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祝彦 《党史文汇》2001,(1):18-20
在五四运动时期 ,陈独秀曾写过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短文 ,文章不足 1 0 0字 ,但却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鼓舞了当时大批的青年投身于追求民主与科学的进步事业中去。“我们青年总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 ,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这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在陈独秀复杂坎坷的一生中 ,曾五次被捕入狱 ,既曾陷于北洋军阀的囹圄 ,也曾两度蹲过法租界的洋牢 ,最后一次则被囚于国民党的监狱 ,从历史意义上实践了他自己五四时期的倡言。一陈独秀的第一次被捕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的 1 91 3年。辛亥革命前后 ,陈独秀在安徽积…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共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一生中屡遭反动当局的通缉与追捕,其中被捕入狱即达五次,被监押时间总计达五年以上。然而,他的“龙性”至死张扬。“要枪决,就快点罢!”早在1900年,陈独秀在杭州求是学院读书时,即因反清言论而为当地警察所追捕,不得不逃往南京。不久他返回家乡安庆  相似文献   

3.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大革命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足迹,被称为“思想界的明星”、“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陈独秀一生中,曾屡遭旧政府的通缉与追捕,先后五次被捕入狱,监押时间累计达五年以上。他以不屈的精神,坦然面对反动当局阴森的牢狱,充分体现出一名政治家和革命者的风骨。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有关档案的陆续解密,中共党史研究成果日益丰富起来。而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其生平事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党史类书籍和新闻媒体上。纵观陈独秀一生中的五次被捕经历,其五四运动期间在北京城南香厂路的第二次被捕入狱,是我多年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我发现有些书刊在记述这段史料时常出现错误,为了避免以讹传讹、贻误后人,在此特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5.
陈独秀在一生64个春秋中仅仅去过两个国家——日本和苏联。青年时代他曾五次前往日本留学.主要是为政治避难并寻求真理。1922年11月至1923年1月.陈独秀曾经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远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是陈独秀一生中第一次前往苏联也是最后一次出国之行。  相似文献   

6.
1919年6月,陈独秀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研究室与监狱》的随感录,文中称:“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实验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如其所言,陈独秀一生先后五次被捕入狱,累计监押时间达五年之久,可谓过足了“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五次被捕,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陈独秀一生丰富的斗争经历.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路经张家坊被敌人抓获。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被捕,也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被捕。在被押解的途中,毛泽东急中生智,终于逃出虎口。  相似文献   

8.
正1932年10月15日,上海租界中外警察发布了一则令国民党当局"欢欣鼓舞"的特大新闻——他们抓获了住在岳州路永兴里11号的中共大头目陈独秀。虽然此时陈独秀已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另成托派",但还是让蒋介石高兴万分,立即电令上海市长吴铁城将陈独秀押往南京。之后,陈独秀开始了漫长的监狱生活。从被捕的1932年10月15日至1937年8月23日出狱,陈独秀在狱中度过了1771天。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陈独秀经历了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  相似文献   

9.
民主思想是贯穿陈独秀一生思想的一条主线。民主不仅是他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的大旗.也是他一生奋斗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随着时势的变化,陈独秀的民主思想在其一生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有数次转折与变化。这个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5年秋至1920年春,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此时他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推崇资产阶级民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史上,陈独秀以创办《新青年》领导五四运动而名满全国,被誉为青年领袖,后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连任五届总书记。因他生性执拗,敢于得罪权要,迭遭生命之危,多次被捕,多次亡命,数度死里逃生。 1913年二次革命期间,陈独秀以都督府秘书长身份到芜湖,对残杀无辜的当地驻军长官怒  相似文献   

11.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在此后的5年铁窗生活中,他不但没有屈服,而且也没有出卖人格。陈独秀被捕之初,蒋介石企图利用他作为反共的政治工具。除了在《社会新闻》上,说陈独秀"是共产党的取消派"、"是反对共产党现行暴动政策者"、"只要他继续反共,似可以不至于死",甚  相似文献   

12.
在红军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抗美援朝时期,毛泽东同志曾三次召见杨成武,就时下局势和所部任务给他做了具体指示。这几次重要召见,可以说是毛泽东同志对这位爱将的器重,无疑成了杨成武将军不平凡一生中的几个闪光点。毛泽东铿锵有力地对杨成武说:“这一次你们红四团还是先头团!……我们偏要走敌人认为不敢走的道路!”1935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举行会议,  相似文献   

13.
1920年2月,陈独秀由北京到达上海,上海学生联合会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大会。在欢迎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金家凤的青年,对陈独秀极为仰慕。金家凤从小就比较激进。1916年从角直小学(今为叶圣陶小学)毕业后,被父亲送到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学习。1919年4月,他和同学侯绍裘、王振球、沈昌等人因制造炸弹谋炸淞沪护军使何丰林而被捕。这是他第一次入狱,时年16岁。  相似文献   

14.
陈独秀(1879——1942)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29年11月被开除出党。 1932年10月15日下午7时,陈独秀由于内奸告密,于上海被捕。他不久即被押解到南京军政部军法司,随即移送江苏地方法院看守所拘押。国民党南京政府控诉陈独秀“危害民国”、“叛国”等罪。江苏高等法院于1933年4月14日、15日、22日三次公开审讯陈独秀案。此案在当时,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密切注意,附近人士都纷纷赶往旁听。据当时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早期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对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筹建中国共产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着不可置疑的历史功绩。在此期间,陈独秀于1920年12月到1923年6月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三次来到广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无政府主义、创建广东共产党、改革教育、促进国共合作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思想发展最  相似文献   

16.
刘天章,又名刘望,字云汉,1897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高陵县高刘村一个农民家庭,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1月牺牲。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宣传救国救民的真理,创建和发展北方党组织,领导陕西、河南和山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创建红二十四军和晋西游击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曾四次被捕入狱,坚贞不屈,毫不动摇革命的信念,直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9月9日,对一代伟人毛泽东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他的生命定格于1976年的这一天,他一生中许多重要事件都发生在这一天。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也正是在这天,他遭遇了生平中唯一一次被捕。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根据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领导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天,是毛泽东开始走上军事家征程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1919年陈独秀被捕,陈的潜意识里有“坐牢情结”,因为在他看来,仗剑拯民于水火,就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有一件事让陈独秀颇感意外。当时自陈入狱后,各阶层各行各业营救陈独秀成为全国性的浪潮。有两个人也站出来,让陈独秀没有想到。这两个人是反对白话文的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姚叔节,两人均思想守旧,当初恨不得刨陈的祖坟,而此刻却为他说话。认为陈“所著言论或不无迂直之处。然其学问人品亦尚为士林所推许”。  相似文献   

19.
在探讨陈独秀思想的发展变化时,国内研究者一般都把他从1929年被开除党籍至1942年病死这段时间,看作为他一生政治思想经历的最后一个阶段,名之曰“陈独秀后期”,并称这个时期的陈独秀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的背叛者”。这样笼而统之地为后期的陈独秀盖棺定论,抹煞了陈独秀晚年(即他从1937年8月出狱到1942年病逝这段时间)发生的重要思想变化。笔者认为,在陈独秀的晚年,他思想中早已孕育的民主主义已经上升到了支配的地位。这使他不仅从组织上脱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86,(8)
埃德加·斯诺的名著《西行漫记》的第四篇标题为《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在此篇的第三节《革命的前奏》和第四节《国民革命时期》中,毛泽东多次谈到陈独秀对他的影响和他对陈独秀的评价。现按时间先后摘录于下: “一九一九年我第二次前往上海。在那里我再次看见了陈独秀。我第一次同他见面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