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民主党派联系广大成员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民主党派发现、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和阵地。目前,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开展活动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普遍,各民主党派中央相继提出了"人才强党(盟、会、社)"的组织建设战略。民主党派要"搞活基层",要以思想建设为引领,强化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优意识和使命意识;要以"搞活基层"为目标,提高基层组织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要以建章立制为重点,建立考核评价的激励机制;要以选好"班长"为抓手,提高基层组织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周恩来指出,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中是有贡献的,在民主党派的历史总结中,“好的发扬,坏的去掉”。但“文革”结束前,对民主党派的历史难以做到公正的评价。开放改革后,民主党派史的研究逐步摆脱“左“的影响和束缚,弄清了重大事件的历史真相,对一批重要的历史人物给予重新的客观评价。民主党派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业已开成。当前,民主党派史研究必须有所改进:首先要在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上下功夫;其次,大力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再有,要拓宽历史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建设、自身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上,经过长期的革命和执政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各民主党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各民主党派的各项工作,推动多党合作的深入发展;各民主党派要以党为师,努力构建学习型参政党,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顺利地完成政治交接任务,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能力。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5月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民主党派要加强五种能力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对民主党派履职实践的新的展望。笔者认为,民主党派的能力建设要以清醒的政治理智作为根本,要以清晰的责任担当作为要义,要以对协商民主的认同作为基础,要以准确的大势把握作为信念,要以立足现实需求作为依归。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的课程设置上 ,民主党派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几乎在所有的班次安排上 ,这门课都是必上的。尤其是民主党派的各种班次 ,象民主党派领导干部研究班、民主党派骨干培训班、民主党派后备干部培训班等 ,在这种班次的教学中 ,民主党派史是一门重头课程。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学习民主党派的历史 ,了解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地位 ;了解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 ;从而使新一代的民主党派成员能够继承老一辈民主党派成员同中共亲密合作 ,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 ,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共同完成统一…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各民主党派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民主党派成员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各民主党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指导和实践要求,加强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建设,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高校民主党派建设研究的定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民主党派建设研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一个理论研究范畴的内容,也是实践领域探讨的新课题:从中国民主党派史看,高校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建设的新生主力军团;从中国民主党派研究看,高校民主党派研究是参政党研究新的基础性研究领域;从高校民主党派整体与个体特点看,高校民主党派研究是参政党建设研究新的动态性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民主党派基层建设是指民主党派在地市县(区)机关以及相关城乡基层企、事业单位中的自身组织、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建设。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不断扩大,民主党派基层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此,我们就民主党派基层统战工作的有关问题组织了一次调研。经过调研,我们对民主党派基层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方面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本文试对此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民主党派基层建设要以思想建设为中心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和成员普遍认为:民主党派基层建设要以思想建设为中心,以…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为民主党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能指明了方向。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及中国人民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民主党派要以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作为履行职能的新的时代坐标,在围绕中心参政议政上求新求深,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求质求实、在反映社情民意上求准求快。  相似文献   

10.
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从逻辑上看,加强新时代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现实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理论创新发展的本质要求。从历史维度看,民主党派产生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就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过程,这个历史进程的基本经验就是把思想政治建设贯穿民主党派建设全过程、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最高原则、始终坚持"以党为师"协调推进民主党派"五个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民主党派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任务。因此,民主党派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加强自身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作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哲学的关系范畴将中国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提炼为5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国至上、崇尚民主、以党为友、参政为民、追求进步。其中,爱国至上是基石,承载着民主党派的全部价值观;崇尚民主是核心,体现着民主党派价值观的基本精神;参政为民是本质,规定着民主党派的最高价值取向;以党为友是特色,凸现出民主党派价值观的与众不同;追求进步是灵魂,贯穿于民主党派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始终。从历史逻辑的角度将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规律归纳为"一条主线、四个重点",即:追求进步是贯穿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历史发展过程的主线;爱国至上是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重点内容、崇尚民主是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发展时期的重点内容、以党为友是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成熟时期的重点内容、参政为民是民主党派核心价值观创新时期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以民主党派有效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作为条件,梳理探索和反思总结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现实意义、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履职要求,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坚持历史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把握好"六字要诀"辨证施治的民主监督,进行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实践创新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发展往往依托于彪炳千秋的历史事件,中国的多党合作史亦然。“五一口号”发布得到纷纷响应,就是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转折点和里程碑。历史是面镜子,中共发布“五一口号”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的史实昭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为追求民主团结矢志不移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是立身之本;中国多党合作政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坚持和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必须充分运用好“统一战线”法宝,求同存异,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对多党合作提出"四新"要求,确立了新时代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创新的新目标,标志着多党合作制度进入新阶段。新时代多党合作制度创新要以落实"四新"要求为起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民主党派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统一到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目标上来。民主党派要以新思路、新手段和新形式为保障,彰显参政党履职尽责的新作为;要全面加强参政党建设,使参政党呈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21世纪建设的伟大纲领,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参政党,同样面临着坚持与时俱进地建设高素质参政党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是履行"三个代表"历史使命的主体,民主党派参与"三个代表"的学习与实践,为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指明了方向,升华了内涵,坚定了信心,对新世纪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民主党派成员的发展原则是"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范围和对象为主;以大中城市为主;以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士为主。"三个为主"的原则,是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协商确定的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原则,是历史形成的,反映了各民主党派的特点和优势。——摘自《统一战线知识手册》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是全面推进"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民主党派、工商联省级组织的换届之年。学院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回顾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的光辉历史,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新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多党合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各民主党派中央在2016年底陆续开展了"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活动。这是夯实多党合作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深化民主党派政治交接、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履职尽责的重要举措。不忘合作初心,一是要了解民主党派成立的背景和诉求;二是要牢记历史转折时期民主党派的选择和承诺;三是要珍惜曲折反复时期民主党派的坚守和无悔;四是要继续携手前进,再创多党合作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