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消除小说《沙家浜》对“郭建光”、“阿庆嫂”的诋毁,《刘飞将军与<沙家浜>》揭开了鲜为人知的历史面纱。  相似文献   

2.
秦英 《前线》2011,(4):18-20
《前线》是1958年11月由北京市委创办的理论刊物。1966年5月,《前线》主编邓拓因被诬为“三家村反党集团”而含冤逝世。不久,《前线》编委会被撤销,《前线》停办。在“文革”中,由彭真亲自撰写的《前线》发刊词《站在革命建设的最前线》被批判为“彭真独立王国的反党纲领”。  相似文献   

3.
沙家浜是一块充满传奇的地方,有着新四军英雄们抵抗日伪顽的传奇故事,有着像“阿庆嫂”一样的军民鱼水情。来到沙家浜我不禁想到了京剧《沙家浜》,剧中的主人公郭建光那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郭建光的原型是谁?这里不得不提到我的老领导夏光了。1982年5月,谭震林同志在南京召开的华东七省市党史工作会议上说:“《沙家浜》的斗争故事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名字叫夏光。”  相似文献   

4.
京剧《沙家浜》家喻户晓,与《沙家浜》有关的人和事,散见于报刊上的也不少,但有一个人物未及提及,他就是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的红安籍人刘飞。可以说,不是刘飞将军也许就不会有《沙家浜》。他曾在阳澄湖上领导过40多个伤病员,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人物原型之一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文化大革命”初,傅崇碧同志在担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期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奉命对遭受抓捕和批斗的老革命家、老干部给予保护,与陈伯达、康生、江青等人进行了坚决斗争。本文节选自即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傅崇碧回忆录》第六章《“文革”危难》。标题为编者所拟。从彭真同志被抓开始,对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从批斗上升到抓捕。造反派对彭真同志住地情况很熟悉,对他在哪个房间,电话、哨兵的位置都很清楚。那天上半夜,他们利用黑暗接近彭真同志住地,先把警卫部队包围起来,切断电话线,把彭真同…  相似文献   

6.
顾育豹 《共产党人》2007,(7):49-49,55
著名记者穆青直到逝世才透露:“曾经感动和激励过72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一点难以发表,是彭真同志蒙难前夕巨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同志生前不让我们说这事……”1966年初,“文革”暴风雨已经来临。一天上午,彭真准时来到人民大  相似文献   

7.
“简直岂有此理!”随着一声怒吼,一只厚实的巴掌猛力拍在宽大的办公桌上,墨水瓶被震得侧倒一边,深蓝色的墨水汨汨流出,染蓝了平摊在办公桌上的一张1965年11月10日的上海《文汇报》。 拍案而起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彭真。引起他震怒的就是刊登在该日《文汇报》头版头条署名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以下简称《评》)。该文不仅公开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剧《海瑞罢官》的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捕风捉影别有用心地诬蔑吴晗“影射”现实,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名为“学术讨论”,实则蛮不讲理,字里行间杀气腾腾,令人不寒而栗! 这篇文章的后台一定是江青!几年来,彭真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排除和抵制江青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频频干扰和发难,因而得罪了这位急于在中国政坛“露峥嵘”的“中国第一夫人”。面对她的挑战,如果退却半步,任其为所欲为,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围绕着《评》,彭真与江青等人进行了顽强的抗争。  相似文献   

8.
提起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的英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郭建光的艺术原型是谁?1682年5月,在南京召开的一次党史工作会议上,谭震林同志一语道破了这个“谜底”。他说,《沙家浜》的斗争是真实的,“郭建光”现在就在台下,他的真名字叫夏光。夏光又名夏光者、夏光绍,现年80岁,湖南省武冈县天心桥人。1926年毕业于  相似文献   

9.
董保存 《党建》2019,(2):42-43
正现代京剧《沙家浜》曾经风靡全国,"沙家浜"和"阿庆嫂"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原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曾到沙家浜,写下了"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的题词。其实,现代京剧《沙家浜》中"十八棵青松"的原型就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二十集团军。"沙家浜精  相似文献   

10.
丁青 《前线》2013,(5):85-85
1988年,彭真曾到新疆视察工作。在一次厅局级干部大会上,他说:“今天,作为一个老党员,我想和同志们谈谈家常。”这次谈话后来被称为“一个老党员的家常话”,收录在《彭真文选》中,成为体现共产党人精神魅力的经典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大凡如今45岁以上的中国人,对《白毛女》并不陌生。它是与《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齐名的革命样板戏。在所有的“革命样板戏”中,江青过问得最少的就是芭蕾舞剧《白毛女》。可是,她不“问”则已,一“问”惊人,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漠不关心江青对舞剧《白毛女》无兴趣《白毛女》最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的原型是四川的宜宾地区的一个高山上的农民妇女。早在60年代初期的  相似文献   

12.
直到著名学者穆青逝世前才透露:“曾经感动和激励过几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一点不能发表,是彭真同志蒙难前夕巨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生前不让我们说这事……”1966年初,“文革”风暴已经来临。一天上午,彭真准时来到人民大会堂,要去西大厅出席一个座谈会。在步上楼梯时,他突然遇到正下楼的江青,便应付地招呼:“啊,你也来参加会?”江青像不认识彭真似的,把他上下打量了一遍,说:“你开会从来是不通知我的,我还敢来参加堂堂北京市长的会呀?看来,我们真不该在此相遇。”彭真站在楼梯上,沉稳地说…  相似文献   

13.
彭真同志逝世以后,中央给予高度评价。《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讣告》指出:’‘彭真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彭真同志是从山西成长起来的一代革命领袖,山西人民永远怀念彭真同志。(一)彭真,1902年生于山西省曲沃县侯马镇坯上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原名博慰恭,参加革命后,在严酷的地下斗争中曾使用过许多化名,1937年始用“彭真”这个在中国革命史上好烟生辉的名字。彭真同志有一个闪光的童…  相似文献   

14.
芦花飞绪     
走进深秋时节的雁呜湖,曾家喻户晓的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芦花飞荡,稻谷飘香,岸柳成行”的场景立即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15.
在阳澄湖芦苇荡中坚持战斗的36个伤病员之中,他职务最高,曾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领导责任。应该说,他也是《沙家浜》中郭建光的人物原型之一。实际上,他不仅为《沙家浜》物色了第一作者,而且也为《沙家浜》的创作成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然而,后来在关于《沙家浜》的人和事中,他却鲜被提及,您不想问一问其中的原因吗?  相似文献   

16.
2002年的北京现代史研究在平和中有稳健的进展和突出的实绩,这正符合了研究的规律。任何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扎实、严谨的产物,必然经过艰苦的创造和磨砺的过程。《彭真在北京》①、《彭真市长》②、《彭真年谱》(上卷)③、《世纪对话——忆新中国法制奠基人彭真》④、《北  相似文献   

17.
翻开《彭真文选》,可以看到很多讲“实事求是”的话:1944年7月18日:“这次大会我们采取的是实事求是的办法,搞清思想,把病治好。”①  相似文献   

18.
为纪念彭真同志诞辰100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了《彭真在北京》一书,于2002年9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66篇文章,分“业绩篇”、“研究篇”、“风范篇”三个部分,共45万字,是一部以彭真同志在北京工作时期的思想和实践为研究对象的文集。彭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研究他的思想和实践,对于了解和充实中国共产党历史,对于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  相似文献   

19.
《党的文献》2012,(2):123
为纪念彭真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前线》杂志社、市社科联、市中共党史学会拟召开"纪念彭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征集论文。一、主题:彭真与北京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早已像雷锋一样,成为老幼皆知的先进人物典型,几十年如一日地“感动”着“中国”。然而,人们不曾知道,由于中国当时所处历史时代的特殊性和政治敏感性,焦裕禄事迹的公开报道并非那么一帆风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的作者、著名记者穆青,直到逝世前才透露:“曾经感动和激励过几亿人的焦裕禄事迹,差一点未能发表;是彭真同志蒙难前夕巨手拍板,才使人们读到《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但是,彭真同志生前不让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