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质平等承认合理的差别,是为了在竞争和分配中保护弱者的利益。在退休年龄问题上,应实行合理差别原则,即在规定男女公务员年满60周岁同龄退休的同时,允许女性在年满55周岁时选择退休,或是选择继续工作到60周岁退休。  相似文献   

2.
平等是和谐社会之基,立法平等是平等的真谛,和谐社会呼唤立法平等。宪法平等权对立法具有拘束力,立法平等是贯彻实施宪法的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立法平等尤其应当关注合理差别和反向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3.
美国早期历史上黑人受到了长期不公正的待遇,为了消除长期以来对包括黑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不平等待遇,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了针对少数族裔的入学优惠政策。其意图是为了消除不平等而达到真正的平等,但不仅结果收效不大,还引发了新的不平等。本文从具有代表性的Grutter v.Bollinger案出发,探讨怎样的少数族裔差别待遇不违反平等保护原则,怎样的政策侵犯了公民的平等保护权,在本文最后部分研究在平等保护条款下针对种族设立的入学优惠政策面临怎样的困境和争议。  相似文献   

4.
刘连泰 《法商研究》2006,23(5):81-85
平等保护并不排斥分类,也不排斥对不同类别的群体配置有差别的权利。从私法公法化、法律家长主义以及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女性55岁退休的规定是法律对女性的特殊保护措施,是合宪的。女性不能放弃法律对自己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5.
近日,国内部分高校在划分高考录取分数线时出现了男女"同考不同分"的情况,引发了社会关于高考公平与性别歧视的大讨论。本文从保护公民教育平等权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一定程度差别对待的合理性,并提出了目的合理性和手段合理性的标准,进而据此分析了区分性别招生的合宪性,并结合对"纠偏运动"的回顾从反对"反向歧视"的方面对此类纠偏行为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平等与合理差别——兼论统一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身损害赔偿标准的多重性,是我国人身损害赔偿立法的基本特点。科学、合理的赔偿标准,是人身损害赔偿制度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在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时,应在承认合理差别的基础上追求法律规则的平等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7.
高考招生的无区别对待,即确立一个中立标准———考试分数来决定学生是否录取,虽然能够根除故意歧视,但不能消除事实歧视。而以消除事实歧视为目的的补偿平等、优先录取,只是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特殊措施,不具有普遍意义。高考招生平等保障,应是与正义社会相契合的参与平等,社会各基本派系(如民族、地域)都应有适当比例的合格考生接受高等教育。这意味着,当无区别对待招生损害了正义社会的基本要求,民族、地域因素在高考招生中就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合理区别对待是和歧视相对的一个概念。本文首先以比较的方法界定了合理区别对待的基本涵义和特征,其次以案例的方式说明合理区别对待这一概念是不断变化的,最后作者结合中国国情和立法现状,就如何把握这一概念给出了相关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9.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不平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女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平等权的视角中剖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本质,加强对女大学生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障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女大学生实现平等就业权,而且对全社会女性就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论证一个更积极作为的国家和一个更为平等的社会,我在这篇文章中使用了脆弱性这一概念。我认为脆弱性是,也应该被理解为是,普遍存在并持续地根植在人类各种境况之中。用脆弱性理论替代传统的平等保护分析,是"后身份时代"的需求,它不仅表现为对某些确定群体的反歧视,而且关注政府和社会组织是否利用其体系授予那些圈定的群体以特权并满足他们的喜好。如此而言,脆弱性分析关注的是我们的社会结构对于我们共同的脆弱性是如何运作并且将如何运作的。这种方法极有可能将我们从目前这种以反歧视为基础的模式转向更为实质的平等追求。  相似文献   

12.
《法学评论》2008,26(3):92-98
平等一直为学者所关注,从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乃历史的重大进步,但正面落实平等的"肯定性行动"却引起负面的后果:反向歧视以及保护性歧视。少数人保护性隔离的法律不仅引起社会的反感,也受到被保护者的批评。因此,特别立法不是主张平等保护的立法者一相情愿的行为,在宪法上正确理解平等原则与平等权、系统保护平等权的相关主体则是首要的,当然,平等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多方面综合评价以及回到实践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3.
周慧 《时代法学》2006,4(4):71-76
保护公民平等就业的合法权益,是维护人权的基本要求。有效保护劳动者在就业中不受歧视,是世界各国都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国际社会通过了一系列的公约,各国也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其中有很多先进的经验值得借鉴,在评析英、美、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比我国的现状,提出一些措施,以健全我国相应的法制,更充分地保证我国公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14.
伍瑾 《法学》2007,(1):61-64
童教授前后两文的本意是提醒人们不要过度阐释物权的平等保护,并希望用释宪的方式消除平等保护违宪的嫌疑。不可以离开宪法理解民法的平等原则。民事主体资格之间的不同是宪法基本经济制度条款的直接反映,是最大的法律差别。指出平等保护原则与宪法基本经济制度条款有冲突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物权法的通过设置障碍。刑法上对不同主体的区别对待客观上是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5.
歧视与平等机会的法律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机会就是人们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平等地拥有争取或获得某种资源的可能性.这种机会的获得不因某种身份状况而得到不公平的待遇.歧视就是基于某类人所具有的某种身份状况,以不合理的或不相干的理由,给他人以较差的待遇,从而使其利益受损的行为.歧视的后果就是使他人丧失争取或获得资源的平等机会.反歧视是实现平等机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影响美国民主制度不断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托克维尔将其归功于三个因素,即地理环境、法制和民情。美国宪法的不断修正体现出了种族平等得到了法律上的保护,选举中的种族平等充分体现出了主权在民的基本原则。美国的民主真正的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目标——实质平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农民宪法权利要受到与市民平等地对待和保护,这种平等应当不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实质上的。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存在诸多的现实困境与认识误区,制约了农民宪法权利的真正实现。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目标应是建立在形式平等基础之上的实质平等。这一目标的提出具有正当性和现实性,也契合平等理论、人权理论及其普遍实践的趋势。农民宪法权利实质平等的保护目标及其路径选择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实现之道。  相似文献   

18.
樊硕 《法制与社会》2011,(14):270-270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女性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本文从劳动法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完善并保障男女劳动权的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宪法规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指出平等性是受教育权的本质属性,但在我国公民受教育权不平等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必须加大对受教育权平等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20.
黎德奎 《政府法制》2010,(14):47-47
中国人重男轻女,女人追求男女平等。而在德国,却是重女轻男,德国的男人也在追求男女平等。 笔者在德国发现,粗重活几乎全由男人干,而女人绝大多数只是生儿育女及干家务活,就算从事社会职业,也多数从事餐饮之类轻松工作。所有公共场所或公共活动均“女士优先”,男士要给女士让路、让座、开车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