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高最新公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这对司法实践中认定日益复杂和隐蔽的受贿刑事案件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其中仍有需要明确界定的概念和条文。因此,为了认真贯彻实施此《意见》,应当对相关的概念、条款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厘定。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交易型受贿案件在刑法适用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从房产交易受贿案件市场价格的认定、"明显"标准的确定、犯罪数额计算的基准时间、优惠购买与交易型受贿的界限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对交易型受贿能作出符合罪刑法定的解释,以期对司法实践部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当前司法实践中10类新型的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犯罪作了认定,其中有2类都与股票、证券受贿犯罪有关.  相似文献   

4.
《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九条规定为司法实践处理受贿案件提供了明确依据,但在理解和运用中,对相关问题仍存分歧。第九条是否涵盖了所有案发后退交的行为,"及时退还或上交,不是受贿"怎样理解,对退还或上交是否"及时"怎样评判。只有综合考虑,才能正确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受贿。  相似文献   

5.
“特定关系人”这一名词作为法律概念走进公众视野已经5年时间。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10种新类型受贿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具体意见:其中包括家人前台受贿、官员幕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司法实践中渎职罪与受贿罪的相伴发生已经成为司法实践的一个难点。在这种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7月8日针对渎职罪与受贿罪中出现的新型受贿案件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它有利于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收取财物的行为。因此,在结合新《意见》的基础上,对于新型受贿罪中第七、第八项受贿与渎职行为如何区分,并对两罪是从一重罪处罚还是数罪并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帮助广大司法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适用《意见》,现对《意见》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实践中渎职罪与受贿罪的相伴发生已经成为司法实践的一个难点。在这种情况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7月8日针对渎职罪与受贿罪中出现的新型受贿案件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它有利于司法机关依法查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利收取财物的行为。因此,在结合新《意见》的基础上,对于新型受贿罪中第七、第八项受贿与渎职行为如何区分,并对两罪是从一重罪处罚还是数罪并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继中央纪委于2007年6月下发《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之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7月8日联合发布了法发[2007]22号《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总结了近年来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类型受贿刑事案件中的主要法律适用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处理意见。为依法惩治受贿犯罪、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提供了明确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2年7月,"特定关系人"入罪正好5年。"特定关系人"犯罪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和发展新趋势?相关法律条文如何在碰撞中收紧藩篱?"特定关系人"这一名词作为法律概念走进公众视野已近5年时间。2007年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10种新类型受贿刑事案件法律适用问  相似文献   

11.
收受他人财物后退还或者上交对受贿罪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类型贿赂犯罪不断出现,给司法认定带来一定困难,7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为解决惩治新型贿赂犯罪问题提供了指南。8月1日,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南京大学法学院与本刊共同举办的"新类型受贿案件理论与实务专题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与会代表对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和适用《意见》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里摘要刊发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以期有利于准确、有效惩治新型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2.
2007年7月,"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对七种新型受贿罪的法律使用问题规定了处理意见,其目的是对层出不穷的新型受贿手段给予有效的打击。《意见》的出台为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难以界定的新型受贿行为提出了处理意见,有利于及时准确、依法从严惩治腐败犯罪。然而,新《意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立法方面,《意见》中的几个条文存在模糊不清、画蛇添足、不合理规定等缺陷,这使得刑法解释技术受到极大的阻碍,需要通过填补漏洞、严密法律条文,制定《惩治贪污贿赂法》等工作对其进行弥补。本文仅就《意见》带来的司法困境及其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两高"《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八条"关于收受贿赂物品未办理权属变更问题"的规定,笔者结合司法实务,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14.
继2007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超低价买卖房屋"等十种新型受贿犯罪纳入法律的惩治范围之后,2009年2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打击腐败贿赂有了新的法律利器。新型贿赂犯罪纳入司法调控  相似文献   

15.
2007年7月8日,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两高意见”),解决了实践中的司法标准不统一问题。此次制定的“两高意见”虽然不可能将实践中遇到的受贿形式全部包括,但将现实中经常遇到的主要问题都包括进来了。  相似文献   

16.
1997年刑法典实施以来,特别是2005年我国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以后,我国加快了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相继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和<刑法修正案(七)>,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两高)也相继颁布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和<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正>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以下简称“收受财物后及时退还或上交”规定)这是在职务犯罪领域正确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个表现。然而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于此项规定的理解尚存在一些分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单纯受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刑法理论和司法现状,对单纯受贿行为作出应按受贿罪处理的明确定性,并就刑法第385条的立法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且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司法实践中,家属参与受贿犯罪较为常见。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家属参与受贿犯罪的处罚依据,家属参与受贿共同犯罪的具体认定和处理方式,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1995年2月全国人大颁布了《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犯罪的决定》(文中简称《决定》),同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又颁布了《关于办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侵占、挪用公司、企业资金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文中简称《检察院司法解释》,同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也颁布了《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文中简称《法院司法解释》)。两个司法解释均试图细化《决定》.提高其司法操作性.但两个司法解释中存在青一些不一致的内容条款,有碍于司法操作。1.两个司法解释对《决定》中侵占、受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