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侦查讯问实质上是审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的心理攻防战,是对审讯人员智慧、心理、经验的综合检阅和测试。本文对审讯人员在讯问中易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以期对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金磊  杨华 《中国检察官》2013,(13):60-63
远程视频审讯又称远程视频提审,是指讯问人借助网络技术建立的音视频信息传输通道及终端设备等媒介,实现异地讯问的审讯方式。远程视频审讯是在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审讯方式。与传统的审讯方式相比,远程视频审讯最大的特点在于讯问人可以在不直接面对被讯问人,而是通过在音视频信息交互传输的方式对其进行讯问,讯问人和被讯问人分别在检察院和看守所同步实时完成审讯活动。远程视频审讯相较于传统的审讯方式,一个显著的优势是其强大的检察资源  相似文献   

3.
九步审讯法是建立在心理学上的审讯方法,在国外的犯罪侦查实践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通过九步审讯法获得的自愿真实的供述对于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审讯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九步审讯法契合了职务犯罪初查精细化、获取言词证据时限性的要求,也符合刑事司法文明化的要求,应当予以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职务犯罪讯问工作是自侦案件过程中的一项重头戏,工作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讯问突破难,犯罪嫌疑人口供难以拿下的局面,反贪年轻干警如何在讯问过程中发挥作用,我们可以从调整心态、做好充足事先准备、适时运用审讯技巧等方面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审讯是侦办涉黑犯罪案件的重要环节。涉黑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或者有应对侦查讯问的经验和伎俩,或者倚仗“保护伞”的庇护,因而会顽强对抗讯问。这就要求侦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涉黑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讯问工作。  相似文献   

6.
侦查讯问是侦查中普遍采用的一种侦查行为,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法定的重要证据,由于我国法律并未规定律师的讯问在场权,因而在审讯阶段侵犯嫌疑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文章论述了我国现行侦查讯问制度在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方面存在的缺陷,分析了赋予律师的讯问在场权的利弊,提出了建立律师讯问在场权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付翠 《政法学刊》2009,26(2):88-92
犯罪心理画像技术作为一项特殊的刑事侦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刑事侦查领域,并在侦查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侦查讯问阶段可以帮助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准确评估并为讯问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可以帮助讯问人员准确了解嫌疑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并进行针对性的审讯等,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克服影响犯罪心理画像准确性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程宏 《中国检察官》2011,(12):61-63
在职务犯罪审讯中有目的性地使用模糊语言,充分发挥模糊语言在职务犯罪审讯中的优势有利于造成被审讯者产生认识错觉,使被讯问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最终有利于击垮被审讯者的心理防线,使其如实供述犯罪行为。但模糊语言讯问仅适用于预审阶段,正式讯问笔录必须尽量详实。在使用模糊语言讯问时,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切忌外延过于宽泛,避免诱供之嫌。  相似文献   

9.
审讯,在刑事诉讼法中称“讯问犯罪嫌疑人”,包括在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讯问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人员依法进行的讯问,以及法庭审判中的讯问。本文仅就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由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所运用的策略展开讨论。故本文所称侦查阶段的审讯,是指公诉案件在侦查阶段为查明案件事实,证实犯罪,由侦查人员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质证和调查的一种侦查活动。(以下简称“审讯”)一、审讯在侦查中的地位和作用审讯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同时又是法律实体上一项重要的侦查活动。在侦查阶段,刑事诉讼法规…  相似文献   

10.
犯罪嫌疑人在讯问过程中抗拒审讯的心理基础是其构造的心理平衡。要取得讯问的圆满成功,就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施加持续压力和心理刺激,打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平衡。讯问中打破犯罪嫌疑人心理平衡的策略主要有使用证据策略、情感沟通策略、影响心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一、后果警醒讯问法 (一)后果警醒讯问法的定义及其特征 后果警醒讯问法,是指将根据我国法律、法规、政策所可预知的不利结果告知被讯问人员,令对方在庄严的法律、法规面前产生惧怕刑罚的心理,以劝导对方在法律法规和国家专政机器面前"趋利避害",从而配合讯问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公诉部门而言,审讯是指对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证据进行进一步的核实和调查,并对其中的矛盾和疑点问题进行深入讯问的工作。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已经经过了公安机关的多次讯问,认罪或是不认罪,其供述内容基本稳定。因此,在公诉阶段的讯问工作中,突破口供的紧迫性已经大大减少,转而着重于复核和完善案件证据、核实侦查活动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了解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为出庭支持公诉做准备等。  相似文献   

13.
讯问试探,必须按照既定审讯方案,遵循既定审讯策略, 结合被讯问人的自然情况、个性特征和当时的心理变化、心理状态、临场表现,围绕被讯问人的认罪态度,针对对方的兴奋点,选择其敏感的、避讳的、需要的话题,给对方施加心理作用,以促使其更快地交待自己所犯罪行。讯问中进行试探,要注意不能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发问,更不能出选择题让被讯问人选择,以免让讯问试探这一审讯技巧误入引诱供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审讯是检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在预审阶段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侦查活动。研究和准确掌握贪污、贿赂罪案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的因素,并适时运用科学、巧妙的审讯方法和策略,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是搞好审讯工作、促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毕俊 《法制与社会》2015,(4):128+131
讯问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科学,它维系着犯罪与真相,是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斗智斗勇的漫长征程.波鲁鲍夫在他的《预审中讯问的科学基础》一书中提出,“讯问是一种侦查和审判活动,是审讯机关或法院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从受讯问人那里获取他所知道的对正确判决刑事案件有意义的信息.”这个定义将讯问这一程序的合法性的本质突出的揭露了出来,并且着重强调了在这一过程中侦查人员和被讯问人员两者之间互为矛盾双方的本质,其中,侦查人员正是通过这个过程,利用讯问技巧等相关讯问知识,才能够从被讯问人员那里获得与案件相关的情况,从而近距离接近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6.
侦查讯问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向只靠课堂讲授,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作者凭多年的预审办案实践和教学实践积累的经验,比对中外审讯教学的得失,创立了适用先进音像设施的现代化审讯室,实施模拟审讯的教学方法。本文对如何加强课堂讲授、妥善安排作业,如何组织和实施对抗演练的模拟审讯,以及做好观摩评比等,作了环环相扣的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7.
《现代法学》2017,(3):122-131
疲劳审讯不仅会对被讯问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可能催生虚假口供,诱发错案,因此,对疲劳审讯应当明确禁止,排除由此所获证据。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疲劳审讯的认定可归结为三种模式:强制性认定模式、裁量性认定模式和原则加例外的认定模式。基于当前的刑事诉讼结构、辩护制度的发展以及既有的侦讯环境,我国对疲劳审讯的认定应采原则加例外的模式,规定除法律设定的特殊情形外,连续讯问超过24小时应被认定为疲劳审讯,所获供述亦应排除。另外,要准确认定疲劳审讯,还需厘清"必要的休息时间"和两次讯问间隔时长的关系,对剥夺饮食和夜间讯问能否归入疲劳审讯也需做出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18.
讯问是审查、侦破案件取得证据的关键性环节。讯问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模式,因为案件不一样,案情也不一样。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性别、职务高低、文化程度、社会知识与懂法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素质等等,这些基本因素都不一样,决定了审讯的形式也就  相似文献   

19.
肖庆平 《犯罪研究》2007,38(6):21-27
讯问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侦查措施,随着法制的健全,讯问受到了许多限制。那么为什么讯问看似普通的很,但真正意义上的讯问却很艰难,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于讯问对象和讯问所要获取的犯罪事实的本质属性没有一个充分深入探索。犯罪嫌疑人作为讯问对象在讯问过程中其属性是复杂和多样的,而讯问所要获取的口供更是一个属性复杂的客体。认识这些本质属性有助于我们在讯问过程中更主动、更自觉,从而把握讯问规律,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20.
四、逻辑推理讯问法(一)逻辑推理讯问法的定义及其特征逻辑推理讯问法,是指围绕犯罪具体细节,按照逻辑规则,科学设置讯问题目,根据回答将推断出有关犯罪事实的讯问方法。即在提问前已就犯罪的具体细节预先设置了从外围入手、符合逻辑规律的陷阱式的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