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志民 《河北法学》2011,29(7):120-125
受托者非法占有封缄物行为应如何定性,对此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在受托者占有说、委托者占有说、区别说、修正的区别说等诸学说中,区别说具有合理性,即封缄物的整体归属受托者占有,而封缄物的内容物归属委托者占有。因此,行为人非法获取封缄物整体的行为应认定为侵占罪,而非法获取封缄物的内容物的行为则构成盗窃罪,同时,对何物是封缄物需做严格解释。  相似文献   

2.
受托者非法占有整个封缄物的目的在于支配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物,同样破坏了委托者对内容物的占有控制关系。因此,不论窃取内容物还是取得整个封缄物的行为都应当构成盗窃罪。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亦能体现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3.
侵占罪司法适用若干疑难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成非法占为己有,主观上必须有易合法持有为不法所有的意图,客观上必须具有以物之所有人身份自居的行为。对于上下、主从者之间的占有归属,应区分情况作出不同处理。包装物、封缄物的占有,一般而言,应采受托人占有说,即不管受托者是取得被包装物、封缄物的整体,还是抽取其中的内容物,都应该定为侵占罪。  相似文献   

4.
刑法和民法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根本性的区别,但是某些区别在表象上却并不明显,占有制度即是表现之一.较之于民法,刑法更注重社会整体利益的保护,因此占有制度中对占有意思的要求较低,而更注重于占有的事实存在及客观方面的表现.具体到封缄物特别是不易打开的封缄物上,出于权利救济以及观念占有的刑法排除等方面的考虑,应承认受托者对封缄物包装和内容的事实占有,并对共同占有和占有辅助进行个案认定.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对油罐车司机在运输途中偷油案件的定性存在较大争议,其关键问题在于对封缄油罐内汽油占有归属的认定。刑法中占有的核心内涵是对财物的实际支配或者控制,其中包括事实上的占有。对于封缄委托物的占有归属,应在坚持区别说的前提下,根据委托人与受托人在支配或者控制该财物方面的不同情况进行认定;而判断运输途中封缄油罐内汽油的归谁占有,须从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承运人内部主体之间的占有关系两个层面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结合运输司机是否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主体身份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行为对象是否为公共财产等因素予以定罪。  相似文献   

6.
闻一彪 《法制与社会》2010,(10):264-264,266
本文结合我国的刑法规定就封缄物的刑法定性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以期对相关的司法时务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论侵占罪的财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福德 《河北法学》2002,20(3):35-38
具有特定性质的财产关系是侵占罪成立的前提条件。就代管物来讲 ,侵占行为发生时的财产关系是一种支配持有的关系 ,即代管物的物主以所有人身份对物具有支配控制力 ,行为人仅为达到某种目的或完成某种约定而持有该物。就遗忘物来讲 ,侵占行为发生时的财产关系是物主虽已将某物遗忘于特定场所 ,但能够恢复对该物的控制 ,行为人仅以拾得行为而持有该物。就埋藏物来讲 ,侵占行为发生时的财产关系是行为人以消极、无害的方式持有了他人的埋藏物。对物的财产关系的性质具有划分侵占罪罪与非罪的界限功能。  相似文献   

8.
刑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法益,法益对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意义,在探讨取得封缄物的内容物时,离不开对侵占罪和盗窃罪的法益以及对财物占有的理解,再根据委托人对内容物物的支配力,可以断定真正控制占有内容物的是委托人,因此,可以得出认定为侵占罪是符合罪刑法定、符合罪刑均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谭轶城 《法制与经济》2009,(18):44-45,48
刑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法益,法益对区分此罪与彼罪的重要意义,在探讨取得封缄物的内容物时,离不开对侵占罪和盗窃罪的法益以及对财物占有的理解,再根据委托人对内容物物的支配力,可以断定真正控制占有内容物的是委托人,因此,可以得出认定为侵占罪是符合罪刑法定、符合罪刑均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侵占罪犯罪对象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指侵占行为直接指向的行为人业已持有的他人财物。根据《刑法》第270条规定,侵占罪的对象包括两类:一是行为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行为人持有的他人遗忘物或者埋藏物。由于行为人在  相似文献   

11.
高空抛物行为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若能确定抛掷行为人或者坠落物主人,无疑应依一般侵权行为处理;但该行为之复杂性与特殊性即在于难以确定具体行为人,此时应如何对受害人予以救济?《侵权责  相似文献   

12.
“飞车抢夺”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为人对实施抢夺时伴随出现的被害人重伤、死亡后果,既可能是过失,也可能是间接故意."飞车抢夺"有的属于抢夺行为,有的属于抢劫行为,有的是属于抢夺罪与故意或者过失犯罪的想像竞合,应结合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进行综合分析."飞车抢夺"构成抢劫罪的认定应以典型抢劫罪的行为结构为基础,关键在于认定行为人利用驾驶的车辆的冲力通过物把"暴力"作用于被害人,且不以造成轻伤以上后果为必要,以体现抢劫罪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
误拿他人财物后非法占有定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人由于疏忽大意而把他人之物当作自己之物拿走的事例时有发生。而误拿之后非法占为己有拒不返还的亦非少见。对此种行为刑法有无调整必要?如果进行调整,对此行为又应如何定性?一我们可以将误拿他人财物后非法占有拒不返还的行为划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为误拿,后一部分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而后逐一进行分析。(一)误拿他人财物行为之定性现实生活中,行为人的误拿多由于疏于注意或过于自信而发生。这种情况有学者界定为侵权行为,如“若行为人因误信该物为自己所有,而取得之……纵其结果不免有民事上之侵权责任……”[1]也有学…  相似文献   

14.
盗窃罪与侵占罪界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分一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侵占罪 ,关键是判断行为人在非法占有财物时 ,该财物受谁的占有控制。受行为人合法占有控制的,构成侵占罪;受他人占有控制的,构成盗窃罪。对于利用托运人一时控制松驰而窃走货物的行为,窃取封装的受托物的行为,以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埋藏物的行为,均应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15.
吴雯 《人民司法》2013,(5):59-64
收受型受贿犯罪,是指请托人主动将贿赂物交付给行为人而行为人予以收受并为请托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八条将收受型受贿犯罪的客观方面表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严格责任原则作为我国《侵权责任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归责原则,对于保护受害人、控制风险起着重要的作用。严格原则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要件,也不以行为人的行为违法为归责的原因,只要其行为或其所管理的人或物损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除非有法定的免责事由,都要承担侵衩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基于相同的过失共同造成损害结果即为共同过失犯罪,但现有的共同犯罪理论和行为理论并不能合理解决这类行为的定罪量刑问题。重构行为理论,将行为理解为"行为人运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作用于特定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过程",过失共同犯罪就是行为人之间在相互利用对方行为之际,应当控制而没有控制,最终造成了实际损害结果,所以应当分别按照过失犯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8.
非法占有遗忘物行为问题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 《法学杂志》2001,22(4):21-23
刑法中非法占有遗忘物依照侵占罪规定处罚。遗忘物为物主暂放于某一特定场所而忘记带走的财物。只要本不属暂放物或不是放置于特定场所的丢失物可归为遗失物。刑法将遗忘物区别于遗失物只对非法占有遗忘物行为依侵占罪论处 ,而对占有遗失物的行为留给民事法律调整。在非法占有遗忘物行为中不应该强调双重控制法 ,只要非法占有的对象是遗忘物 ,即应按侵占罪认定 ,而不论行为人是否对特定场所具有支配控制权。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期待可能性理论体系的概述 期待可能性是指在具体情况下.能够期待行为人实施合法行为,因为能够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所以,当行为人选择做出违法行为时能够对行为人的违法行为进行谴责。反之,如果在具体情况下不能期待行为人做出合法行为,也就是说行为人只能做出实行违法行为的选择的情况下。不能期待其做出合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刘丽娜 《政法学刊》2005,22(4):55-57
仅有对持有物存在的认识不能反映持有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其行为的违法性缺乏合理根据,所以明知持有物性质是持有型犯罪主观必备要件。持有型犯罪之主观罪过不仅包括直接故意,也包括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