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侯瑞雪 《理论月刊》2014,(5):106-109
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作为立法的基本原则,贯彻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基本理念。新刑诉法从程序等几个层面加强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力度,然而新刑诉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却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新刑诉法仍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二者并重并将其作为刑诉法的直接目的,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会走入误区;被害人权利保障成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软肋;秘密侦查合法化带来人权保障的隐忧。因此,要走出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误区,必须明晰刑事诉讼不同层次的目的,完善被害人的相关权利并规制公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2.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并重的刑诉法宗旨和任务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思想;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则是人权保障准则的具体运用;健全的辩护制度,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的人权有了制度性保障;完善的强制措施,确保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抗辩式的庭审模式,为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最高目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李小萍 《求索》2008,(1):106-108
法治国家的宪法将保障公民刑事诉讼人权作为基本内容。我国宪法对刑事诉讼人权保障也作了较多具体的规定,但存在着明显不足。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宪法必须转变法律理念,以“以人为本”的法律观为指导完善宪法中刑事诉讼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4.
卓广平  张薇  阿计 《浙江人大》2011,(10):33-35
现代社会,刑事诉讼法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程度,往往成为衡量人权保障水平和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如何在保护人权与打击犯罪、公正与效率、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之间寻找到合理的平衡,是此次刑诉法修改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规定的强制医疗制度存在性质不清、使用条件模糊等问题,使得该制度在运行中缺乏程序保障,刑诉法的颁布为强制医疗制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利于发挥医疗救助以及社会功能,符合人权保障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司法实践者的视角,通过分析新刑诉法的修订对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影响,阐述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初查制度落后、侦查方式单一、侦查协调不畅、人权保障条款容易被滥用等现实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赵敏 《前沿》2004,23(11):122-125
人权内在地体现了人民利益。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创新执政理念 ,转变执政方式 ,进一步改善人权和发展人权。  相似文献   

8.
检察官宪法意识除了包括宪法知识,主要包括宪法理念、宪法责任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调查数据和资料表明:当代中国检察官宪法理念中既有对宪法普适性原理接受,也具有中国宪法理念的特色;检察官的宪法责任意识受宪法模糊规定困扰;检察机关有明确的人权保障意识,而检察官的人权保障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享有沉默权。沉默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者对刑事指控保持沉默的权利,沉默权是随着现代人权和民主的发展而被提出的,它最早源于英国,美国首先移植了这一制度,并在宪法中予以确认。二战后,人权保障问题逐渐走向国际化,沉默权制度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普遍确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制度在中国也受到广泛的关注。沉默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①不被强迫自证其罪;②有权拒绝陈述;③不应因拒绝陈述而被作出不利于已的法律推定。我国刑事诉讼法目前没有规定沉默权制度(以下把刑事诉讼法简称刑诉法)。相反,我国刑诉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我国刑诉法对沉默权没有确认,笔者以为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享有沉默权。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朱宗杰 《人权》2011,(1):23-27
在人权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刑事诉讼制度下的权利保障突出地体现在“无罪推定”原则上。“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理念,反映了现代司法观念的价值取向。本文试从人权保障视角出发,着重对无罪推定原则的人权保障价值、历史演变及其重大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无罪推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提出笔者的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不仅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还包括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我国当前立法对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有极大不足,造成了与被告人人权保护的失衡,因此,必须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护。其内容应包括赋予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享有上诉权,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完善被害人诉讼代理制度,将精神损害列入犯罪损害赔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新刑诉法修改后,第一次在刑诉法的语境下,系统、明确地提出了侦查机关利用技术侦查手段进行侦查的法律规范,是我国技术侦查在立法上的一大进步。新刑诉法第148条第2款规定了检察机关对于已经立案的重大贪污贿赂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手段。各级检察机关要在保障人权、平衡程序和实体正义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合理地使用技术侦查手段,更为有效地开展和推进检察自侦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新刑诉法证据方面的变化为视角,对办案人员应如何理解与把握刑事证据的新变化,如何依法履行自己的职权,如何承担起法定的责任与义务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保障刑事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严格贯彻无罪推定的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法律的最高权威,是司法人员今后在诉讼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细化了逮捕措施的适用条件,强调了逮捕必要性审查的重要性,有利于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逮捕必要性审查仍存在证明标准缺失、外来人员犯罪之审查存在缺漏、考核机制不合理等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新刑诉法有关逮捕必要性的规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把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保障人权的精神贯彻到批准逮捕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无罪判决率明显较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全国无罪判决基本上维持在每年2000件左右,占全部刑事案件的千分之四左右,到90年代末无罪率有所提高,最近几年无罪判决数量增加明显,每年的无罪判决超过6000件,无罪判决率也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我国是否应当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刑诉法第12条只是吸收了无罪推定的某些精神,但尚未确定无罪推定。无罪推定在我国的确定仍是刑诉法修改的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措施作了较多、较明确的规定,是我国证据法治、侦查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推动了我国技术侦查制度的法治化进程,对于有力地打击犯罪,有效地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概念模糊、种类不确定、适用范围不清、适用条件宽松、证据材料使用不科学等,在司法实务操作中易导致技术侦查权的滥用,无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需要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采用技术侦查手段的期限;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合理的适用范围,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主体;并采取有效措施,在保密的同时保证辩方的知悉权、质询权,从而使我国的技术侦查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证据裁判理念正深入人心.侦查人员应强化证据意识、更新侦查理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经确立,取证行为规范化将成为关注的焦点。证据的概念、种类和范围的调整,行政证据的合法化,以及立法对过去侦查实践的肯定,使得侦查办案模式惯性发展不可避免:明文规定侦查人员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对侦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挑战;不自证其罪和如实供述的矛盾并存,侦查机关需要尊重和顺应法律价值变化的潮流。切实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16,(1)
The property rights of a criminal suspect ar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uman rights,but,unfortunately,may be restrained by factors in the investigation process like judicial stereotypes,legal regulations,and a lack of initiative on the part of the rights holder,which,from time to time,may result in infringements of such rights.Thu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probe into the reasons why such infringements occur and sort out the contents about enhancing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f criminal suspects in the amendment to Criminal Procedure Law.To counter the existing disregard for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of criminal suspects and its legislative deficiency,judicial reform must be carried out as to three aspects:procedural improvement,institutional establishment,and judicial transformation property rights ideas in criminal proceedings.  相似文献   

19.
证人保护在我国法律实践和法律条文中基本是空白的,从而导致直接言词原则长期得不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意识并体现了这一点,新增了涉及证人出庭和证人保护方面的内容,但是与全面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还有一定的差距。以此次刑诉法修改为契机,立足于当前我国的国情,从证人保护的主体、证人保护的对象以及证人保护的程序等方面构建我国的证人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