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字之人必先读书,我是一只老书虫了,书是我的鸦片。床头柜、沙发上都放有我常读的书,与朋友聊天,也大抵不离书。为了快乐而读书,为了超过别人的书而读书,为了认清自我而读书,为了再现青春而读书……读书的理由千万种,书能提升我的写作品质,敌强我更强,这是读书最大的功用。也有过一阶段,不知该读什么书,因为闭塞,没有新书可看,旧书又不爱重翻,于是陷入绝望之中。  相似文献   

2.
编读互动     
<正>读者留言@森林青海《党的生活》2017年第5期以读书为主题做了专题策划,我甚是喜欢。两年前党刊就发起了读书征文活动,每期都有"党员干部书屋"这个栏目。党刊及时关注到当下社会人们的阅读需求,作为一名老读者,我也甚感欣慰。今天大家都在"读书"和"读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我阅读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一篇题为《读书,能解决80%以上的迷茫》的文章,文章中很多观点不仅让人产生共鸣,还给人有一种找到知己的美好感觉。文章谈到,书本给人的启发,不仅仅是知识的扩充,更是心胸的拓展。任何时候,读书都能给人前行的力量。古人云:"少而学,壮而有为;壮而学,老而不衰;老而学,死而不  相似文献   

4.
学贵有恒     
三国名将吕蒙在军中长大,书读得很少。一次孙权劝其要多读书,“宜学问以自开益”。吕蒙觉得自己整日忙于军务,哪里有时间读书?于是回答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孙权听后却说,你再忙难道比我忙吗?我劝你读书,不是让你成为博学之士,只希望你增加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并以“光武(汉武帝)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曹操)自谓老而好学”进行勉励。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此发奋读书,终成吴国三军统帅。  相似文献   

5.
作家叶兆言先生在1997年7月4日的《南方周末》上发表文章,再次为曾经受到过批判的读书做官论鸣冤叫屈。这倒促使本人对读书做官论和学而优则仕的老问题再次进行必要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关于读书的好处有许多,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关于如何为政,孔子提出的"尊五美、屏四恶"主张到现在还值得我们借鉴。尤其在今天,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这样才能健脑长智、与时俱进,尽职尽责、树起标杆;不能"看书翻个皮、读报看个题",甚至书报不翻、靠吃老  相似文献   

7.
顾桢 《廉政瞭望》2011,(22):7-7
老家的老杨、小杨父子我比较熟悉,上次回去和他们聊了会儿,有点震惊。 老杨家贫,15岁起在工地做学徒,一直做泥瓦匠,上世纪80年代.工钱才几块钱一天。日子苦,拖到30岁才结婚。第二年秋,有了小杨,老杨说哪怕自己辛苦些,也让儿子努力读书,小杨读书还行,只是初升高时离县一中分数线有…多分差距,需要2.4万元赞助费。  相似文献   

8.
曾颖 《学习月刊》2014,(23):21-21
南宋的一个夜晚,在越州山阴陆家宅院的书房里,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正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诗人教子,出口成诗,于是留下了这首至今传诵的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相似文献   

9.
正我叫郑世远,今年70岁,是毕节市大方县人。我是个"老书虫",家里目前有2000多本藏书,很多书籍年份久远,包括已经绝版的1968年3月出版的《马恩列斯语录》。今年4月23日,我的藏书荣获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的"社区最美图书"称号。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读书,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读书使我快乐。小时候,我家里十分困难,有8个兄弟姐妹,父亲是聋哑人,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我在家里排行第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三益     
《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看报问题》,读后感慨系之,并由此想到了领导干部的"读书问题"。 提倡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是个老话题。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时就写下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更是意义深远。党中央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是高度重视的,但人们还是常常听到一些干部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  相似文献   

11.
读书四字诀     
甘正气 《前线》2013,(10):88-88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出版火爆的年代,各种图书琳琅满目。于浩渺书海中,人们该怎样读书、读那些书,可能众说纷纭,但依我看来,有个四字诀值得关注,这便是:啃点厚书,览点老书,读些专书,阅些洋书。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老炮兵。思绪一回到当年炮火纷飞的战场,我就不由地想起我们的团长黄登保同志,想起我们与老团长朝夕相处、生死与共的岁月。 上篇 黄登保同志,1918年1 月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一个世代华侨家庭中。中学读书时,就受到抗日救国主张的思想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云龙县检槽乡师井村老仙场,是个坐落在澜沧江峡谷东面旮旯里的山寨,共有9户人家42口人,寨子里只有1间瓦房,给人的印象除了贫困还是贫困。然而深入了解,却发现有不少新鲜事,舍得供子女读书就很典型,全寨出了12名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读书好学的传统。“学然后知不足”.“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等名言.都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凝聚着学习对人类思想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书室楹联是读书人的一种悠闲文化表现,也衬托着书房的文化韵味。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针砭时弊,或表达雅兴,或勉励自我,今天的人们可从中探究学者的情怀和嗜好。陆游的书房名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万卷伴终生,是放翁的真实写照。放翁嗜书,老而弥笃,有"读书有味身忘老"之名句传世。晴窗万卷,耽书如年,是真名士!  相似文献   

16.
冰天雪地无去处,静下心来好读书。就读书问题,我曾专门谈过一次,主要讲了读书的原动力问题,谈到了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难,但读书也是快乐、也是幸福,根本原因是主动读书还是被动读书,即要解决好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做到为求知而读书,读有所得;为修身而读书,读有所循;为工作而读书,读有所用;为生活而读书,读有  相似文献   

17.
杨奇 《广东党史》2007,(1):53-54
我在70岁离开工作岗位以后,可以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于是每日看报读书,自得其乐。正如《论语》所谓:“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据《辞海》注释③:“老”,是“死”的讳称)。15年来,我读的书很杂,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以及有关的人物传记等文章。许多前  相似文献   

18.
读书是人类非常高尚的一种精神活动。大凡事有所成、学有所获的人,他们对读书总是有不少感想和体会,可谓情有所托、读有所悟、心有所得。而略略点数一些大有成就者,不难发现,他们对读书更有一些独到的闪光之见。他们往往以对联自勉,或言读书目的,或谈读书态度,或归纳读书方法,或阐说读书功用,或借读书而言做人言接物言致事……其中况味,似乎已不仅仅局限于读书对联本身了。其中闪动的智慧灵光,无不照射到后世读书人的心灵深处。古人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强调读书  相似文献   

19.
阳卫国 《新湘评论》2009,(11):54-55
今年《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范围组织了一次“万名党政干部读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大多数干部均有读书的爱好和愿望,但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表示因“工作忙”和“应酬多”抽不出时间读书而困扰,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每周读书时间在3小时以下,大大低于中国人平均每周读书时间8.1小时。与此同时,《中国报道》杂志也策划了一期“官员读书”专辑,他们在对数十名各级官员进行读书状况调查时,有半数以上官员坦言:白天要开会,晚上有应酬,’哪里有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20.
期刊是一所学校。做编辑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曾经激情选择,从大学讲坛来到期刊园林,在党史文汇编辑部工作,至今已整整17年零8个月。挑战、磨练、进步、提高,人生的足迹扎实而周正。老专家、老前辈教会我如何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老领导、老主编教会我编选稿件时如何“炼意”“炼字”;文朋书友神交多年或不曾谋面,却经常分享读书思考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