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晓夏 《今日浙江》2001,(23):38-39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民工进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民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城市经济和建设,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民工进城也给城市带来不堪重负的压力,由于民工大都  相似文献   

2.
<正> 农村民工进城,在近几年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加大“改革力度”的思想指导下,民工浪潮可能更加汹涌澎湃。 1989年初,百万民工席卷全国,受这股浪潮冲击最甚的广州市和海口市曾向国务院及邻省发出急电,求援平息“民工浪潮”。对此,社会各界反映不一。有赞同的,也有指责的。由于进城农民确实在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商品供应、劳动就业等方面造成极大压力,致使有关地区的社会治安、市容、环境卫生等比较混乱、于是,民工浪潮为盲流的说法不日而起。时隔一年,1990年第一季度,新的民工浪潮再度掀起。1991年初,民工进城乃至南北流动有增无减。为什么在改革开放期间,会屡屡掀起大量农村民工进城的浪潮?产生这种农业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深层  相似文献   

3.
《群众》1998,(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常州市作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暂住人口达43.6万人。进城民工为常州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带来如何教育和管理的难题。随着城市就业矛盾的日益突出,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对待进城民工,如何加强进城民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成为一个新的重大社会课题。我们从端正思想认识入手,提出要以宽阔的胸襟善待民工,以务实的态度帮助民工,着重讲明三  相似文献   

4.
区隔、冲突与融入——民工对都市生活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万青 《前沿》2009,(1):131-135
进城农民对都市生活的适应,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第一阶段的特点是区隔——民工重建自己熟悉的生活社区;由于城市对民工的排斥,第二阶段的特点更多的是失范与冲突。而第三阶段,应该是在和谐社会的理念下,取消种种壁垒,使进城农民真正地融入城市,完成市民化。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工农平权实现之时就是民工“终结”之日。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民工问题既是保护民工,又要“终结”民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我国农民进城基本是“移而不迁”,因而形成了“民工”(又称“农民工”)  相似文献   

6.
进城民工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新特殊群体。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与管理,特别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各级党委和政府面临的一项新的重大社会课题。进城民工:思想在变化观念在转变进城民工不仅人数不断增加,而且其人员构成、思想态度等诸多方面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第一,人员构成上,由过去年龄高文化层次低向年轻化文化层次高的方向转化。以往进城民工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左右的人居多。目前,小学文化程度比重下降而  相似文献   

7.
陈所德 《半月谈》2004,(14):76-76
生活条件差.一天难得吃上一顿有营养的饭.晚上大多睡在工地、街边或车站,这是人们对进城民工生存环境的主要印象。但四川省南江县进城民工却没有这样的艰难,因为他们住进了自己的家——民工社区劳动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民工潮”涌入城市,数量庞大的民工群与数量同样庞大的城市下岗职工之间的就业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一方面,经过近10多年“民工潮”的潮起潮落,涌入城市的大量民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打工经验的积累而常年就业于城市;另一方面,大量城市下岗职工迫于生计,开始摒弃传统观念,放下城市人“高贵的架子”,纷纷加入城市谋职就业的浩荡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下岗职工与进城民工在城市就业方面的矛盾冲突势在必发。能否安排好城市不断下岗的职工再就业,直接关系到新一轮改革能否成功、社会能否安定;而要解决城市就业难题,合理引导“民工潮”,使之与国企改革之间彼此保持相互协调一致,则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从"总理帮民工追讨工资"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全国总工会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进城务工的民工被拖欠工资现象严重。且主要发生在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服务等企业,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占拖欠民工工资案件的70%全国民工的总数高达9000多万人,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平均每个民工被拖欠工钱1000多元,甚至更高。他们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巨大的贡献,得到的只是微薄的工薪。就是这点微薄的工薪往往还从月薪变成了年薪,甚至被一再拖欠。直到“总理帮民工追讨工资”的事件发生以后,事情才有了实质性的进展。此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或利用行政措施或采取法律手段帮助民…  相似文献   

10.
进城做工人员是指从农村地区进入到城市或城镇地区未获得当地常住户口却又在该地区从事非农业工作的人员?在这里,之所以要用“进城做工人员”这一概念来替代像“农民工”或“民工”之类的名称.是因为在我看来,像“农民工”或“民工”及“打工仔”之类的术语,某种意义上属于一种行政性的和新闻的话语,在其背后,或多或少地隐含了身份歧视的意义。而作为学术概念,应该是反映事实的中性语言,而不应与权力话语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徐燕 《中国人大》2010,(10):1-1
依照情感,不愿称他们“捉民工”,但理性去看,支撑起中国城市制造业、建筑业,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主力军,正是这个从农村转移进城的劳动群体。  相似文献   

12.
陈芸 《人权》2002,(3):12-12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但是,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过去在城里上学却是一件难事。这是一种不平等,是对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一种剥夺。 今天,坚冰终于被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开了,民工的子女可以在城里上学了,武汉市的一些公办学校还取消借读费,向民工子女敞开了大门。这无疑是一件好事,其意义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13.
互动平台     
<正>别让民工在风中伫立太久编辑同志:你好。大年初五那天,很多城里人还忙着走亲访友,可进城务工者已开始将眼光盯住了第一批就业机会。虽然今年民工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流向何处?     
<正> 马年、羊年、猴年、鸡年,年年春节一过,“百万川军奔广东,十万民工下浦东”,被称为“盲流”的进城务工经商农民近年来犹如决堤洪水,铁路在呻吟,城市在呻吟,社会治安受到严重威胁。时至今日,汹涌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南京,民工如被拖欠了工钱,可以拨打“12351”热线寻求帮助。江苏省总工会2004年前8个月已纠正的507起进城务工人员侵权案件中,与工资相关的占了一半以上,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讨要工资还与老板发生冲突。省总工会主席张艳说,与讨要工资难相比,民工还存在社会保障难、加入工会难、子女入学难、找居住地难等难题。扬州市总工会开通热线的第一个月,就接了149个电话。他们成立了“职工维权律师团”,已有10多位律师轮流值班,帮助民工维权。(邓华宁)江苏开通热线电话帮民工讨工资@邓华宁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问题,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也为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采取了多种措施,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当前在一些地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仍然受到一些不合理限制,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拖欠克扣工资、乱收费等现象严重。同时,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使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为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管理和服务,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  相似文献   

17.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符号:民工。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经历:进城打工。他们是农民的后代。他们因长年累月在林间田野躬身扶犁而变得黝黑壮实的身躯里流淌着淳朴善良的天性,也流淌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无数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他们锲而不舍,用他们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为城市的建设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为城  相似文献   

18.
猴年到来之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拖欠问题的普遍存在,终于使人们看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雇佣民工的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民工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城市的各种社会建制基本没有向民工开放,相反,他们往往被歧视性的地方性法规所约束。一个市民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城市政府保障他们的权益,而民工不会。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取消城市中对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必须在制度上确认:工作在城市的民工有向城市政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制度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会体系或一种社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而所有这一切,进城农民工要想拥有却是极其的艰难。在人们的思维里,农民依靠的是土地,土地已经给了他们社会保障的来源。现实情况是:受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影响,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目前只覆盖到城市职工,对其采取强制性社会保险政策,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但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更是无从谈起。进城农民工时刻面临着工伤、失业、疾病等职业与生活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在城市里却没有社会保障可以依靠,大多数民工选择回乡克服风险。这样,城市农民工在城市无论奉献了多少年,最终还是农民,还是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有序进城就业,对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市劳动力需求,统筹城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3]1号)下发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不断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农民进城就业管理服务制度建设滞后,城市公共职业介绍、培训服务还不能满足农民进城就业的需要,一些不法分子以职业介绍为名坑骗农民工钱财的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农民进城就业收费多、手续繁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部分行业和企业拖欠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