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一个骑电动车的大学生扶起一个受伤的老太太,两人之前是否发生过碰撞,双方各执一词。大学生被告上法庭后,一审被判赔7.9万元,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学雷锋反遭讹诈。此事经媒体报道后,一时被认定为郑州版的彭宇案,在社会上掀起轩然大波。很多人曾一边倒地认为,一审判决有失公允。网友惊呼:法院的判决让我们道德沦丧!到底是学雷锋,还是交通肇事?此案是道德诚信危机在加剧,还是媒体的选择性报道让谬种流传?  相似文献   

2.
一、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的厘定 有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当确定二审和解撤诉中的“诉”究竟是什么诉?是“撤回上诉”还是“撤回起诉”?不同的答案会导致一审判决效力的迥异。也有人认为,撤回上诉,一审判决生效;撤回起诉,一审判决不生效。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司法考试辅导教材中,作者写道。在二审中。因和解而撤诉,撤回的是起诉。而不是上诉。由此看来,好像要非得区分“撤回上诉”或“撤回起诉”才能认定二审和解撤诉一审判决的效力。  相似文献   

3.
读过《中国律师》2001年第7期《中国最高律师索赔案引起的沉重思考》一文后,感到建纬所输得真冤,一审的判决结果和判决理由也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概括一下原告的起诉理由和一审的判决思路就是:一个人干了坏事后却指责别人为什么不制止,因为别人没有制止自己干坏事,所以干坏事的后果就由别人承担。真是荒唐透顶且看一审法院的判决理由:“被告明知原告行为的违章操作而没有以任何明示的形式予以制止和干预,致众多当事人不明真相而遭受经济损失,并且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被告应当承担过错责任。”一审法…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22日,山东省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依法对轰动济宁的2003“12·6”特大绑架杀人案的9名被告做出判决,宣告顾小波(化名)无罪,盖连月犯杀人罪,判处死刑,张延红、徐宝敏等8人犯绑架罪,分别判处8年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判决一出,立即在济宁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在此之前,公安机关认为顾小波涉嫌窝藏罪,检察机关指控顾小波指使盖连月等人将被害人刘伟绑架后杀害。一时间,“顾家的钱能通天”的说法在济宁城传得沸沸扬扬。对于一审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做出的顾小波无罪的判决,被害人刘伟的家属更是愤愤不平,认为“一审法院回避了顾雇…  相似文献   

5.
一审宣告缓刑的在押被告人何时释放?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的规定,待缓刑判决生效后才将在押被告人释放。笔者认为,这样做不利于保护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利于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一审宣告缓刑的在押...  相似文献   

6.
张驰  杨文 《法人》2006,(8):54-55
面对不利的判决,已经对“伟哥”进行了大量投入的“伟哥联盟”命运将会如何?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后,“伟哥联盟”迎来了一个令他们失望的判决。2006年6月2日,北京一中院一审判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败诉。法院认为,辉瑞专利说明书已经附有实验数据,同领域技术人员“无需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南阳市公司职工李东因救溺水同事身亡,南阳市综治委授予其“南阳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为.李东系在私人活动中死亡,其行为不属于工伤。李东家人遂诉至法院。一审法院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工伤认定。被告不服,提起上诉,2011年10月17日,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某县人民法院于1995年10月对李某某诉赵某某和某地质建筑工程公司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某地质建筑工程公司对判决不服,提出上诉,后又申请撤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诉的民主裁定。判决生效后,赵某某不服一审法院实体判决,向检察机立申诉。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吴,应当提出抗诉,坦对本案的抗诉应当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还是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认识不一致。一种意见认为,赵某某是对县人民法院一审实体判决不服,不是对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程序裁定不服,本案一审法院判决适用法律错误,…  相似文献   

9.
2006年6月15日,美国耐克公司在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打赢了—场长达两年半的知识产权官司,北京市高级法院终审改判驳回了著名闪客朱志强的诉讼请求。曾经在一审获胜并获赔30万元的朱志强,败诉后还要承担一审、二审的诉讼费4万余元。 因为美国著名公司涉嫌侵权,加上又是中国闪客第—案,这起中美知识产权案件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北京法院采取了极其慎重的态度进行审理。但很少有人想到两个判决却截然不同。二审宣判后,朱志强的代理人称:“一审判决与二审判决的差距太大了。”而耐克公司则认为。二审的判决结果很公平。那么,这起由两个“小人”引发的中美知识产权名案。法院为什么会作出反差如此巨大的判决呢?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实践中,有不少人认为我国刑诉法第二百零九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的规定与刑诉法第十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第二百零八条“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相矛盾,认为对一审无罪判决生效前的被告人应依法继续关押。对此观点,笔者不予苟同,理由如下:  一、刑诉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的“立即释放”只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撤销,而不是生效判决的执行。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张驰  鲍治 《法学》2000,(10)
全国首例在校生状告学校侵犯名誉权的案情并不复杂,该案被告湖南外语外贸学院接到举报,反映有男同学曾在女寝室留宿,经调查核实后,遂对六名有关学生分别给予开除学籍等处分。六名学生受处分后,即以学校在大会上公开宣扬他们存在“越轨行为”,侵害其名誉权为由,诉至法院。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侵害原告名誉权,判决被告败诉。①  一审判决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高校深感不安。②有人认为,众多高校对“恋爱”进而“同居”的学生一律采取张榜公布,开除学籍的处理方式,依法院的判决,是否大多数高校的行为均是“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2.
震惊全国的綦江虹桥案的一审判决成了近期全国媒体关注的焦点。事故主要责任人林世元一审被依法判处死刑,其他主要责任人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媒体认为,虹桥垮塌案使我们看到了“追究”的威力。一些触犯刑法、违纪、违规的人之所以逍遥法外,就是因为没有人去追究。有人提议建立“追究法”。还有些媒体认为,“虹桥案”的公开审理和依法一审判决,也反映了某些法律条文有待进一步完善。例如,有人问,在禁江虹桥案这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大案中,除了林世元被判死刑外,其余那些直接制造泰江惨剧的黑包工头、伪劣建材的供应商仅仅判了10…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施行已十年多了,但对判处拘役和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在押犯罪分子何时释放的问题,至今未能得到统一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是执法人员对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三款“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的规定理解不一:一些人认为,一审宣判后,就应当立即释放;另一部分人坚持,判决和裁定应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笔者从多年监所检察体会,认为立即释放在押缓刑罪犯是适宜的,它与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不需等同。其理由有:  相似文献   

14.
李涛  赵晖 《中国审判》2009,(9):28-29
8月18日,中国农业银行南阳市卧龙区支行(下称“卧龙区农行”)不服一审判决,向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上诉书。 原来,8月3日,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一起因“末位淘汰”而引起的劳动纠纷案。该院审理后认为,银行的行为不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遂依法判决驳回银行的诉讼请求,并要求银行安排三名职工的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5.
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本案的二审判决是正确的。 本案从侦查、起诉、一审判决到二审判决始终存在着争议,二审判决改变了一审判决的定性,也改变了一审判决的量刑,是一个非常好的判例。  相似文献   

16.
法律如何裁断科学?──评“邱氏鼠药”案的一审判决崔敏自从“邱氏鼠药”引起诉讼以来,几度沸沸扬扬,成为数十家报刊跟踪报道的热门话题。对于法院能否对本案作出一个符合科学而又客观、公正的裁断,人们翘首以待。1993年12月29日,本案的一审判决结果揭晓了:...  相似文献   

17.
兰涛 《法律与监督》2008,(12):37-39
由重庆市检察院第四分院提起公诉,被告人多达33人的“渝东南涉黑第一案”,经市第四中级法院审理并作出一审判决后,判决书于2008年11月21日送到了罪犯手中——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第 6 5条规定 :“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和裁定后 ,当事人均提起上诉的 ,上诉各方均为上诉人。诉讼当事人中的一部分人提出上诉 ,没有提出上诉的对方当事人为被上诉人 ,其他当事人依原审诉讼地位列明”。何为“对方当事人”呢 ?《解释》没有作具体规定 ,从而使得在司法实践中 ,行政上诉案件当事人的称谓很不一致。我们在司法实践中遇到这样一个案件 :一审判决撤销被告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在一审判决后 ,原、被告都未上诉 ,而只有第三人上诉。第三人上…  相似文献   

19.
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仅指一方)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有时会判决加重上诉人的民事责任。这一做法是否正确,现行民事诉讼法未作出明确规定,审判实务中的争论也比较大。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立法精神,下面略陈管见。一、当事人处分主义,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在原告起诉并经一审法院判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的态度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服判  相似文献   

20.
蒋立勤 《法庭内外》2009,(12):13-17
这是广西首例以“零口供”判决的贪污案件。 2009年5月25日,广西防城港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贪污罪判处原广西信息产业局无线电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厚伟无期徒刑。于厚伟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2009年9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冉“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裁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