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社会性别问题的"知女"是才女神话在当代社会的延续,从其历史发展谱系可以看出,男权中心意识借助于才女神话塑造"知识女神",其实质是以性别权力对知识女性进行规训与约束,而当代消费文化的渗透则加强了其中的庸俗化和符号化倾向。"知女"事件不仅凸显了当代知识女性的现实处境,更昭示了女性自我觉醒与自我解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消费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也成为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具有感性化、符号化、超前化和网络化等特征,转型社会中大学生消费行为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消费主义、大学生消费认同以及消费心理,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应通过消费教育来重塑大学生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3.
龙玲玲 《前沿》2012,(21):57-60
后现代思潮的多重激荡、交互,使以拜物教和技术崇拜为特征的意识形态由清晰趋于消解、凌乱.以纯粹符号生活为标志的生产消费镜像演绎赤裸裸的交换关系,零碎化、去中心化的符号话语占据着后现代生活的叙事舞台,符号化与去符号化共同演绎着一种全新的符号生态景观.我们必须在高扬马克思主义的宏大叙事风格和总体性思考方法的同时,关注社会结构的差异性诉求,以期实现社会生活的话语重述与理论建构,消解虚无主义和工具主义的阴霾,澄明现代政治哲学的人文话语.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社会,商品的符号属性进一步凸显,符号经济应运而生。正向符号化可以改进人类社会的福利水平,负向符号化会扭曲经济行为,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应该秉承正向符号化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符号化正确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真正实现社会成员美好生活的愿景。  相似文献   

5.
唐勤 《理论月刊》2006,2(4):32-34
如何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邓小平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思考密不可分。这些认识和思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坚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罗兰·巴特的文化符号论是20世纪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重大成果,它不仅导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新转折,而且也促进社会的数码化、符号化和虚拟化,直接推动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使文学创作、文学评论以及人文科学与当代科学技术之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也进一步揭示了文化创造本身的内在悖论,为21世纪人类文化重建事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共产党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精神财富,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恽代英青年思想,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它对于我们思考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思考当代青年运动的方向、路径和实践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语批评”是伴随“失语症”而诞生的一种理论策略 ,是继“失语症”之争文学理论思考的进一步深入和当代话语重建的初步行动。本文从“汉语批评”与“失语症”、“当代话语重建”和“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等三个层面 ,试图对“汉语批评”策略进行理论观照和宏观阐释 ,对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9.
政治哲学是政治学体系的理论基础,随着政治改革的发展,尤其是党提出建设政治文明的目标后,对政治哲学的理性思考也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政治哲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对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理路进行探析,需要对它的学科归属等问题进行梳理。中外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代政治哲学的研究主题,即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国家等词汇的现实意义及其深藏的哲学思考。当代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论特色,是与非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广义理性主义。探求当代政治哲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与争鸣     
李君如关于中国政治走向的思考《学习时报》近日刊文介绍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对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的最新思考。关于科学发展走向,李君如认为,中国必须把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当代中国第一位的政治。这是中国人付出巨大代价,从历史提供的‘落后就要挨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类的传统认识问题得到了扩展.信息化带来了人类认识模式的改变。这主要表现为:认识主体由单一的人发展到“人——机联合体”:主体间关系复杂化、抽象化.构成了一种以平等合作为基础的共生关系:认识客体符号化.实践活动虚拟化。在信息化社会视野下,反思信息化给人类认识方式带来的改变.重新审视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突破主客二元对立的研究方法,已经构成哲学认识论的当代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既是对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突出矛盾的揭露和思考,也是对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现代化建设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当代西方现代化发展理论的扬弃和超越,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李梁  王金伟  徐艳 《传承》2011,(3):40-41,4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作用,就需要一个有效传播普及的过程。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认知的方式和路径选择,认知的表征和内容差异,有助于解读当代大学生视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现状,思考传播普及工作是否行之有效,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马立诚/著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为一位敏锐而深刻的社会政治评论家,马立诚对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把握、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同时也寄托着他本人的思考和忧虑。本书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是他长期以来的思想结晶。作者将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5.
张春阳 《求索》2012,(11):206-208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并称为21世纪的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文化产业是繁荣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中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文化资源符号化生成文化资本,文化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将实现文化资源潜在经济优势向现实经济优势的转化。文化产业的开发过程实质上就是文化资源的符号化过程。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下,张大千文化资源符号化将推动大千文化产业进一步拓展其文化产业链,实现大千文化产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俊 《求索》2011,(11):106-108
海德格尔的晚期思想凸显出对作为纯粹语言的诗意语言的思考,但其诗意语言思想有其限度。我们需要对其诗意语言之思以及语言本身进行再思,揭示诗意语言的当代性,让诗意语言成为真正纯粹、开端性的语言。在区分欲望的语言、工具的语言和真理(诗意)的语言三种话语之后指出:诗意语言同时是欲望、工具、真理(诗意)三种语言的游戏。当代意义上的诗意语言帮助我们思考我们在当代的命运,促使我们建筑当代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王烨  胡英 《前沿》2012,(15):170-172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中国文化的几次大的论争进行阶段性梳理,对中西文化论争的相关问题做了简要的思考和评价,并提出了自己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作用,就需要一个有效传播普及的过程.正确认识当代大学生认知的方式和路径选择,认知的表征和内容差异,有助于解读当代大学生视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现状,思考传播普及工作是否行之有效,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李志榕  ;王希俊 《求索》2008,(2):82-83
奢侈品消费诠释了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超出实际需求的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当前传媒的社会角色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异,从信息的传播者、环境的监测者拓展到市场意义上的推销者。大众传媒要以健康和谐的媒体文化引导奢侈品消费。  相似文献   

20.
章兴鸣 《人民论坛》2012,(35):202-203
传统中国的符号化社会管理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与社会管理相对分离的条件下,儒家观念通过符号化表达进入大众日常生活的过程。在"合于礼"的教化实践中,官方典章制度与民间文化网络相互支持,精英示范与上行下效相互结合,构成了传统中国独特的社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