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中国迈人新世纪所提出的一个治国方略。这个思想理论,早在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同志的《哈佛演讲》中就已跃然纸上,得到充分与完善的体现。今年的“七·一”讲话再次重申了这一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哈佛演讲》全篇闪耀着“以德治国”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2.
自从江泽民同志将“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正式提出以后,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纷纷开展学习,并围绕“以德治国”的内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以德治国”展开了讨论。但在理解“以德治国”方略时却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和歪曲、诋毁“以德治国”的论调,因此,有必要澄清认识误区,以便进一步正确、全面、完整地理解“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不久前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思想,包含着极为深刻的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内涵。在深入学习领会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依法治国是治国方略,以德治国是推进治国方略的手段,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共同发挥作用,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影响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也无法准确理解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思想的精神实质。一、依法治国的历史意义 首先,在我国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我们忽略了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杨丽华 《创造》2001,(12):39-39
“以德治国”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如何深入领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这一重要战略,除了需要深入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外,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德治国从“谁”做起更为有效。一、以德治国“从官做起”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治国方略中,官德的培养和教育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优良传统。早在4000多年前,禹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奠基者,即以其高尚的品德为后世治国者树立了榜样。人们传颂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佐证。“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  相似文献   

5.
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一个“以德治国”的新概念,要求我们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个重要的思想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新概念,是对邓小平“两手抓”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我们要很好学习、宣传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3月2日,市委宣传部召开学习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重要思想座谈会。20余位武汉地区专家学者畅说了学习体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叶金生就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的有关问题接受了长江日报记者和本刊记者的联合采访。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在珞珈山庄举办了关于“以德治国”的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有30余人,其中有陶德麟、刘纲纪、朱雷、冯天瑜、熊铁基、张耀灿、郭齐勇、张武等著名学者。会上,黄钊教授作了主题发言,认为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又是对建国以来我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他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认真、热烈的讨论。学者们普遍认为,此次会议学术气氛很浓,很有特色和意义。从与会者的发言及提交的论文看,着重探讨了道德与法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载入了宪法。今年初,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又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也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并在实践中努力促进二者的紧密结合。一、深刻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  相似文献   

9.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的贯彻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一、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李德芳 《前进》2001,(6):28-28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就“德治”发表论述,提出了“以德治国”思想。认真学习理解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强调“德治”和“以德治国”,是对“依法治国”的一种否定,是向“人治”的一种退步。无疑这是对“以德治国”的曲解。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谈到“以德治国”时是这样表述的:“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  相似文献   

11.
"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12.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主义理想化模式试图通过否定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 ,塑造理想的道德人 ,其结果造成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误区和对人的自主性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经济人”的主体活力 ,却又在许多方面造成道德价值观的失落与困惑。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整合是这一发展过程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其目标在于实现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3.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4.
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肇始,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女性主义理论伴随着社会运动与女性运动几经沉浮,日趋成熟.本文将在有限的篇幅里以不同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主要理论关切为主线,对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力图勾勒出女性主义理论大体发展的脉络,以期对中国的女性研究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5.
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惠、互利、互制给现行大众传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尽快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环境,制造"绿色"社会流行氛围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及社会发展之必须。而提高全民审美情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把握传播、流行主流是实现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健康和谐互动互补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近年来发展迅猛,江浙沪等地公安部门初步实现了跨区域信息共享,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信息高地已经崛起。相比之下,那些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进程缓慢的区域慢慢成为信息洼地。如果把犯罪比喻成流水,它从信息高地向信息洼地流淌的趋势,会随着信息高地与信息洼地之间落差的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明显。因此,全国各地公安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机制,东西支援、大小城市联手、城乡结合是促进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认识,即关于“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着眼于“人际利益”还是“人态利益”、是否照顾到“代际利益”、是否承认“自然价值”、是立足于“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还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等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9.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外存在一种从道义上否定核武器的观点。不少学者认为核武器违背战争与伦理本质,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是绝对的恶。这种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实践上是有害的。核武器的善恶是人们对研制、使用核武器目的、效果的道德判断,当它被用于善的目的并取得善的效果时,它就是善的。我国研制、发展核武器是善,因为它体现了我国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