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北京语言学院坐落在北京市西郊,是目前中国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高等学校。三十八万平方米的校园内,聚集了来自世界五大洲一千多名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青年学生。他们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学习汉语、瞭解中国——来到这里,使这绿荫匝地的校园成为活泼欢快的汉语学习中心。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到富源县东山梁子蹲点扶贫。这是一个彝族山寨,这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特别是山野对情歌,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记得在一个傍晚,村委会主任小陈悄悄问我,愿不愿意去听歌,而且是纯正的山歌。在他的叙述中,我知道原来是他的妹妹和村里的姑娘正在互相邀约,准备去与其他山寨的小伙子对歌,时间就在当天晚上。经他这么一说,我的兴趣顿时浓厚起来,直嚷着要去欣赏。吃过晚饭,天色渐渐暗下来,小陈的妹妹一声不响出了门。于是我提出要马上进行“跟踪”,却被小陈阻止。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一些对歌的人也许还在路上,不能惊动他们。时近9…  相似文献   

3.
北京建国门外,是外国驻华使馆的集中地。这里有一个外交人员汉语教学中心,它的学员有大使、参赞、其他外交人员以及他们的夫人和孩子。前不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墨西哥外交官卡拉玛萨娜用汉语向一位中国的部长介绍了自己,那位部长高兴地  相似文献   

4.
我来宁波前已在巴黎学过一年汉语,我一直盼望着有机会去中国实践一下,恰好我的专业是船运技术,去年我幸运地联系到宁波的一家中国公司里任职。我与其他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不同的特点在于,我不是在外企或中外合资公司供职,而是在地道的中国内地公司里打工,全公司只有我这一个老外,我所在的中国单位发给我每月2000元人民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17,(8):58-59
残疾人家属说 “以前我从来不敢想象,我家小陈还能和正常人一起工作、赚钱,是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让我家小陈,也让我们全家都获得了新生.” 患者小陈家属:5年前小陈得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我们把他送到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希望能把小陈治到“不惹事、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就好了.在住院治疗出院后,我们居住的小区卫生室发了一些精神康复知识预防和治疗的宣传单,市二院和社区医生对小陈定期随访,并让家人看着他按时按量服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小陈的病情基本保持稳定了.  相似文献   

6.
张开济是中国建筑界的老前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已逾半个世纪。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主持设计了北京三里河“四都一会”办公楼群,三里河和百万庄住宅区,北京天文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和钓鱼台国宾馆等著名工程。目前他正在为北京天文馆的扩建工程殚恩极虑,一心要把它设计成为国内最现代化的天文科技中心。近20年来,出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千年古都的关爱,张老在进行繁忙的设计工作的同时,对北京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在中国旅居的外国传教士米伶曾这样感慨:"一个人要学会汉语,要有铜铸的身体,铁铸的肺,橡木脑袋,苍鹰的眼,要有圣徒的心灵,天使的记忆,麦修拉的长寿。"彼时,外国人是在清政府的禁令下偷偷学习的。而今天,中国政府主导下,全球各个国家开设了几百家孔子学院,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条件前所未有的便利。学习汉语的条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即使在今天,学习汉语对外国  相似文献   

8.
北京电视台的电视主持 人元元说过这样一个 段子:为了能让孩子“早日成才”,一个刚刚3岁的小孩,在家里接受了三语教学。父亲跟他讲英语,母亲对他说日语,爷爷、奶奶则说的是汉语。后来,大概谁也没想到,这小孩失语了,索性不说话,改打手势比划了。不知是孩子的语言系统乱了,还是又学了一门哑语。  相似文献   

9.
《小康》2009,(1):15-15
2008年6月从北京一所技术院校毕业的刘浩(音)在一个有288名村民、四周被桃园环抱的村庄中找到了一份他喜爱的工作。在毛泽东号召几百万年轻人离开家庭和学校到农村开始新生活后40年,现在又出现了大批年轻人涌向农村的现象,不过是出于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声音]从“谜”到“迷”,是一些外媒负责人对中国的看法和感受。同时,一些外国媒体老总也纷纷谈起他们对中国的感受。路透社总编辑史进德,1991-1994年曾担任路透社中国分社社长。他说,他第一次来到北京,觉得这一东方大国是一个谜。现在完全不同了,“我们可以像报道七个西方工业大国那样,充分专业地报道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春节前我的铁门坏了,我知对面楼里有位聋哑人小陈会电焊,就去找他。过了一天,小陈来修铁门,还带来个助手小李,他俩麻利地用电焊修完后,便坐下来闲谈。当我问起小陈的工作情况,他说下岗了,现跟一个健全人装修队做电焊,每月收入2000元。我说你下了岗有这工作干不是很好吗?小陈说这工作不固定,以后如果工厂恢复生产,还是回原岗。又谈到小李,小李原在一个电子厂工  相似文献   

12.
何其俊 《北京观察》2007,(10):21-21
2008年奥运会日益临近,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准备这一盛事的到来。随着奥运会的召开,除运动员外,许多外国友人都会借奥运在京召开之际,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中国,来到北京。届时,北京外国人多了,市民与外国友人交流的机会增加了。语言交流就  相似文献   

13.
小陈原在一家运输公司工作。2007年8月30日.他与公司续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但恰恰在2009年8月29日这一天,小陈因违反了劳动纪律,公司对其作出除名的行政处分,并在公司的告示栏上公布。而此时,距离劳动合同期满仅差一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北京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京工作生活,对北京人来说,在街上碰到几个外国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不仅会在旅游景点遭遇大批洋面孔,还可能有一些外国朋友或外国邻居。这些外国人一边克服着异国他乡的陌生感,  相似文献   

15.
杨冬权 《传承》2004,(4):18-19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一家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综合性企业集团。邓小平于1989年9月26日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十周年题词,这是他重视利用外资工作的一个体现。邓小平对利用外资工作十分重视。1975年9月20日,“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主持党中央、国务院工作的邓小平就开始考虑利用外资的问题。他在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时,希思问:“中国是否仍然不向外国贷款?”邓小平灵活地回答说:“还是这样,但可以采取延期付款的方式,我们可以接受这种方式。”这一回答尽管十分谨慎,但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1978年11月,邓小…  相似文献   

16.
天安门的魅力侯瑞丽一个初到中国的外国人骑着自行车寻找天安门,他不懂汉语,遇到立交桥,就四顾茫然地喊了一声:“天安门square?”周围的人听到“天安门”三个字纷纷给以指引,使他不费什么周折便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他赞赏北京人的热情时,却还不知天安门对北京...  相似文献   

17.
很久以前,我就象许多巴基斯坦人一样,向往着中国和中国人民,但我同中国的真实的联系却是从1977年巴基斯坦外交部派我到北京语言学院学习汉语时开始的。我学了两年汉语,随后到巴基斯坦驻华使馆供职。当时的大使穆罕默  相似文献   

18.
一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医生,竟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把3本医学刊物办成一流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其中一本还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他把它们当成自己的“儿女”,他与这三个“儿女”一同享誉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我一定要创办一流的学术期刊”2002年7月,王琪完成了在加拿大UBC大学口腔病理系博士后学习,回到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事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北京同仁医院院长、中国著名耳鼻咽喉专家韩德民教授派他到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编辑部担任主任,负责抓《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中国…  相似文献   

19.
正春节,外国小伙艾朗希望能一个人静静或者出去旅游。他想去看看雪看看大海以及感受自然的清新。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过年,希望能有不一样的体验。艾朗,一个29岁的巴基斯坦小伙。2017年对于他来说是工作起步的一年,这一年他研究生毕业开始做外贸,虽然起步较慢但他非常有信心。艾朗爸爸2003年就来到中国,2009年他们一家人也都从巴基斯坦老家卡拉奇来到中  相似文献   

20.
1987年的一天,一个身材高大的外国人在北京建国门大街上独自行走着。尽管那时的中国已经向世界敞开大门,而北京又是外国使馆聚集的地方,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在马路上看见一个外国人还是挺新鲜的事儿。有两个年轻人走上前用英语向他问好。“你好,我是威廉”,他回答道,一口浓重的英国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