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淮阴行(上)     
烟花三月,费孝通教授曾二度下苏北。今年他专程去淮阴考察,认为当地出现的“耿车模式”既有别于“苏南模式”,又不同于“温州模式”。耿车村的“四个轮子一起转”的做法,值得那些缺乏工业基础的地区参考。费孝通认为,耿车模式需要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具有商品经济头脑人才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一 在家中小小的工作室兼会客室里,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兴致很高地对我说:“现代化与中国文化这个题目,我很愿意谈谈。” 他顺手拉开抽屉,取出两份材料,递给我说:“不久前,我正好在香港参加了一个这方面的研讨会,前些天才回来。这两份材料,供你参考,有些情况,我已经写在上面。” 费孝通教授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并非偶然。他今  相似文献   

3.
焦作行     
“以东支西(指在技术、资金方面),以西资东(指在资源、能源方面),互惠互利,共同繁荣。”是费孝通教授十年前在考察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后提出的一个构想。他虽已年逾古稀,仍在神州大地行行重行行,探求繁荣经济的有效途径。今年五月,他又行至河南焦作农村。在这篇《焦作行》中,费孝通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许多深刻而中肯的见解和建议,它给人的启发却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思考:要缩短东部与西部两个地区的差距,中部地区的发达必不可少,而又比较紧迫!  相似文献   

4.
豫中行(上)费孝通编者按:如何缩短东西部的差距,始终是“志在富民”的费孝通教授牵挂的大命题。所幸的是他在80高龄之后,通过对中原大地不懈地考察和研究、更清楚地看到中部的地位。它既是沿海地区发展的支持和后盾,也是向西部地区传递和扩散先进技术、信息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从开发草根资源到发展草根工业”,使处于河南东部、黄河故道境内的民权县初步摆脱贫困,温饱有了保证。费孝通教授在5年内两次前往此地考察,于壬申春节写就《重访民权》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费老特别赏识民权从改善生态环境开始,促使林草丰茂,在这个基础上利用千家万户的剩余劳动力或劳动力的剩余时间从事草根工业生产,致使千家万户逐步富裕起来的做法。他认为“民权模式”简明易行,内地农村,尤其是中原腹部地区的农村发展经济足资参照。从本期起,我们将分3期刊登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费孝通教授追随着人民的改革实践,连续深入苏南、苏北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正是他在小城镇问题上能不断提出创见的原因所在。 这篇《小城镇 新开拓》是费老去南京、镇江、扬州进行追踪考察后所写的新篇。费老从分析这个被称为“银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新趋势中,看到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社会经济对乡镇工业发展的延扩和辐射作用。明确提出:江苏省的乡镇工业从总体上已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其重要的标志是趋向智力密集和技术密集发展。因此农村可能出现劳力第二次剩余,一些市、县出现兴办第三产业的队伍,就是一个讯号。他敏锐地抓住了中国大地上出现农副业、乡镇工业与城市经济交融的新势头,勾画出大中城市、小城镇、农村联成一体的蓝图。 基于上述论点,费老针对区域经济由封闭趋于开放,逐步走向协调发展的问题,对乡镇工业内部如何实行改革,逐步形成“规模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培养开发乡镇企业人才、加强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以及合理调整行政区划等颇有新意的见解。这对乡镇工业的发展和小城镇的建设,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中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沧州行(上)     
贫困地区、欠发展地区如何走上富裕之路,始终是费孝通教授的一个重要的关注面。近一、二年来,他就近去沧州考察三次,写就《沧州行》。象以住一样,他从沧州的一个村庄、一家企业说到一个县市、一个地区。然后将它们放在一个区域乃至全国发展战略的大背景去看其振兴经济的路子,并提出一些切合当地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见解和意见。在《沧州行》中,他还用一定篇幅重点谈了沧州重视职业教育和广揽人才的做法,并指出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欠发展地区实应早抓、狠抓。  相似文献   

8.
信阳行(上)     
84岁高龄的费孝通教授在继续“行行重行行”…….他从山区踏上了中原大地,对如何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查和思考……而信阳行,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里“公司加农户”的做法.此行,使他看到了中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又一种模式.很巧,本刊在8月15日出版的33期上曾刊登了江苏省引导农民组织贸工农一体化的经验,农民也简称它为“公司加农户”或“企业加农户”.看来,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不仅是沿海地区引导农民走上市场的可行之路,也是贫困地区走上富裕的可行之路.其中是否有共同规律可循,尚待实际工作者的进一步创造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费孝通教授的《信阳行》将在这方面给人以启发.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教授就他十分熟悉的江苏省吴江县十来个小城镇所写的长篇调查报告,本刊特予连载。这一期发表的其第一部分,着重分析近年来各种小型工业的兴起,是小城镇复苏和繁荣的原因。文中对小城镇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及其发展前景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教授的《黑龙江行》,对我国最北端的农业大省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些颇有参考价值的看法和建议。现分两期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的发展在中国的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孝通教授最近去香港,分别在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就小城镇建设问题发表演讲,很受听众欢迎。费孝通教授回京后寄函本刊,提供他于七月三日在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话摘要。对此,我们深表谢意。现将讲话摘要发表如下,这是费孝通教授关于小城镇问题研究的再续篇。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我刚接触到费孝通教授有关发展小城镇的论著时,就知道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走活人口这盘棋,要做两个“眼”,一是发展小城镇,一是开发边区。当时,对这个论断的意义及费老的行动步骤,不大理解,也不十分清楚。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下旬,我去费老家中商量将他在《瞭望》发表的关于江苏的小城镇的调查汇集  相似文献   

13.
新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应本刊记者之请,就如何珍惜和发展我国安定团结的局面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谈话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瞭望》1987,(1)
新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应本刊记者之请,就如何珍惜和发展我国安定团结的局面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谈话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5.
包头行     
费孝通教授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像包钢这样的大企业,过去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缺乏联系,犹如因在“孤岛”上,既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又不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一旦它们走出“孤岛”,与地方结合兴办集体企业,它们潜在的工业能量就能得到发挥,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了依靠。这对于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开发边区、缩短我国东西部差距,都很有利。  相似文献   

16.
家底实 创新业──再访温州(下)费孝通编者按:在费孝通教授重访温州的考察报告的下半部分,着重阐述的是温州模式另外两个方面的新发展:一是,温州在剩余劳动力单向外流的同时,也吸收了外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种双向交流局面的出现,不能不认为是市场经济机制形成过...  相似文献   

17.
《瞭望》周刊连载《小城镇,大问题》一文后,引起各方强烈反响。费孝通教授最近写信给《新华日报》“小城镇建设探讨”专栏编辑,就农村商品流通渠道问题发表了见解:发展重点户、专业户应相应地疏通流通渠道;发展农用运输汽车扩大“乡脚”,促进农村经济起飞;破除汽车厂为农村服务的障碍;农业促进工业,工业又回过头来促进农业;资本主义是“大鱼吃小鱼”,社会主义是“大鱼帮小鱼”、“小鱼帮大鱼”,形成“大小相辅相促”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地正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记者近日就维护和加强民族团结的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费孝通。 我国各民族  相似文献   

19.
我的一个梦想费孝通《望》的朋友最近为我出了一个题目:东西部社会的均衡发展。这个题目说着了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记得是1984年,我第一次到甘肃定西去做调查。当时那里的贫困状况和我家乡苏南地区的兴旺景象反差很大。由点及面,我亲眼目睹、也亲身感受到了我国东...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费孝通在综合考虑中国的历史背景和西洋工业暴露出来的弊病,联系工业科技的发展和开弦弓村的实验成果之后,认为在中国农村实现乡村工业化是理想的、切实的、可能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