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内蒙古"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构建为背景,提出内蒙古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实践要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以及建设平安乡村五个方面渐次展开。发展协商民主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整合回应群众利益诉求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关键一环、培育具有现代治理精神的参与型农民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正毕节市大方县以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助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两带三治"乡村治理新模式为抓手,通过建强一个堡垒、夯实一个基础、构建三个体系,深化"三治合一"乡村治理改革国家级试点工作,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2019年以来,大方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毕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  相似文献   

3.
“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构建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路径,其以具备“软治理”属性的德治为支撑、以“硬治理”属性的法治为保障、以“软硬兼施”属性的自治为根基。当前,乡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新挑战,造成了乡村自治效果不佳、法治运行不畅和德治作用式微的困境,阻碍着“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基于此,应深化村民自治以夯实“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根基,强化乡村法治以增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保障,抓好乡村德治以筑牢“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的支撑。不断推动自治、德治与法治密切配合、互为补充,最终实现“三治”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进程、现实探索以及实践逻辑来看,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坚持党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逻辑。以党的政治优势引领与协调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关键。在总结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基础上,本文对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微观层面的治理创新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党建引领乡村“三治融合”的治理创新机制构建的前提是认识和把握在“三治融合”中党的集中领导和民主协商机制的有机统一,在治理实践中凝聚乡村善治的合力,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只有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构建多元治理主体和谐、有序、有效的合作治理机制,才能达到乡村善治的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5.
在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支撑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体系中,法治的发展与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从现阶段来看,应以法治为引领,推动"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步走"的总体目标。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有效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根本遵循和路径。因此,要多措并举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以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治理的背景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表现为以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权力关系变化为主线的社会治理体制的完善、以资源流动转向为标志的城乡关系的改善、以问题为导向的农村改革梯级深化、以农民分化和组织重构为特征的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等。这种背景变化使我国乡村治理出现了一些明显的转型趋向,主要表现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聚焦"治理有效"导向、注重组织和制度建设及能力提升、加强城乡治理资源统合运用、突出文化引领与"三治"结合等。为适应背景变化和转型趋向,我国乡村治理必须要塑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主体有效协同共治格局、全面加强乡村治理组织和制度建设及能力提升、大力提高农村民生改善精准性和实效性、统合运用城乡治理资源、着力提高文化引领和"三治"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战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推动乡村治理格局走向优化的过程中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以村民自治为主体,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是村民自治的辅助治理手段和工具。在"三治合一"的治理体系下,应当通过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以德治建设助力乡村法治建设等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是多种治理力量交汇融通的场域,既有体现政府层面意志力的法治力量,也有反映民间层面软控力的俗治力量。两种力量在乡村治理场域构建了大小两个治理传统,其中作为治理小传统的乡村俗治,以乡村民众创造、享用、传承的生活文化为基础性规范力,在对乡村民众行为的规范约束中维持乡村社会的运行和维护乡村秩序的稳定。在我国传统乡村治理进程中,乡村俗治建构了乡村治理的民俗文化网络这一传统治理模式。在现代性日益凸显的新时代乡村社会,乡村俗治传统的当代实践需注重从俗治模式重构、俗治思维表达、俗治问题规避三方面与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相融通,助力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20,(7)
正核心提示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既是产生利益冲突和引发社会矛盾的重要源头,也是协调利益关系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乡村治理的好坏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发展、繁荣和稳定,也体现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治结合",是我国新时代对乡村治理模式的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三治融合"的源起和理论依据"三治融合"源起于2013年浙江省桐乡市高桥镇的基层实践,经过总结提炼形成独具特色的治理经验。该种治理方式注重培养农民守法用法的理念,发挥传统道德等乡土文化的感召作用,丰富完善乡村自治工作。"三治融合"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有效促进了乡村的有序发展。"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既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20,(7)
正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好法治、自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善治之路,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让农村牧区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必须要充分发挥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作用。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要进一步强化党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提出了20字总要求,同时明确指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首次在党的重大报告中针对乡村治理问题提出这一要求,为农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当下基层农业农村工作现状,就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体系建设作简单剖析。  相似文献   

14.
以“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乡村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成败。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选择。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需实现治理实践从碎片性向总体性转变、治理内容从局部性向全面性转变、治理手段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要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引领,以强化基层服务能力为重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只有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力军作用,才能提升"围绕服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服务"的乡村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实施村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制度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制度在实施中面临着一些困境:权力相对集中、工作任务重、政策宣传不到位、候选人标准高等。要因地制宜实施"一肩挑"制度,完善内外部权力监督体系,拓宽选人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7.
构建"乡政"与"村治"的平衡协调机制是构建新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从农村基层治理实践看,我国以"乡政村治"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基层治理格局仍不平衡,既存在着压力型体制下国家权力对村庄权力的"影响",又存在着村治过度自治化倾向对国家权力的挑战。因此,应从保证"乡政"行政权的合理使用、"村治"自治权的有序运行、"乡政"与"村治"的良性互动和"乡政村治"治理绩效的评价等方面,尝试构建"乡政"与"村治"平衡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8.
吴桂韩 《理论研究》2020,(2):5-10,5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作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决策,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从认识论、制度论、实践论三个层面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深化思想认识,掌握核心要义,不断提升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同样如此。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善治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乡村治理却面临诸多问题,如贫困村后期乏力、村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乡村治理的队伍建设不到位,强人难选、能人难留、人才难引、力量难聚等。当前,构建乡村治理体系,必须在构建和完善乡村治理的队伍体系上下真功夫出真招。  相似文献   

20.
优秀农耕文化积淀了我国上千年乡土社会的智慧和经验,对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及社会效益。把优秀农耕文化嵌入乡村社会治理,不仅能凝聚乡民情感、指导农业生产、丰富乡村精神生活、塑造文明乡风、推进乡村社会德治,还有利于巩固乡村社会治理的心理基础,塑造社会价值共同体,聚合多元社会力量,达成乡村社会善治目标。为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以城乡融合为视角,以治理有效为目标,以"三治"融合为框架,厘清农耕文化嵌入乡村社会治理的理论逻辑,勾画深度嵌入的图景,化解有机嵌入的障碍,构建高效嵌入路径,这既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建设的需要,也是乡村社会德治能力提升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