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望 《法制与社会》2012,(17):26-28
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一直在急剧增加,在此基础上《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顺应而生,该法在许多方面做出了突破性制度设计.但我国现行的劳动仲裁体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仲裁效率低程序不完善、机构不健全、缺乏高素质仲裁员队伍等.为了建立更加合理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仲裁制度,应采取“裁审分离、各自终局”的分轨体制,取消仲裁前置制度,完善依“三方原则”建立的劳动争议仲裁组织,提高仲裁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
邓呈超 《法制与社会》2011,(29):111+115-111,115
劳动争议仲裁是直接关系到劳动者能否获得救济的一项重要制度,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显得尤其重要。从我国目前立法状况和司法实践来看,劳动仲裁时效制度规定甚为简略,存在争议。为了更好地解决劳动争议,应进一步完善劳动仲裁。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社会生活呈现复杂化态势,劳动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关系,调整劳动关系也在不断考验立法者的立法智慧和技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就此应运而生,新制度构建了诸多劳动争议的解决机制和程序,体现了良性的价值选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本文旨在探析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和进一步为劳动者认识,我国劳动纠纷案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习《劳动法》,掌握《劳动法》也成了经济人、劳动者必修一课。尤其是劳动争议仲裁,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其整个法律体系中属于司法界较少关注的门类,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并进的今天,这一体系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生产秩序、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对劳动争议仲裁制作出更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完善和改进,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仲裁是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在司法实践中,其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本文在分析劳动争议特点的基础上对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重构提出了新的设想,以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浅谈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劳动法律制度 ,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立法与实践中的现状后 ,提出了要加强与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立法 ,并就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起算日及仲裁时效的中止与中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一套解决纠纷的机制。现行劳动仲裁制度自创立至此解决了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为处理劳动纠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其体制存在的多方面缺陷,阻碍了解决纠纷的进程。本文拟从劳动仲裁的三方机制、前置性程序、行政性设置方面进行分析,并在以此为重点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化建议,试图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构建一个高效公正的运行机制,以达为我国的劳动仲裁制度的理论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正式开始实施。本文指出与旧制度相比,这部新法有许多优点,是一次历史的进步。但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改善了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一些方面,但仍有其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从珠三角地区劳资纠纷案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阐述,结合劳动仲裁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 ,但很多方面还存在种种缺陷 ,这对于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 ,特别是处于弱者地位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极为不利。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完善 :劳动争议仲裁的适用范围、时效制度以及裁决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在本质上属于消灭时效,在实体效力上具有消灭诉权 的效果,在程序上则体现为仲裁机构依职权主动审查时效。与民事诉讼时效制度“弱效力模 式”相比,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属于消灭时效中的“强效力模式”。 两者差异的根源在于劳 动法与民法对公权力干预程度存在区别。在一裁两审的架构下,这两种时效模式衔接不畅, 导致法官与仲裁机关在主动审查时效以及处理继续性债权请求权时尺度不一。为妥善解决劳 动争议案件,应当在制度层面对劳动仲裁与诉讼时效的冲突问题予以协调。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信会 《行政与法》2009,(11):98-102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强制劳动调解制度,将劳动争议调解作为劳动争议解决的必经程序;二是体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的着重调解原则,应当在收费、监督、财政等方面落实着重调解原则的实现;三是通过转变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和劳动调解组织与劳动仲裁组织的合一化建设,实现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设置中的"三方原则"和中立性建构;四是将确立劳动调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上升为立法机关的立法,以增强其约束力。  相似文献   

14.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虽然改善了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一些方面,但仍有其不足之处。因此,本文从珠三角地区劳资纠纷案出发,通过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案件处理机制的阐述,结合劳动仲裁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劳动仲裁受理的劳动争议数量每年均成倍增长。鉴于我国现行的劳动保护制度把劳动仲裁作为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因此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种种缺陷就显得尤为突出,这些缺陷影响了劳动者在权利受到侵害后得到法律救济的权利。故充分认识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并逐渐改革和完善,无疑是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是保持市场经济中劳动关系的稳定和顺利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 ,而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个重要方法。鉴于目前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且存在一些缺陷 ,并未真正达到及时、公正、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益 ,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劳动关系稳定和发展之需要的目的 ,故变革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无疑是当前理论和实务界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的法文本及其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法定期间。有些论著中也称之为“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或“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称之为“仲裁申请期限”,没有用时效这个词。名称界定的不同固然有法理上对此期间性质的不同认识,但从行文上考虑,本文使用多数论著中约定俗成的名称。  相似文献   

18.
肖竹 《政法论丛》2009,(2):55-59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构建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在适用过程中落实劳动争议调解多元化、社会化的立法意图,完善劳动争议裁审体制的分类处理机制,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理顺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劳动人事仲裁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是对社会发展需要的回应,该制度的适用范围渐趋扩大并涵盖各种性质的劳动者。劳动仲裁与人事仲裁制度合二为一的现行模式,无论对我国现有争议裁决机制资源整合,还是对公民权利平等救济和人事仲裁制度合法性补足上都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仲裁制度在中国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解决劳动纠纷事件的方案,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纠纷案件越来越复杂,需要劳动仲裁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逐渐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