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的拒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浩鹏 《河北法学》2000,(5):121-124
本文评介了拒证制度的历史沿革,指出拒证制度是中西共同的法律文化传统,及在我国证据法则修订和完善之际确立刑事诉讼中的拒证制度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拒证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初步设想,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拒证制度:律师的拒绝作证权、拒绝自证其罪、近亲属的拒证权。  相似文献   

2.
关于是否应该赋予特定证人拒证权,中外都有过争议,但是,西方国家最终确立了这一制度,而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最新修改都回避了这个问题,要求亲属间要承担作证义务,引发诸多负面法律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封建制法的容隐制度和外国法律中的拒证权进行考察,提出建立我国拒证权制度的正当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3.
赋予证人一定条件下的拒证权是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在这方面立法欠缺的现象 ,本文通过分析有关证人拒证的立法例 ,设立拒证权制度的法律理念 ,并为建立我国刑事诉讼证人拒证权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证人拒证是困扰刑事诉讼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通过简要介绍证人拒证基本问题,探析证人拒证的原因,进而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及司法实际提出在我国建立拒证权制度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吕晓刚 《证据科学》2014,(4):436-446
亲属拒证权制度因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亲属伦理秩序而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这一制度与社会亲属伦理结构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亲属拒证权制度是社会主流亲属伦理观在刑事证人制度中的体现;亲属拒证权制度的制度设计对社会伦理结构具有引导作用,二者之间是一种决定与引导的互动关系。应当根据我国当前亲属伦理结构现状完善亲属拒证权制度,亦应当利用亲属拒证权制度确立的契机引导良好亲属伦理结构的巩固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次尝试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设立拒证权制度,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相兼顾的精神,有力地促进了刑事司法制度的民主化。因此,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在借鉴历史传统和境外拒证权的合理内核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障拒证权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是摆在立法工作者面前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法治与和谐的深入人心,亲属拒证权这一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体现法治人性内涵的法律制度开始引起学者的广泛探讨。然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却缺少相关规定。本文探讨了亲属拒证权的内涵和正当化基础,反思了我国关于亲属拒证权的现状,并为亲属拒证权在我国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是证人出庭作证原则的例外规定。当前,世界各国普遍确立了拒证权制度,而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却长期没有这一制度的相关规定。本文试图以证人拒证权制度的价值理念探讨为起点,对我国的确立拒绝作证权的社会条件进行了简要的概括性分析,阐述证人拒绝作证制度在我国可以确立并存在的合理性及必要性。确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是完善我国证据法律制度,加强对证人人权保护,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刘昂 《证据科学》2014,(1):20-29
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188条增设的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填补了我国现代亲属拒证权制度的空白,丰富了《刑事诉讼法》人权保障的内容,显现出容隐制度呈现出回归的端倪,彰显了我国与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相融合的趋势。相较于中国古代的容隐制度和现代西方国家的亲属拒证权制度,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只能被视为不完整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无论是权利主体范围,还是权利内容,亲属出庭作证义务豁免权都有进一步完善发展的空间;并且该规定在实施中可能遭遇被误读、阻碍案件证明、流于形式以及侵犯被告人对质权的风险。对这些风险和问题应当予以充分认识、合理应对,以使司法实践准确落实这一规定,并为确立完整意义上的亲属拒证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让犯罪者得到应有的刑罚,还在于让那些利益可能受诉讼影响的人受到公正的对待,使其人格尊严得到尊重。因此,刑事诉讼活动不仅是一种以恢复过去发生的事实真相为目标的认识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程序道德价值目标的选择和实现过程。赋予征人一定条件下的拒证权是现代刑事诉讼立法的潮流.针对我国在这方面立法欠缺的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分析有关证人拒证的立法例,树立证人拒证制度的法律理念,并为我国建立刑事证人拒证制度作出了选择。  相似文献   

11.
赵相国 《政法学刊》2006,23(1):53-55
证人制度的完善是刑事司法改革的迫切要求和必然结果。由于立法上的原因,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例如证人拒证等现象普遍存在。为此,应从侦查人员到法庭作证的身份如何确定及证人拒证是否可以强制问题等方面加以完善,使证人制度有效、良好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的亲属拒证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拒绝作证权制度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证据制度,在世界许多国家的刑事证据立法中都有明确规定。我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亲亲相隐"制度规定。确立亲属拒证权制度,对于弘扬传统的伦理道德,充分保护公民人权,提高法律效益,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此次《刑诉法修正案》第七十一条首次涉及了亲属拒证权的边缘地带,引发了热议.本文试分析《刑诉法修正案》第七十一条的进步意义与尚存缺陷,为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亲属拒证权制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14.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污点证人”作证豁免是司法机关的权力,而不是证人的权利或特权,其与证人的拒证特权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该制度有利于更好地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维护社会正义,实现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应当在借鉴其他国家做法的基础上,建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5.
透视证人拒证权的价值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审判制度的必然要求。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律普遍规定了证人如实作证的义务和违反义务的制裁措施。然而另一方面,大多数国家又赋予了特定身份的证人对作证义务的免责权,即证人在法定情形下享有拒绝作证的特权,包括近亲属关系拒证权、职业秘密拒证权、公务秘密拒证权等等。反观我国刑事诉讼中则根本没有证人拒证权的影子,诉讼法学界对其探讨也较少。有人曾认为证人拒证权是“封建法律亲亲相隐原则的继续,并不符合现代诉讼法的精神”,而对国外关于公务秘密,神职人员的职业秘密等可以享有拒证权的规定,则更被认为是“为…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极不完善,尤其是证人权利义务设置失衡,证人的应有权利缺乏保障,导致证人出庭作证难,拒证现象严重。反对被迫自证其罪特权是证人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权利,它已得到世界众多国家以及联合国公约的认可。构建我国证人反对被迫自证其罪特权制度对于改善我国证人作证的现状,切实保障证人合法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初探污点证人豁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证人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参加者,但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取证难和证人拒证已成为困扰司法工作的一大难题。因此,有必要在我国建立科学合理的污点证人制度,亦即作证豁免制度,提高庭审方式效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现行法律对证人是否必须出庭作证的规定不够科学,同时缺乏强制作证制度和拒绝作证的处罚制度,这一系列的立法缺陷,间接地导致司法实践遭遇证人作证难的的困境。本文对亲属拒证权作了简要的论述,以期构建一个既维护人伦社会关系又不忽略案件真实并着眼于解决作证难题愿望的亲属拒证权体系。  相似文献   

19.
钟燕 《法制与社会》2012,(24):293-294
近年来,“大义灭亲”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引发社会民众热烈讨论:将大义灭亲作为义务强加于凡夫俗子身上是对社会伦常的一种挑战,在当前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确立亲属拒证权确属大势所趋.本文从论证确立亲属拒证权的必要性出发,对我国关于亲属拒证权的立法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新闻记者拒证特权是保护消息来源、保证公众知情权实现的一项重要权利,是调和新闻自由与司法追诉利益相冲突的产物,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但我国关于此方面的著述还是不多。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记者为保护消息来源而与司法追诉利益将不可避免的发生冲突,对新闻记者拒证特权的研究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试图从记者拒证特权的概念内涵、权利主体、权利性质等方面做一探讨,以期对我国将来的理论研究和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