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综观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兴衰治乱周而复始,不外乎两种结局:一种是统治者励精图治,吏治清廉,使国家呈现出治世和盛世的繁荣景象;另一种是统治者沉湎享乐,吏治腐败,使国家呈现出乱世和衰世的败落景象。两种结局诱因多样,究其一点,即吏治清廉和吏治腐败。吏治清廉则开创文治武功彪炳于千秋的治世与盛世,吏治腐败则导致人亡政息遗臭于万年的乱世与衰世。政治清明吏治清廉:治世盛世的奠基石翻阅史书,纵观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在历史上曾闪耀于一时,被许多史学家称之为治世和盛世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时“贞观之治”…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腐败。”古今中外,凡繁荣昌盛之邦,励精图治之世,无不把吏治清明放在首要位置。吏治清明,则纲纪整饬,法度修明,事业兴旺;吏治腐败,则必然纲纪倒置,法度废弛,导致政亡人息。本文试就我国当前存在的史治腐败问题作一探讨。所谓吏治,在现阶段就是干部的选拔、使用和考核、奖惩等工作。吏治腐败就是指在用人方面存在的种种严重违法违纪问题。吏治腐败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一是买官卖官。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掌握的组织人事权,以出卖“官位”而谋取私利。他们把个人意志凌驾于组织之上,或…  相似文献   

3.
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国库空虚,关系匪浅,新皇帝岂能坐视?然而钱粮的亏空,又不简单地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各地亏空的钱粮到哪里去了?雍正看得很清楚:不是上司勒索,就是自身渔利,而户部的银子,则被皇帝和权贵们在“不借白不借”的心理支配下“借”走了(其实也就是侵吞)。这么多人来挖国家的墙角,国库还有不亏空的道理?由此可见,亏空关系到吏治,吏治又关系到体制,这是一个连环套。这个连环套上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封建社会的致治,莫不从吏治始。韩非认为“明主治吏不治民”。在封建帝王中, 唐太宗是最重视吏治的,把“选用廉吏”作为国家施政方针来考虑,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西汉昭宣中兴,也首先从吏治抓起。史称汉宣帝“厉精为治”,每拜刺史守相,必亲自接问,还常常感叹道,与之共安定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乎!”清初康雍乾盛  相似文献   

5.
明穆宗继位后,一面革除弊政,一面推行新政,即“施新”,他在登极诏书中将“施新”概括为“正士气、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等项,成为隆庆新政的纲领。“正士气、纠官邪”也就是抓吏治。穆宗十分重视吏治。他知道,治国决不是他一个人所能胜任的,必须靠各级官吏。因此,各级官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治国安邦的大事。而要抓吏治必须  相似文献   

6.
“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吏治清廉,可以兴国;吏治腐败,可以亡国。我们应该以史为鉴,深刻吸取历史教训,让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世代相传。  相似文献   

7.
清《东华录》云:“康熙年间有清官,雍正年间无清官。”此说虽有偏颇,但并非无据。康熙重“倡廉”,大力表彰清官,虽使一些贪官污吏漏网,却“表彰”出了张伯行、于成龙等一大批载于史册的清官廉吏;雍正偏“反腐”,倚重惩防措施,虽镇压了一批贪官污吏,却埋下官场风气渐衰的隐患。吏治腐败问题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痼疾,不仅令黎民百姓扼腕,也让最高统治者头痛。在对待腐败的态度上,出于对他们“家天下”的责任感,历代皇帝都防范得很严,也惩治得很重;但在整饬吏治的方式上,皇帝们中间却分出“重反腐”和“重倡廉”两类。明太祖朱元璋立重典、动严刑,…  相似文献   

8.
吏治腐败与社会道德批判——读《阅微草堂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希明 《唯实》2003,(7):82-84
《阅微草堂笔记》揭露了清王朝吏治腐败的五种表现 :一是官吏道德败坏 ,基本素质差 ;二是官吏贪酷 ,搜刮民脂民膏 ;三是办事不力 ,草菅人命 ;四是卖官鬻爵 ;五是尔虞我诈 ,互相倾轧。作为志怪笔记小说 ,作品设想由冥间鬼神或狐怪出面惩治贪官污吏 ,表达作者憎爱分明的道德批判倾向。小说言在“志怪”而意在“志人” ,对清代吏治腐败的道德批判作用 ,至今仍有其认识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而“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是从千百年兴衰存亡的政治历史中总结出来的治政之要。汉之兴盛是与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严明纪律、“汉初三杰”悉心辅佐联系在一起的。唐之兴盛更是与唐太宗李世民“三镜”自鉴、科举取仕、选贤任能联系在一起的。至清朝末年,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必然走到了它的尽头,我们只要翻翻《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洞察吏治之腐败、世风之没落,就不难找到答案了。深谙历史经验,善于以史为鉴的毛泽东,对于“吏治”之道极为重视。从延安整风到“三反”、“五反”,从“四清”、“社教”到“文化大革命”,尽管其政治意图和社会效果难以统一,但无疑都包含了整顿党风、澄清  相似文献   

10.
官商在封建社会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汉朝时就有大将军霍兴之子霍禹私营屠宰业和酒业。到了后来的一些朝代更出现了太子、后妃、公主都经商的现象。官员及其亲属子女经商主要依靠特权,经营有利可图的项目。另外,一些官商不惜以重金行贿,“交通五侯”,甚至“力过吏势”。“官商”也是吏治腐败的重要表现。在政治比较清明的王朝,对“官商”也加以抑制,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官商”始终是吏治腐败的一环。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指出:“历史卜的腐败现象,危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它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的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吏治旧时指地方官的作风和政绩。吏治优劣直接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和王朝统治的安危,吏治是国家盛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半年来,山西官场强震不断,山西省主动掀起了多次吏治整顿风暴。 2010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7天后,山西省委组织部推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6+7”组合拳。这项变革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近年罕见的,标志着山西吏治改革进入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清正廉明、奉公守法,是为官者的第一要义和基本素质。一位真正目光远大的为官者,应当懂得用自己的廉洁去获取名望。封建社会有作为的帝王和“明君”都懂得一个道理:吏治废弛,国脉不昌,改朝换代,亡无日矣。所以,他们振兴“纲纪”,整肃吏治,成就了一批清官和铮臣,如包拯、海瑞、于成龙、林则徐等。这些清官和铮臣,个个一身正气,震慑朝野,皇帝也畏他几分,更成了老百姓中代代相传的英雄。封建社会更多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贪官污吏。他们高官厚禄,翻云覆雨,尽享荣华,但下场总是可悲的,即便苟全性命,身后只会留下骂名。历代清官都是有…  相似文献   

14.
按照中央纪委“现阶段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与治理对策”课题组的安排,我们承担“政治原因与治理对策”的研究。从政治角度分析腐败滋生蔓延的原因,并找出治理对策,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通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一从政治角度看,我国目前腐败主要表现为吏治腐败、司法腐败和行政腐败三个方面。——吏治腐败。主要表现为任人唯“圈”,拉帮结派,以我划线;拍我者荐,媚我者选,  相似文献   

15.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本文拟就康熙的治吏之道作一粗浅的论述。康熙认为“吏治不清,民生弗遂。”(《清圣祖实录》卷14。下引该书,只注卷数)“民生安危视吏治”。(卷30)因此,为了治民安邦,康熙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吏治。第一,倡廉洁惩恶弊康熙时期官吏的贪蠹之风虽比明代大有好转,但仍然存在。为了杜绝此弊,康熙采取了从正面引导和严厉打击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康熙为了端正官风,曾多次下诏提倡廉洁之风,要求为官之人,“公忠体国,法己爱民,不受贿赂,不听嘱托,”严禁“妄行私派或额外苛索”。(卷15)为了减少官吏们的铺张浪费,他又多次下诏提倡节俭,要求“禁止奢侈而崇尚节俭”(蒋  相似文献   

16.
秋风过耳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7,(7):46-46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名副其实的女皇。执政21年间,加强吏治建设,整肃官场贪腐,被史学界评论为:既有唐太宗“贞观之治的绕梁余音”,又拉开了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先声序幕。  相似文献   

17.
孙兵 《学习月刊》2009,(13):54-55
雍正朝吏治澄清,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历来为史家所称道.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雍正帝重视吏治.知人善任.得益于其运用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用人之道。所谓“用人之道”.是雍正对官员的拣选取舍之际.依循的某些原则,讲求的某些目标。雍正《朱批谕旨》中包含了大量其用人行政的言论与实例的生动史料.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曾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历史上的腐败现象,为害最烈的是吏治的腐败。由于卖官鬻爵及其带来和助长的其他腐败现象,造成人亡政息、王朝覆灭的例子,在中国封建社会是屡见不鲜的。这种历史教训很值得我们注意。”近几年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大了惩治吏治腐败的力度,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严肃查处了一批卖官鬻爵的典型案件,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少数县(市)委书记卖官鬻爵现象依然存在,并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党干部队伍的形象。因此,解决这个问题成了解决吏治腐败问题的关键。本期聚焦就这一现象发生的特点、成因、危害及其对策编发了一组文章,旨在警钟长鸣,引起大家对这一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正帝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他45岁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熟、最年富力强的一位帝王。雍正当朝以后,承上启下,兴利除弊,整顿吏治,猛刹贪风,奖惩分明,任贤用能,革除污吏,他反复强调,官吏的操守如何是治国的根本,“吏治不清,民何由安”。为此,他大力提倡“廉洁爱民,奉公尽职”。雍正强调廉政,是针对康熙朝后期官场的种种弊端而发的。康熙晚年由于实行仁政,政宽事省,吏治败坏,尤其是上下贪污纳贿成风,致使钱粮短缺,府库空虚。雍正登基之时,即雷厉风行地接连颁发11道诏令,严谕内外大小臣工,“奉公洁己,勤于职…  相似文献   

20.
今日之中国,许多领域都未能幸免于腐败之祸,一顶“最大的腐败”的帽子,就曾分别戴在“吏治腐败”、“执法腐败”、“司法腐败”头上。据新华社消息,辽宁省沈阳市55万市民投票参与评议行风活动,在30个重点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