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0年7月,根据司法部公证改革的推进部署,北京市公证处开始全面推行证据保全、现场监督、合同协议类要素式公证书格式。一、推行、使用的基本情况为使全体公证员在这项公证证明方式的改革中不掉队,对于要素式公证书格式的推行我处采取了“强制”的方法。规定:凡办理上述3类公证事项须出具要素式公证书,否则将被视为自认无能力出具而被取消办理该类公证事项的办证资格;要素式公证书的出具须经部门负责人、处主任或副主任审批。之后我们又进行了下述的日常落实工作:1年来坚持每季度召开主任办公会或处务会分析要素式公证书的出…  相似文献   

2.
从今年初开始,我处在保全证据、现场监督、合同(协议)3类公证书推行使用要素式公证格式。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在推行使用过程中,以司法部编写的《要素式公证书试行格式辅导材料》为依据,参照、摸索着出具要素式公证书。从出具要素式公证书的社会效果看,使用者普遍反映比较好,认为这种公证书比以前的好,更具有直接的证明力。为了使公证处出具的这种公证书更符合当事人所要证明的公证事项,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有3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注意。 一、选择要素的选用问题 制作要素式公证书涉及的要素分两大类:一类是必备素素,一类是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证》2004,(2):62-64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的要求,司法部积极推进公证文书改革工作,从2000年起在全国推行三类(合同类、保全证据类和现场监督类)要素式公证书,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为进一步完善上述三类要素式公证文书,使公证工作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扈龚 《中国司法》2000,(3):42-43
上海市公证处自去年5月6日至10目31日历时5个月,在司法部领导、组织下参加了要素式公证书试点工作。根据司法部的部署,对此次试点的3大类公证书即合同协议类、证据保全类、现场监督类公证文书展开了全面试点工作。为了把本次试点工作落到实处,上海市公证处经反复多块研究,制定了《关于进行要素式公证书格式试点施行办法》,明确了试点的指导思想,确定了试点的具体范围、参加人员、试点原则和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与方法等。上海市公证处的试点工作分两个阶段展开。第1阶段为探索阶段,第2阶段为总结提高、全面铺开阶段。(一)…  相似文献   

5.
“公证证明”一词有两种词性,动词词性的“公证证明”是指“公证人在当事人的参加下,运用证据查明有关公证事项是否具有真实性、合法性的一种非诉讼活动”,即公证行为。名词词性的公证证明“是指公证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所掌握的证据,证明既存的或正在发生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而依法出1具的公证文书”,即公证书。由于公证行为以公证书为其表现载体,公证书的效力也就是公证行为的效力。  相似文献   

6.
一、概述原定式公证书格式是1992年颁布的.其后,司法部于2000年颁发了三类要素式公证书格式.即合同协议类、现场监督类、证据保全类。2009年,司法部又颁发了三类要素式公证书格式.分别为继承类、强制执行类和法律意见书。这样。目前已有六大类公证书采用了要素式公证书格式。此次。司法部对定式公证书格式又进行了重大修改,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2011年10月1日之后,两种公证书格式并列使用.即一种是新的定式.另一种是要素式。  相似文献   

7.
当事人向公证处提供的或是公证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收集的对于出证对象和事实具有证明效力的各种材料是为公证证据材料,依照此说法公证书的效力来源于公证证据材料,在公证工作中经过公证人员对材料的类型区分、形式要素分析和公证人员对于材料的认证、鉴别,是公证人员证据采集的整体架构。本文简要分析了公证证据保全办法。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产权公证概述 知识产权公证主要涉及合同公证和证据保全公证两方面的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合同的范围很广,涵盖了专利合同、著作权合同、技术合同、知识产权担保合同等.知识产权合同公证即是由公证机构对上述知识产权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做出证明.所起到的作用和采用的方式与普通合同大体一致,只是技术性要求更高,所以笔者不再赘述,本文着重探讨知识产权公证中的证据保全公证.  相似文献   

9.
继承类要素式公证书已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施行。它是深化公证文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对传统定式公证书的全面突破。它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继承公证的要求.而且更加符合公证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的标准.有利于公证工作更好地取信于社会.取信于百姓。同时,它对公证人员在办理继承公证中的分析判断能力、写作和表述能力,以及办证程序的严谨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史振军 《中国公证》2007,(11):31-32
一、保全证据公证的概念 保全证据公证成为公证业务新的增长点,并具有巨大的开拓空间.这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笔者认为.“保全证据公证”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从“公证”的字面意思来看,“公”原本指的是国家权力效力,而“证”就是“证据”、“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11条规定的十一类公证事项,  相似文献   

11.
办理公证业务时,尤其是保全证据公证,有时需要采取偷拍偷录等秘密方式固定和提取证据。但以此种方式公证书的合法性可能会受到置疑。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收集证据时也会遇到相同的尴尬情况,为此许多国家在立法或司法实践中先后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评判偷拍偷录等秘密方式收集证据的合法性。笔者设想,如果能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运用到公证实践中,也许能很好地解决公证实践中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2.
推行要素式公证书是对我国传统公证书格式的一次改革,改革的意义在于增强公证书的适用性,确保公证书的质量,强化公证书的效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公证书的各种需求。从2000年3月11日《司法部关于保全证据等三类公证书试行要素式格式的通知》文件下发之日起,全国公证行业践行要素  相似文献   

13.
公证处在办理合同公证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当事人申请补办经济合同公证的情形。所谓补办经济合同公证,即指当事人是在合同已经签订生效并实际履行之后,才到公证处申办经济合同公证的。不难看出,这类经济合同由于时过境迁,不仅原始证据和材料难以索取与考查;而且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也往往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甚至是发生了一些纠纷现象。实践证明,在办理这类经济合同公证时,使用要素式公证书,就更能发挥公证的证据效力和预防纠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公证证据     
赵振民 《法制与社会》2013,(12):114-115
公证证据材料是当事人向公证处提供的或者公证员依职权收集的用以证明出证对象或事实的各种材料,据此公证书的效力归结于公证证据材料,公证活动中通过公证员对证据材料种类区划、形式要素分析及公证员如何认证、质证证据材料,构成公证员证据采信的思维架构。  相似文献   

15.
张烽 《中国公证》2007,(5):42-44
近年来,各地公证机构所办理的保全证据公证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日趋丰富,公证员从中积累了丰富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并使保全证据公证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公证业务发展的又一大领域,可谓成绩斐然。与此同时,面对形形色色的公证事项,公证员们一直试图寻求一般性的规律来指导保全证据公证实践,以保证公证书的应有效力。  相似文献   

16.
王士刚 《中国公证》2011,(11):10-13
《公证法》在法律层面确立了公证这一法律制度的法律地位.尤其是确立了公证的法律效力。所有的公证书都具有认定事实的证据效力:可以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在法律有规定的情况下,公证具有法律行为生效的要件效力。公证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公证制度的社会功能——公证是在为公证书使用者解除后顾之忧。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17.
许敏 《中国公证》2007,(8):44-46
公证.即公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证明的活动。其出具的公证书,对预防纠纷、保障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公证法》的规定,除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书外,“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同时对经公证机构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债务人不履行或者民履行不适当的,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相似文献   

18.
证据保全是现代公证机构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我国《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公证机构办理的公证事项中,明确含有“保全证据”这一事项。证据保全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对与申请人权益有关的、有法律意义的证据、行为过程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述或者对申请人的取证行为的真实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公证那段被掩埋的历史——辽宁省首例为二战期间的中国受害者办理保全证据公证纪实符巍范威黄博君998年3月,“平顶山惨案”幸存者杨宝山、莫德胜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眼含热泪分别接过抚顺市公证处公证员林树林递过来的两份保全证据公证书。两位老人述说的那段血雨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公证业务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公证事项涉及各有关主管部门的专辖范围,公证证明的有关行为往往须经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同意或登记、备案方才生效。因而,对这些公证书的生效条件亦须加以特别说明。如何积极运用特别说明,既遵循有关规定和部门规章,又以此促进公证业务的深入发展,是公证实务的一个课题。笔者道就此试作探讨。一、公证书生效条件特别说明运用块状《公证程序规则(试行)》第叙条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证书从审批人批准之日起生效,审批人批准日期即为出证日期。”公证实务中,证明对象分别有行为、事实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