.
洪爱敏 《民主》2012,(8):13-1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单位制”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聚到城市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集中到社区,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支撑点,成为整个社会和谐安定团结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社区建设出现的一些特点,街道已是政府在社区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街居层面上的社区社会服务系统已建起,社区居民的自治参与系统也正在构建。同时,剖析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了完善社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策略,以期为城市社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管理理念不够准确社会管理行为和社会管理措施都源于社会管理理念。我国社会管理的理念仍然十分陈旧,主要表现为:1.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思想仍然十分突出。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仍然只是重视经济增长,招商引  相似文献   

7.
单位制在计划经济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微观缩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单位制的弊端日益凸显。为适应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位制逐渐向社区制方向转变。通过厘清单位与政府的关系,并剖析单位功能与政府职能的内在相关性,探析出单位制变迁对明确政府角色、调整政企关系与政社关系等具有的积极影响,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推动下,居民参与已成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主题和新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居民参与是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一环,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源。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居民参与,帮助居民锻炼、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9.
《求知》2005,(8):21-22
近十多年来,我市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先后来我市视察社区建设之后,大大激发了全市社区建设工作的积极性。目前,社区建设已经成为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管理城市,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行政化色彩浓厚。一委一站制社区管理模式,由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分别承担议事与行事的角色,实行议行分离,为社区居委会自治职能的发挥提供了体制保障,实现了街道对社区管理思维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这一新的管理模式也有待在实践探索中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社区治理,不仅要求政府更有效地履行职能转型,而且要求公民社会积极成长并与政府合作共治。政府职能转型和公民社会成长是关系到社区得以有效治理和长足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基于宁波市的社区案例,分别从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服务供给模式,多元合作治理.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的介入等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宁波市的社区治理实践既表明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的可能性和可能方式,又反映出在合作治理中政府的定位和行为方式,以及社会(主要指社会组织、个体群众等)参与社会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社区治理从微观层面对于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具有积极意义,它体现出政府与社会的新型关系模式。社区治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应以转变政府职能和培育公民社会为前提,使政府与社会都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并以政府与社会合作共治为核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公安局在逐步推行社区民警驻区制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存在不少困难,如经费保障稳定性差、人员管理与考核难度大、驻区民警的警务素养与社区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等。依据相关警学理论,从多渠道筹措资金、科学安排勤务、创新考核机制、多角度提升驻区民警的警务素养等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提出科学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对现行的社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理顺政府与社区、政府与民众的关系,达到政府治理与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梳理深圳市盐田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盐田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主要特点,为我国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深圳的发展历程,也是深圳农村城市化的过程。在农村城市化过程中,作为基础单元的社区,也从农村社区变化成为城市社区。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的社区变迁,对规划城市社区发展、制定社区政策和探索谋划社区治理新路,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深圳农村社区组织形式、治理制度和经济形式发展变化的角度,回顾和总结深圳30年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城市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共同体的自治理念与现代宪政理论的发展是社区自治的理论与思想基础。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指导下的社区选举、社区财务、社区管理服务是社区自治组织自治性的具体体现。社区建设的发展对社区自治组织的自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能力的提高成为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完善与改进社区选举制度提高社区居民自主推举社区管理的能力,同时,提高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财务自主能力和自我管理与服务的能力以及加强居民委员会的自身建设,是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管理任务日益加重、社会管理难度不断加大、社会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亟待提高的背景下,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建立城市基层社会新型管理体制,是乌苏市实现社会系统协调运转、构建和谐乌苏的内在要求.当前,乌苏市推进社区建设应着力于四个方面:理顺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等社会管理部门的关系;发展社区服务;培育发展基层民间组织;引导社区开展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阵地.  相似文献   

17.
维稳不是社会治理的终极目的,而是维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但我国现阶段维稳制度并不算完善,以基层政府维稳为案例,其在维稳态度、维稳目标、维稳主体、维稳方法以及维稳回应性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缺陷,严重影响了基层政府维稳效率和维稳质量。而社区的建立和介入,则是弥补和完善我国基层政府维稳的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在基层政府维稳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事务的治理是政党、行政、居民和物权等几方面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其反映核心要素的权力结构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绩效。在合作型社区权力结构中,社区居民处于中心地位,社区党组织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社区居委会承担着实现居民自治的核心功能,社区业主组织承担着实现物权法治的重要任务。重塑合作型社区权力结构,要补齐社区业主和物业服务组织要素,根据共同体治理的要求定位党组织的角色地位,按照去行政化的方向调整居委会和服务站的关系,通过组织间交叉任职实现党组织、居委会和业主组织的互动合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建立在以单位制为主、街道--居委会制为辅体制的基础上,权力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行政化管理的社区管理体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应当积极探索新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社区管理体制.通过对几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比较,探讨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阳武  丁丁 《党政论坛》2014,(11):36-38
“社区作为具体化的社会,是社会的窗口和缩影。”社区发展的程度、水平往往直接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水平,甚至决定着整个城市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也必然表现为社区的发展。社区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而社区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关键在于健全有效的社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