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案件“私了”现象屡见不鲜。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遭到不法侵害后,他们不是依法抗争,讨回公道,却往往通过“私了”途径求得解决。“私了”的结果,不仅亵渎了法律,有的还放纵了犯罪,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所谓“私了”,就是不经过司法途径而私下了结案件。一些人为何要“私了”?究其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种: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为保名誉,消极回避;执法不严,导致“管不了”;怕打官司,选择“私了”;法律处罚偏轻,缺乏震慑力,好人惹不起坏人。在刑事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提出“私了”,往往是企图逃脱法律的惩罚。如受害人一旦同意“私了…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刑事和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制度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产生以来,已形成了平衡、叙说和恢复正义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建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应注意分清刑事和解与“私了”的本质,明确刑事和解适用范围,设立刑事和解调解委员会并健全国家刑事损害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被害人为视角论刑事和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vitim-offender-reconcilia-tion),也称为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被害人与加害人会议、当事人调停或者恢复正义会商。它是指在犯罪发生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使被害人与加害人直接商谈、解决刑事纠纷,对于和解协议,由司法机关予以认可并作为对加害人刑事处分的依据。从刑事和解的定义来看,一是被害人与加害人的互动是构  相似文献   

4.
许勇 《唯实》2009,(10):79-82
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序的案件解决方式,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加害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形式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后,国家专门机关对加害人不追究刑事责任、免除处罚或者从轻处罚的一种制度。其正当性在于能较好地保障刑法价值的实现,其制度上的实体规制是引入“准缓刑制度”和“准数罪并罚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前无论是在法律理论界,还是在司法实务界,都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大胆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和经验。综合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国家关于刑事和解的理论,结合当前法律法规及刑事司法政策规定,可以给刑事和解做如下定义:在发生引发刑事和解的法律事件之后,在中间人的调解之下,加害人和被害人直接或不直接的联系,正视犯罪给被害人带来的伤害,然后双方达成赔偿和解协议,从而为最终解决刑事法律事件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波 《求实》2012,(Z1):110-112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一种国家对刑事被害人的特殊保护制度,是国家对受到特定犯罪侵害而又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赔偿的刑事被害人或者其一定范围的近亲属给予适当经济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1963年10月25日,新西兰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刑事被害人补偿法》。随后,英国、美  相似文献   

7.
在医疗纠纷处理中,"私了"一直是主要的解决方式。法律中心主义多将"私了"行为视为一种法律规避或私力救济,法律多元主义则主要将其看成一种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手段。这些视角都存在认识上的局限。"私了场"是一个从关系社会学出发构建的研究医疗纠纷"私了"现象的分析框架,它牵涉到医疗关系和社会关系,兼具妥协性和争夺性。从宏观上看,"关系"与"面子"作为医疗纠纷"私了"的"结构"和"文化"动因,集中体现了"私了场"的妥协性特征;从微观上看,医患双方在医疗纠纷"私了"实践中所展开的谋略性行动,淋漓展现出"私了场"的争夺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又称犯罪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刑事被害人或其家属,对因遭受犯罪侵害而造成的损失,如果不能从犯罪侵害人处或其他途径获得赔偿时,有权请求国家予以补偿,并由国家以发放补偿金的方式给予补偿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试论犯罪被害人诉讼地位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刑事司法制度是以被告人为本位的,强调被告人权利、待遇和犯罪的矫正,而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规定却没有那么周到。本文从犯罪被害人也是处于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的地位入手,论述了当今世界各国对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的制度安排,评价了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权利保护的现状及不足之处,并从建立一种被害人利益、被告人利益、国家与社会利益协调共存的新的诉讼制度出发,提出了完善我国犯罪被害人刑事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制度始于被害人犯罪学的兴起、实践于理想化监狱模式的运行、建立在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之上,其终极价值就是为了犯罪人更好地复归社会,弥补刑事犯罪的创伤。而我国刑法的机能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与我国刑法的机能是一致的,不存在所谓的价值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反腐斗争向纵深发展,腐败现象也在发生衍变。某些部门和单位从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出发,对用得着、攀得上的或握有一定权力的单位或个人,不惜大慷国家、集体之慨,用公款行贿。这是经济犯罪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浊流,是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公贿现象面面观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罗辑称,仅1996年全国侦办的34879件贪污受贿案中,“公贿”案件就占很大比例,而且仍呈上升趋势。“公贿”触角已伸及社会诸多领域,“公贿”的方式和手法也五花八门。凡此种种,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明目张胆列支。一些单…  相似文献   

12.
王文军 《世纪桥》2014,(12):60-60
监狱是用来惩罚犯罪分子而设立的国家执法机关,通过隔离和限制自由等手段来维护人民民主专政,其功能决定了监狱场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监狱的正常运行需要有关执法人员强有力的维护,它关系着社会的安宁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对维护国家安全也有重大的影响。在新形势下,强化监狱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加强监狱执法和监管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警察的精神境界。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监狱思想政治工作才能顺应发展、强化效果做了实践探讨,以为提高监狱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要让流言刺杀爱心程桂芳中华民族素以热情善良著称,它是我们民族传统品格中的主干,是构成祖国大家庭相亲相爱氛围的支撑点。但是在爱的海洋中也不时地泛起股股浊流,成为爱的羁绊。有的人一方面在抱怨社会道德水平的下降,声声召唤雷锋精神,谴责见死不救见危不助的精...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建设。在刑事司法领域,和谐社会不仅要求准确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并且强调犯罪人重新融人社会,回归社会,化解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矛盾,恢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刑事和解作为一项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对解决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常常见诸新闻媒体指斥犯罪分子“有恃无恐”。其语本意原为“因有倚仗而无所畏忌”。“恃”者何倚何仗?这就需要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综观众多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分子,大都是有所“恃”,有恃则无恐。有人恃侥幸;有人恃愚昧;有人恃法盲;有人恃钱能通神;更多的人则是恃权势保护。“恃”者总归有二:一是恃胆傲法,藐视法律;二是恃势抗法,无视法威。唯其后者害莫大焉。不管犯了什么罪,只要朝中有官,执法机关有势,就可以逍遥法外,平安无事;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可以弄权渎法,入监了也能捞出来。可见,恃势弄险是最大的社…  相似文献   

16.
护法之战──西安一起特大包庇徇私舞弊侦查始末岳红革这是一股由亲情私欲贪婪扭合在一起泻来的向法律挑衅的浊流,一群头戴国徽的检察官们清污除秽一层层剥开了闹剧的黑幕,他们用自己的忠贞和智慧实践着监督者的天职,昭示人们法不可亵。·引子·1994年12月24日...  相似文献   

17.
在近几年查处的大案要案中,无论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还是一般性的小官小吏,往往都与美色联系在一起。权色交易,已成为一个温柔的陷阱,并形成一股浊流,侵蚀着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   花样百出的权色交易 综观近几年发生的各级官员权色交易案件,形式很多,手法不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寻欢作乐型。这种类型的党员干部醉心于点歌跳舞,热衷于异性按摩,但顾及到多方面的后果,往往不敢再向前发展。这种人酒足饭饱后,总想“卡拉一番”,再找几个小姐转上几圈;总想轻松一下,让…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加强对执纪执法机关这一监督主体的监督,规范监督权力的运作,加快建设一支社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执纪执法队伍的步伐,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执纪执法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一、牢固树立监督者先受监督的思想监督,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政治法则之一,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因此,各级执纪执法机关要增强在充分履行监督职能的同时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首先,要从执纪执法机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危害社会、阻碍经济发展的大患,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腐败现象还在蔓延,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必须采取根本性的措施加以治理。我们党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国是消除腐败的根本措施和途径。一、依法治国,用法律的强制力消除腐败腐败是剥削阶级思想的产物,是一种世界现象。在我国,腐败指的是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不正当行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腐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只是一股浊流,但它却严重损害了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  相似文献   

20.
胡春 《求实》1996,(Z1)
论打击国有企业经济犯罪胡春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由于旧的体制被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建立,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国有企业经济犯罪像一股猖獗的暗流,正冲击着我们的经济建设事业,国有企业经济犯罪分子象一条条蛀虫,正在贪婪地侵蚀着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