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0,(3):83-83
九江同文书院和九江私立儒励女子中学,分别创建于1867年和1873年。1949年,同文中学和美以美会创办的儒励女中合并改为江西省立浔阳中学,1952年又改名为九江市第二中学。2002年,恢复九江同文中学校名。如今的同文中学已是江西省重点中学之一。这百余年历史的学校,虽然初由西方教会主导.但中国的文化精神依然润物细无声地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2.
吴建雍 《北京观察》2011,(10):55-59
颜惠庆先生,1877年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严永京曾于青年时赴美留学,归国后,参与创建圣约翰书院,任学监。童年时代的颜惠庆,读过私塾,后转入教会所办的荚华学塾和英人开办的同文书院。  相似文献   

3.
贺亮  田杏玲 《世纪行》2015,(3):41-43
<正>甘鹏云(1862—1941),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学者。字翼父,号药樵、月樵,别号耐公、耐翁,晚号息园居士。湖北潜江人。5岁起先后就读于潜江史公书院、传经书院,潜心学习,博览群书,喜读经史。然苦于家贫,常借书抄读,酷爱书法,并在书法上下过苦功。每日晨起,悬腕临碑,七年不间断,后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1884年,23岁的他参加由童生选拔秀才的考试,名列前茅,补博士弟子员。其后在潜江设"深柳读书堂"讲学授徒,一时弟子云集,从学者  相似文献   

4.
奉命担任日本同志的联络员郑文道,化名程和生,1914年出生,广东中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曾以日本“满铁上海办事处”调查室特别调查班班长的身份为掩护,担任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与中共上海情报科负责人吴纪光、张明达之间的联络员。中西功是日本三重县人,曾于1929年至1932年在专门培养“中国通”的上海同文书院读书,并于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到大连“满铁总公司”任职,并积极寻找与中共的关系。抗战爆发后,1938年5月调任“上海满铁事务所调查室主任”。中西功和另一名日籍中共党员西里花夫等在…  相似文献   

5.
散木 《同舟共进》2015,(4):43-46,48,49
李士群曾是中共特科成员李士群(1905或1907~1943),浙江遂昌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与母亲和妹妹靠种田为生。其母望子成龙,将其交塾师,然而李士群不耐费神读书,听说上海遍地黄金,于是瞒着母亲借了20元盘缠,只身闯荡上海滩。彼时的李士群仿佛《红与黑》中的于连,发誓要成名致富,在这种强劲的心理动力下,自己又有点小聪明,后来居然进了学校深造。(一说在报考上海交通大学失败后,先后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东亚同文书院、上海大学。待考——作者注)在其时国共合作的上海大学,即1926年春,他经同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7,(11)
<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到家乡,这句诗一直萦绕在心头。我出生在无锡,直到1959年夏天离开故土北上求学,这一离开到现在已经是58年了。小学到中学,我都在无锡读书。当时二中的隔壁就是东林书院,书院里顾宪成先生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激励着我们求学。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我在江西九江中学(其前身为濂溪书院)读书。我经两位留日教师的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并剪了辫子,立志改革。辛亥革命之际,我参加了江西军都督李烈钧部宪兵团,廖伯琅为团长。后来,李烈钧成立了秘书团,廖就推荐我到秘书团任秘书。辛亥革命以后,我同中山先生见过五次面,每次见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山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使我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
正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官员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官员的阅读史"。对于那些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的官员来说,其精神发育难免出现严重问题。从近些年来不少官员违法犯罪的经验教训来看,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是导致其精神发育畸变的原因之一。然而,有的官员喜欢读书甚至可以说是酷爱读书,何以其精神发育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后走上了贪腐犯罪的道路?人们或许会说:这是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正4月23日,在第26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北京市政协委员学习党史读书活动启动座谈会举办。按照《中共北京市政协党组北京市政协机关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统一安排,市政协以"团结在光辉的旗帜下"为主题,在全体委员中开展"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  相似文献   

10.
黄兴介绍     
《长江论坛》2011,(6):F0003-F0003
黄兴(1874年-1916年),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生于湖南善化县(今长沙市),早年在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戊戌变法之年(1898年)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武昌两湖书院学习深造。  相似文献   

11.
固原一中始建于1891年,初称"五原书院",迄今已有116年的办学史,属宁夏三所百年老校之一。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就被确立为自治区重点中学。2003年8月,与固原民族师范合并,组建成新的固原一中。2005年9月被评为自治区一级示范性高中。  相似文献   

12.
洪业,号煨莲,1893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年少时赴美留学。1922年,洪业学成归国,参与创建燕京大学,任燕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文理科科长、图书馆馆长等。洪业赴美后曾在哈佛工作,他的同事曾在1963年的《哈佛亚洲学报》向他致敬,以表彰他“对中国文学历史的贡献以及对几代学者严慈并加的辅导”。校长太太的读书忠告洪业从山东师范附中毕业后原打算去上海考海军学校,后在父亲好友高梦旦的劝说下,他决定回福建英华书院读书,这是美国传教士在福州办的一所学校。在英华书院,洪业读书勤奋,成绩优良,得到学校的奖赏,奖品是一本《英华大辞典》。虽在教会学校读书,但洪业不信奉基督教,欣赏儒家思想,他认为儒家提倡孝道,而耶稣对母亲说话粗鲁,显然不孝。洪业此番言行引起一些传教士的反感,力主开除洪业,但校长的太太宽宏大量,她认为洪业成绩优良,书院不能因为宗教原因开除一个品行端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清代书院的职业学者主要是指以教书和撰述为职责的山长,同时也包括以学术训练为主要任务的生徒。书院的养士制度,为职业学者的产生提供了经济保障。作为职业学者的山长,引领读书风气,推动学术考课,维系了举业型书院的学术品格。对于学术型书院的生徒而言,书院职业学者的经历,是他们学术生涯和社会生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古代书院教育是一笔重要的文化遗产,其管理、教学等对当今学校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书院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介于官学和私学之间的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活动是讲学,兼作藏书和祭祀场所。中国古代的书院萌芽于唐朝,本义是把院子用院墙围起来用以藏书,所谓"院者,取名周垣也",最初的书院即是藏书之所。随着书院的发展,其功能和种类越来越多,按照功能来划分我国古代书院的种类,有用于读书的,有用于藏书的,有用于著述的,有用于讲学的,有用于会讲的,有用于科举应试的,有用于军事教育的,名目繁多。按照级别划分,书院有家族的、有乡村的、有县级的、有州级的、有府级的、有道级的、有省级的。书院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2日,"2019年朱子之路——闽台书院文化之旅"在福建省泉州市开营,60余名来自两岸的书院代表、青年及学生代表开启了为期7天的文化之旅,并在交流过程中深化彼此间的情谊。"福建是朱子故里和朱子理学发祥地,也是绝大多数台湾同胞的原乡祖地,造就了朱子理学与书院文化在台湾书院的传承发展。"福建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卓少锋  相似文献   

16.
<正>“希望广大委员大力弘扬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优良传统,总结运用好这次读书活动成果,为助力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2021年的最后一天,江苏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在网上全国政协书院江苏读书群发表结群发言,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历时三个月的委员读书交流活动告一段落。3个月,12个读书专题,804名住苏全国政协、省政协委员,89万多条发言,读书交流的习惯,已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位委员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图说代表     
《人大论坛》2010,(9):37-37
贵州省十一届人大代表、正安县土坪镇村民郑世珍自己通过发展运输业和养殖业使家庭摆脱了贫困。致富后的郑世珍没有忘记乡亲父老,她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在资金和技术上提供方便和服务,不少村民在她的帮助下,走上了致富之路。图为郑世珍在养殖场查看猪仔。(骆书友)  相似文献   

18.
自2020年4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启动、全国政协书院揭幕以来,委员们每天一起阅读,线上线下,书卷常开,日以继夜,灯火不熄。以3个月为一期,每期开设11个全国政协委员读书群,1个委员读书漫谈群,2个地方政协委员读书群(试点)。群有“群主”、导读,学有专题、专攻。一本一本好书一起读过去,一个一个专题一起论起来。“一起阅读”蔚然成风,现已连续进行到第七期。这在新中国的读书史上,已成为一道前所未有的、崭新靓丽的读书景观。  相似文献   

19.
《春秋》2016,(2)
正文登作为齐鲁之邦、孔孟之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黄氏兄弟"龙石晒字"之后,便兴起了爱书藏书之风,各种学堂、讲堂、书堂、书院、书楼层出不穷,由此文登历史上形成了三大书院:长学书院、昆阳书院、文山书院、万卷楼、听雨楼。长山书院由东汉经学家郑玄创办;昆阳书院由清康熙学者黄霁芝创办;文山书院由清代知县朱应文于康熙三十三年创建,初名崇文书院,后更名文山书院;万卷楼由明代学者刘必绍创办;听雨楼由清代学者  相似文献   

20.
<正>第一次见到赵世珍是6月的一个周五晚上,她带着3个年轻人到北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参加关于一个关于老年人能力等级评估的培训。对于这个机会,她很看重,"这是公益性的,收费很低,而且可以听到很多权威的专家讲课。"华灯初上的王府井大街,在一个餐厅的门口,赵世珍停下来,掏出手机拍照:全明玻璃打造的后厨替代了传统的接待台,每一种食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