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建》2009,(7):I0001-I0001
东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在中共东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劳动保障事业各项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在统筹城乡、扩大开放、发展劳务经济等大背景下,重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一道难题,不仅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引导,更需要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实现社会正义的层面关注、保障农村劳动者的权益,从而促进其就业的规范、公平.作为社会法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无疑为重庆农村劳动者就业的促进和保障提供了法律层面的路径.围绕统筹城乡的目标和立足市情,重庆应遵循该法的精神与规定,从地方立法、执法、守法、司法等环节构建起维护农村劳动者就业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保障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和焦点.当前各级政府就是要全力做好劳动保障各项配套改革工作,通过劳动关系和利益分配的调整,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来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4.
五中全会把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就业渠道拓宽,劳动者素质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提出了新世纪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对我们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我就全会关于劳动保障工作的几个新问题谈一点体会。 一、关于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和发展弹性就业形式问题 “阶段性就业”是相对于“终生就业”而言的,是指劳动者在其职业生涯中,自愿退出社会劳动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参加社会劳动的一种就业形式。阶段性就业不同于失业,对劳动者而言,失业是非自愿的,而阶…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1):4-5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冀秉峰 《实践》2008,(1):39-39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劳动保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要求。报告将劳动保障工作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用较大篇幅专门论述了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农民工等项工作,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劳动保障工作在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清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正确把握党的十七大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05,(13):i004-i004,F003
2005年,银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市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和推动劳动保障体系建设、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工作关乎民生,各地政府高度关心和重视,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劳动保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的同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菏泽市牡丹区实施的“金桥工程”,就是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体现了为民办实事、解民忧的责任,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业和劳动保障是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善民生,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八件民生实事,就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分析判断形势,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推进我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推进,以劳动力市场为中心的劳动体制改革在不断地深化与发展。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建立、变更和解除正在逐步转向由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关系的主体与内容在变化,不同所有制中的劳动关系在发展,各种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在转化,这一系列的变动导致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加。《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使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有法可依。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种体制在实践中也暴露了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华雯文 《新长征》2007,(4):20-22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是关系民生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省各项劳动保障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劳动关系保持了和谐稳定,为维护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前不久,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臧忠生。  相似文献   

12.
秦玉德 《奋斗》2005,(5):18-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推进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根本选择。劳动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第一线、最底线,也是社会稳定的保障线、标志线。只有充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和再就业问题,保障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保障是否公平,社会就业是否充分,劳动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鄢陵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实际,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求贤》2008,(4):F0003-F0003
2007年,天津市东丽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开发就业岗位1.6万个,创建充分就业社区18个,完成19个被征地村的2.66万农民养老保障工作,全区三万多农民享受了退养补助,为失业人员发放各项待遇金额240万元,为劳动者追回工资821万元……  相似文献   

15.
王斌 《求贤》2006,(9):18-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者就业和企业用工呈现出多元化态势,劳动用工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配置。在新旧用工制度交替的过程中,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建立起对企业和劳动者真实情况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和发展,损害了企业和劳动者的权益。因此,加强劳动关系中的诚信体系建设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16.
晁振源 《求贤》2009,(10):40-41
走进天津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以下简称监察总队)办公室.可以清楚看到墙上悬挂着:“严格执法、公正廉洁”8个大字。多年来.监察总队40多名劳动保障监察员就是凭着这个座右铭.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为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及促进天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仅2007年至2008年.他们就检查用人单位835户次.涉及劳动者26.57万人,受理群众举报投诉421件,立案查处违反劳动法律法规案件334件.追回拖欠劳动者工资8216万元.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5.6万份,  相似文献   

17.
丁兰玉 《共产党人》2008,(15):40-43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劳动者的权益维护、民主保障的高度重视和人文关怀,为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了法律保障。深入学习贯彻《劳动合同法》,实现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统一,是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课题,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就业歧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平等就业权和就业歧视就业歧视是对平等就业权的侵害 ,所谓平等就业权是指具有劳动能力 ,达到法定年龄的劳动者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选择用人单位从而平等地获得参加社会劳动的机会 ,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肤色、国籍、个人身体素质等不同而遭受歧视的权利。平等就业权是劳动权的直接体现 ,也是实现劳动权的前提 ,是劳动者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生存权利 ,是一切民主国家政治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这一有别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劳动法…  相似文献   

19.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界域内,劳动分工、私有制以及商品经济随着理想社会的建立而退出历史。现实社会主义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范式。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的选择意味着,劳动分工的深化与细化趋势成为事实。深化对劳动分工理论的认识,对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样化的就业方式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劳动者的隶属关系。企业拥有用人的自主权,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职工成为弱势群体,企业处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主导地位。因此,企业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根本保证。根据目前劳动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应加强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引导,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