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毒者是毒品犯罪中的犯罪被害人,他们因吸毒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或者损害;是毒品犯罪直接或者间接危害结果的承受者;是毒品犯罪行为所侵害的为刑法保护的法律状态的主体。他们具有被害性、互动性、可责性的特点。对毒品犯罪被害入,我们不应该将他们投入监狱,而是应该把他们视为药物滥用的病人,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权益,使之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同时也收到减少毒品消耗量、遏制毒品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刚彦 《法制与社会》2012,(18):287+292
目前,毒品问题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吸毒行为存在各阶层之中,社会屡屡有吸毒事件的曝光,严重危害着我国社会和谐与安宁.仅仅使用治安行政处罚的手段很难对吸毒行为进行有效的遏止.本文就吸毒行为的刑事危害性,同时结合一些国外的立法经验,分析我国应将吸毒行为规定为犯罪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毒瘤与顽疾。毒品不仅严重损害吸食者的身体健康,还损害其家庭及其他社会关系,往往酿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此外,毒品亦是滋生暴力、违法与犯罪的主要源头,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关注毒品问题,惩治毒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全球毒品泛滥与犯罪的主要特点与趋势根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对全球毒品状况的报告,可以发现,近年世界毒品滥用与犯罪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毒品数量与滥用人口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在上世纪90年代末  相似文献   

4.
吸食、注射毒品不仅损害吸食、注射者的身心健康,而且败坏社会风气,诱发其他犯罪。而一个人并不是天生就吸食、注射毒品的。人由不吸食、注射毒品到吸食、注射毒品,往往是他人引诱、教唆、欺骗所致。为了根除吸食、注射毒品的丑恶社会风气,必须用刑法手段严厉打击引诱、教唆、欺骗  相似文献   

5.
黄俊娇 《人民司法》2022,(17):60-61
<正>【裁判要旨】行为人没有吸毒史或传统毒品吸食行为,仅是出于疾病治疗需要,购买符合正常治疗使用数量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或对其明显超出正常用量能够作出合理解释,且不存在向贩毒分子或吸毒人员进行贩卖的行为,通常不认为构成走私、贩卖等毒品犯罪。但行为人无法证明其购买、使用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系治疗疾病所必需,而是为解决自身瘾癖而滥用的,则构成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6.
<正>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有关毒品管制法规,非法从事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种植毒品原植物,以及其他与制毒、贩毒、吸毒有关的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在大陆,毒品犯罪本早已禁绝,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国际贩毒集团的不断渗透,将大量毒品从“金三角”地区偷运我国转运境外,使我国深受其害:毒品犯罪死灰复燃,贩毒、吸毒活动呈迅速蔓延之势,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现象也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社会治安形势亦十分严峻。据报道,1991、1992两年破获的制贩毒品案件有22,050起,缴获海洛因6409公斤,鸦片4661公斤,逮捕毒品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7.
导言 吸毒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吸毒引发犯罪、艾滋病传播等问题尤为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健康和社会治安的严重社会问题。全球现有各种毒品吸食者约1.8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1%。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从1990年的7万人增至2002年的100万人,11年中增加了近13倍。吸毒问题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吸毒人员中80%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据估算,2003年底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约84万,在确认的4万多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63.7%因静脉注射吸毒而感染。  相似文献   

8.
刘晓梅 《法治研究》2011,(12):70-76
基于对T市970名青少年吸毒人员的问卷调查和43例个案访谈,从人口特征、行为模式、社会身份与关系网络等方面对青少年滥用新型毒品和吸食海洛因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调查显示,两类吸毒人员构成在总体上呈现出男性多、未婚者多、社会闲散人员多等"三多"特点。与滥用新型毒品的青少年相比,海洛因吸食者的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水平较低;吸食者的成瘾性较高;其朋友圈子较小,人际关系网络相对脆弱。  相似文献   

9.
江苏贩卖、运输毒品犯罪案件的主要特点毒品种类以海洛因为主江苏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为25515名,绝大多数都是吸食海洛因。对2000年全省查获的6568名吸毒人员调查分析,吸食海洛因的占96.7%。吸毒人员90%以上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等市。贩卖、运输毒品案件也主要发生在这5个城市。近两年受国际和国内毒品违法犯罪形势变化的影响,江苏的毒品种类也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犯罪学的基础理论,将滥用毒品行为定性为无被害人犯罪,并在此基础上批驳了滥用毒品行为犯罪化和合法化的依据,主张在行政违法化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滥用毒品者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滥用毒品者。  相似文献   

11.
受市场利润、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同心县的毒品犯罪问题异常严重,涉毒区域逐年扩大,吸毒人员持续增多,毒品来源途径多样化,毒品案件数量持续上升。当前,加强预防毒品犯罪,加大禁毒宣传法治教育力度,依法打击贩毒、吸毒违法犯罪活动活动显得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陕西省吸毒人员数量增长迅速,尤其是吸食合成毒品的群体剧增。由合成毒品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应该认识到合成毒品的泛滥与戒毒措施单一及惩处此类犯罪活动所面临的司法困境密切相关,笔者以此为切入点,以陕西省近几年吸毒人员数量、毒品犯罪案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陕西省戒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合成毒品犯罪查处和打击不力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并结合我国禁毒工作现状探讨科学构建合成毒品防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打击毒品犯罪已成为我国刑事司法重要内容之一。吸食、注射毒品在毒品犯罪中具有核心地位,无论从其社会危害性,还是出于完善我国禁毒法律、加强国际禁毒合作的考虑,都应立法明文将其规定为犯罪。  相似文献   

14.
发挥审判职能惩治毒品犯罪当前,伴随着国际性毒潮的进一步泛滥和国内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我国境内的毒品犯罪虽经屡次打击,但仍继续呈蔓延发展的势头。愈演愈烈的毒品犯罪不仅直接损害了毒品吸食者的身心健康,还诱发出诸多其他犯罪,严重危害了社会安定和治安秩序,毒...  相似文献   

15.
运输毒品,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运输的行为。运输毒品行为根据运输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为贩卖而运输毒品、为转移而运输毒品以及为吸食而运输毒品。并非所有的运输毒品行为都构成运输毒品罪,认定运输毒品时应结合其目的分别以贩卖毒品罪、运输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处罚,但是,如果为吸食而运输的毒品数量较小则不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6.
从犯罪学的角度,根据毒品犯罪的特征,可以将毒品犯罪区分为五种,即:作为社会政治经济问题的毒品原植物大规模种植行为;作为有组织犯罪的毒品生产、制造和销售行为;作为街头犯罪的毒品零售行为和毒品原植物零星种植行为;作为白领犯罪的洗(毒)钱行为;作为无被害人犯罪的滥用毒品行为。基于犯罪性质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吸毒罪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吸毒罪初探刘艳红随着国际毒品犯罪日趋猖獗,吸毒现象像瘟疫一样在我国急剧蔓延,并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吸食海洛因、鸦片等麻醉品的已有近25万人,一些地方吸食大麻、吗啡等精神药物的还有数十万人。①我国吸毒的形势异常严峻,其社会...  相似文献   

18.
毒品犯罪是指违反毒品、毒品原植物和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法规,破坏禁毒管制活动,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当前,毒品犯罪的危害日趋严重,毒品泛滥引起的犯罪活动及其他社会问题严重地危害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类的健康。本文对此问题作了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毒品犯罪形势日益严峻,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全市吸毒人员年耗资保守估计可能有数亿元,涉毒犯罪严重引起防治成本增加,毒品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广安社会稳定和制约经济发展的一大祸患。深入调查分析广安市毒品犯罪现状、特点及原因,预测其未来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有效防治毒品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吸毒型犯罪正呈现高发态势,《2010中国禁毒报告》指出:截至2009年12月底,全国上网入库的吸毒人员为133.5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吸毒人群及毒品对社会稳定和谐所产生的极其严重的危害性,严厉打击吸毒型犯罪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