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标语是我国社会生活中一种极具代表性、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现象.标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所有的标语中,政治类和政策性的标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用非常广泛,在我国政治发展以及公共治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同时,标语也反映出我国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倾向.随着时代的发展,标语的形式、内容、语气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即更加人性化、更符合时代要求、更具有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2.
杨殿升 《中外法学》1994,(4):20-24,31
教育改造是一个特定的法律用语,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我国劳动 改造机关对罪犯实施的全部惩罚和改造活动,包括刑罚执行、狱政管理、劳动生 产、政治文化技术教育、考核奖惩,等等。因为这些活动都从不同的角度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罪犯发挥教育改造的作用,所以都可称之为教育改造。  相似文献   

3.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语言错误是多种多样的,对这些错误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不难发现这些语言错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对比性错误和非对比性错误。这里所说的对比性错误是指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由于受到本族语的干扰而导致的错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之前,已经掌握了一种甚至是几种语言。他们是在本族语掌握列一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精神是克服公共部门先天不足的良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部门,是指处理社会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公共部门具有公共性、权威性、稳定性、合法性等特征.公共部门的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部门的先天不足:缺乏竞争性压力导致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率、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收益较低、缺乏监督体系所导致的官僚主义等等.为克服公共部门的先天不足,众多学者曾提出多种方法来改革公共部门,其中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公共部门的理念影响较大.企业家精神所提出的改革公共部门的创新性原则,诸如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去、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满足顾客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等等.这些企业家精神所提出的原则不仅为克服公共部门的先天不足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整个公共管理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法律语言是法律文化形成和传播的方式与手段,法律文化是法律语言存在的背景和环境,在我国诸多的法律职业中,律师使用的法律语言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展现了不同的法律文化.本文将详细解读律师语言中的特点,来探讨其背后分别展现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6.
法律规范是用来调整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应尽可能使用普通用语.不仅如此,在面对规范用语的时候,有时需要从普通意义上去理解,这就是所谓"规范用语的普通化理解"现象.对于我国刑法中多次出现的"罪"、"犯罪"及"犯罪分子"等规范用语,不应机械地套用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从规范意义上将其理解为是指经过法院依法判决的犯罪行为及犯罪人,而应当从普通的意义上来进行解释,将其理解为裸的事实行为,以及实施了该事实行为的人.  相似文献   

7.
刑法若干用语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国家的刑法典,为了理解与实施的统一,都对刑法中的若干重要用语,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这种立法解释是刑法典内容的组成部分,与其它规定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其杜会效果是司法解释所不能比拟的。我国刑法总则第五章“其他规定”中也规定了一些用语的含义,如公共财产、公民私人所有财产、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品、重伤、首要分子、告诉才处理、以上、以下、以内等等,这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正确实施刑法起了重要作用,对这些用语仍应该保留,并可作一些修改补充。此外,还应将—些重要用语的含义作出规定,因为这些用语在刑法中多处规定,在实践中又是常用的词语,目前既无立法解释,又无司法解释,在学术上解释意见又有分歧,对正确定罪量刑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简析《监狱法》的立法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立法技术层面考察,我国的《监狱法》主要存在语言问题,主要表现为用语不准确,语法结构错误以及语词含义错误、模糊等;逻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个语词指称多个概念和概念间关系混乱等;法律体系的协调性问题。客观地指出这些问题,对于《监狱法》的进一步修改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语体色彩是指词的庄重程度,语体色彩可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一般用语和特殊用语,在公文写作中准确把握词的语体色彩,才能体现公文语言庄重严谨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0.
版权法上公共领域的衰落与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版权法上公共领域是人类自由文化创造的源泉,但20世纪晚近以降,一种将"版权财产"与"公共领域"对立起来加以看待的做法开始变得日益兴盛,致使版权法上公共领域日趋衰亡。该种衰落背后的近因还在于当今的版权受到两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其一,是"浪漫主义的作者观"在版权法上的错误配置;其二,是"有价值便有权利"以及"版权保护必须和复制技术成反比例变化"的观念在版权人世界的广为流传。而为了使版权法公共领域重获兴起,除了需要展开理念上的转型而推行"义务公共领域"的理论学说外,我们还需要展开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如展开"创作共享"公有领域运动、迈向"自由演绎"公共领域的未来以及建立网络时代的"默示许可"公有空间等等,由此我们才能看到版权法上公共领域重获兴起的曙光。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法律用语与德语——关于“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今年5月号的连载"德语"登载了石田先生为本系列专栏撰写的有关探讨日本法律学与德语之间密切关系的论文.现代日本的法律及法律学起始于明治维新之后,从欧洲引进法律体系之时.日本法律用语中的大部分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把德语或法语等的法律用语译成汉字而形成的,学习法律的人当中,或许会有一些人对法律用语感到有些束手无策.但是也常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表面上看似难解的法律用语,只要把它还原于德语或法语的原词,就变得易懂了.这是由于欧洲的许多语言中的大部分法律用语决不是法律家所独享的专门术语,而是任何人谁都会经常使用的日常用语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审判用语,是指依法有权审判案件的审判人员使用的语言。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统称为审判人员。人民法院的其他工作人员如书记员、司法警察和执行员等,在日常诉讼活动中均有其各自的职能,也需要用语。因此,笔者在此将审判用语作扩张理解,既是审判人员的用语,也包括人民法院中其他与诉讼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用语。  相似文献   

13.
在公共场所,常常贴着一些标语提示或规章告示,它有助于增进人们的道德意识与安全意识,有益于维护公共秩孛与社会和谐,是必要的。不过,这些提示和告示,责在能化为人们的实际行动,而不宜只停留为墙上的口号。  相似文献   

14.
公共部门,是指处理社会各种公共事务,提供各种公共物品的部门。公共部门具有公共性,权成性、稳定性、合法性等特征。公共部门的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公共部门的先天不足:缺乏竞争性压力导致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率、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收益较低、缺乏监督体系所导致的官僚主义等等。为克服公共部门的先天不足,众多学者曾提出多种方法来改革公共部门,其中用企业家精神来改革公共部门的理念影响较大。企业家精神所提出的改革公共部门的创新性原则,诸如把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去、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满足顾客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等等。这些企业家精神所提出的原则不仅为克服公共部门的先天不足提供了借鉴,同时也为整个公共管理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具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网络身份?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包括“网名”在内的、上网用户在不同应用环境下使用的各种用户标识。这些标识包括系统自动产生(如 QQ 号码等)和人为设定(论坛 ID等)两大类。常见的网络身份标识有 QQ 昵称、论坛 ID、网站的用户名、邮箱地址及昵称等等。因为这些用户标识是在网络环境中使用的,而网络本身具有虚拟性和复杂性,所以,如果侦查人员对网络缺乏足够的了解,就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网警可以采用技术手段进行追查,然而必须以涉案人再次  相似文献   

16.
刑法条文是以语言为载体表达一定的立法意图的,因而刑法用语对于理解刑法条文之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一部垂范久远的刑法典,往往以用语严谨而著称。我国刑法在用语上还存在某些混乱,致使对这些用语含义的正确理解发生困难。本文通过对刑法描述交易行为的各种用语进行解释学的分析,考察如何才能使刑法用语更为科学。一为分析方便,我们首先从刑法文本中摘录以下描述交易行为的用语,作为分析对象:(一)买卖在我国刑法中,采用买卖一语的,计有以下条文及其罪名:(1)第125条第1款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爆炸物罪;(2)第125条第2款非法买…  相似文献   

17.
法教义学基本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秀英  焦宝乾 《河北法学》2006,24(10):132-138
法教义学是个文化和地域色彩十分浓厚的用语.它在国内法学界的使用并不多见.从法教义学这一用语的语义和译名问题人手,进而考察法教义学知识在历史上的发展演变.在当今哲学社会思想背景下,人们对法教义学的理解已经发生了一些深刻的变化.法教义学因具有了开放性、实践性,并不断趋近于现实社会生活.法教义学在法学知识体系中居于比较独特的地位,需要协调好其与法理学、法哲学等法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商业标识共存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商业标识权利冲突的有效路径,其可分为商业标识协议共存与商业标识法定共存两种类型.从成因上看,商业标识共存既是商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基于现有商业标识多头立法下的无奈选择,亦是实用主义哲学在法律上适用的结果.考虑到商业标识形态下符号表达的有限性,以及保护财产利益的客观要求,法律应当准予商业标识间的共存,商业标识共存具有正当性.商业标识共存之认定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不造成相关公众混淆的情况下,法院应尊重商业标识使用所形成的市场格局,允许经过善意、规范性使用的商业标识共存.  相似文献   

19.
全国各地都可以见到各种各样内容不同的标语。有的刷在墙壁上,有的写在立交桥上,有的制成牌子立在大路边。纵观这些五花八门的标语,内容健康的不少,但冷酷、蛮横、无情、文理不通、错字、别字、白字的也占有一定比例,一些充满专制色彩、有辱人格、有伤风化的标语有的存在了多年。标语口号是行政机关、基层组织讲给公众的话语,它所代表的是讲话人的形象。不良的标语口号,首先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要求相悖,不仅无法产生统一思想的效果,反而会让公众产生逆反心理。其次,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标语口号,就可能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和后果。因此,管住一条不良标语  相似文献   

20.
常常见到一些法律文书或通讯报导中将“检察”误写为“检查”。检查,是一普通用语,如“检查工作”、“检查思想”等等,而检察是一种法律用语,指人民检察院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宪法、法律的实施和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是由特定的机关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工作,是一种刑事诉讼活动,只能由人民检察院行使。因此说“检察”与“检查”二词,含意截然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