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治秀 《理论前沿》2002,(10):34-3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 求,促进先迸生产力的发展。一切有利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文话中指出,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 化,都是先进文化,都是我们应该倡导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脉相承的。在当今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在于文化的承载作用,表现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和进行培养“四有新人”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宋建波 《工会论坛》2006,12(2):114-115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党人的终极奋斗目标,是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最终归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手段和重要途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教育文化建设,既能直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又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举“三个代表”旗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对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将这些条文写进新修改的党章。这对于动员全国人民抓住新世纪的重要战略机遇,践行“三个代表”,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读十六大报告,静思中国发展之未来,笔者以为明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关系、思路与举措,显得十分必要。一、概念溯源…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域下大学生廉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单回顾大学生廉洁教育历史的基础上,接着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辩证关系,以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如何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为归宿,提出进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具体路径,以期对现实的教育活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实现制度公正,是马克思思想的首要价值和目标。不论马克思是对资产阶级抽象的公正观进行批判,还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下的雇佣劳动进行揭露,抑或对未来理想社会加以描述,每一部分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权利观与制度公正思想,形成了“劳动正义”理论。马克思毕生致力于建设一个合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环境,这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其最终落脚点还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中工具理性的弊端和人的发展问题愈加凸显,哈贝马斯在对工具理性批判的基础之上,建构了交往理性。他认为,交往理性能够对抗工具理性的扩张,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哈贝马斯批判工具理性进而构建交往理性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试图超越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进而达至生活世界的合理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实质上也就是人的发展由畸形、片面到自由、全面的过程,是一条预设的关于人的发展的大同之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兰 《理论前沿》2003,(14):12-13
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关注人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价值目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对这一崇高价值目标在新时期的具体确认和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理念,而是随着人的历史发展而发展的。早期资本主义一方面在利润追求的过程中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生产力的提高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尽管是以牺牲个体而发展整体的形式。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由于物欲主义的肆虐,“人的全面发展”仍然是一个问题。必须反思现有的文化理念,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复兴。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影响了"文革"前中国科技的发展,催生了以"两弹一星"为标致的科技大发展时期,同时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奠基时期。虽然其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是对中国后来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要从生产力、社会关系纬度探讨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从而指出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积极的生产力,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我们应当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治安防范中去,争取早日使治安防范科技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能否坚持科学决策,取决于其是否具有科学意识。科学发展中领导干部科学意识的本质是自觉地求真理、求创新、求公正和求和谐的主观精神状态,特点是自觉性高、实践性强、创新性快、惠民性广,在科学发展中处于灵魂地位,起主导作用。并以调查为基础,分析了领导干部科学意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人民满意已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目标,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价值导向。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契合了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实践之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支撑,彰显了强烈的人学意蕴,并且使其有了新的价值指导和新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科教兴国。本文在阐述科教兴国战略兴起与发展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和论证了这一战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 ,中心涉及科教兴国战略与优化经济结构和开创新型工业化道路、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与全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人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内容,是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的合二为一。在建设全面小康背景下,以经济伦理建设整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体系,统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有效的经济价值观,而且也深刻体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20.
瓶颈与突破:上海科技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其原因与瓶颈是城市创新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科技与教育投入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上海科技创新的突破路径为构建城市创新体系,理顺城市创新职能,改革经济体制,健全创新机制,完善政府创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采购政策、审批政策都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要注重原创,实施知识产权和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