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少文 《桂海论丛》2015,31(3):37-41
"焦土抗战论"是李宗仁在抗战时期提出的系统抗日救国主张,反映了他在军事理论上所具有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李宗仁的抗日主张是在全面客观地考察了抗战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运用发展观端倪出战争的发展规律并推断出中日双方力量必然在战争进程中要发生变化,并提出了抗日是一个长期的发展变化过程,从而科学地预见到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的消耗战。他把中日战争过程区分为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总攻阶段,并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制定了"焦土抗战"的抗日战略和战术。李宗仁"焦土抗战论"的哲学思想对于当时中华民族树立抗战必胜的信心,对于推动广西抗战和中国人民积极投入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瑞君 《传承》2010,(6):52-53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的论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两个决不会"则是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科学认识"两个必然",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统一起来理解,从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整体性上来把握,与时俱进,结合当代社会实践分析研究,才能理解"两个必然"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两个伟大革命论",包含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即共产主义事业是伟大社会革命,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搞好党的建设,搞好党的建设必须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论"展现了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之间的理论、历史和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使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革命论"得到了系统化、体系化的理论呈现。  相似文献   

4.
张辉 《桂海论丛》2004,20(3):41-43
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建国后,毛泽东先后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理论,两大理论构成了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不同时期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国际统一战线思想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一思想在国际政治和中国对外关系两个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其也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强调中产阶级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稳定器",形成了中产阶级"社会稳定器论".考察"社会稳定器论"产生的理论渊源和时代背景以及中产阶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发现中产阶级并不总是具有稳定社会的正功能,中产阶级也会引发社会冲突,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正功能;相对于社会稳定和冲突,社会和谐才是更高的社会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两个伟大革命论",包含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即共产主义事业是伟大社会革命,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搞好党的建设,搞好党的建设必须进行党的"自我革命"。"两个伟大革命论"展现了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之间的理论、历史和实践之间的逻辑关系,使马克思主义"两个伟大革命论"得到了系统化、体系化的理论呈现。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自1848年诞生150多年以来,其核心理论"两个必然"思想一直在接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检验,当前,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在稳定中发展,而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对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怀疑。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正确认识"两个必然"思想,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必胜的信心,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和丰富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治党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在领导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过程中,以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发展了毛泽东党的管理思想,形成的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党的建设的理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邓小平和历届党中央在党的建设问题上的基本观点。邓小平的"治党论"主要内容包括:治党根据、治党任务、治党途径。"治党论"还强调要在治党过程中处理好几方面的辩证关系:一是虚与实的辩证关系;二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关系;三是宽与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产阶级"稳定器"理论是一个来自西方文化话语体系的理论分析框架,只是从一个角度或一个方面论述了中产阶级的社会作用,虽具有一定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闫文娟 《传承》2012,(6):4-5,8
人是社会建设的主体,人的素质体现着社会建设的发展程度。改革开放后,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邓小平充分认识到人的作用,特别是人才的作用,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富于创新精神的"四有论"思想,培育了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的"四有"新人,体现了现代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站在和平与发展的历史高度,赋予了邓小平培育多元社会建设主体以新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十二五"规划对"四有论"思想提出的新方向,对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在遵循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基础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于新时代"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实践命题,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在思想理论层面丰富拓展了"人民"话语体系;从社会生活领域深化拓展人民主体地位;在治国理政活动中充分拓展人民主体作用;在新的历史规定性内容中具体拓展人民主体利益。  相似文献   

12.
二战之后,由于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对其阶级结构的变化发生了很大的影响,使阶级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西方学者出于自身理论的需要,提出了“中产阶级论”,认为,“无产阶级正在消失”,整个社会已经或正在“中产阶级”化了,形成了“没有对抗的社会”等等。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没有一个“中产阶级”?本文试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休谟道德评价理论中的“非动机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休谟伦理学思想中的道德评价理论,有些国内学者认为休谟有动机论倾向,而在休谟本人的早期文本《人性论》第三卷《道德学》之中,也不乏对"动机"甚至"善良动机"的论述。休谟的道德评价理论中并没有什么动机论倾向:一、休谟道德评价理论的初步提出就与动机论不兼容;二、休谟对正义之为德性的论证与动机论不协调;三、休谟道德评价理论的完整提出与动机论相冲突。  相似文献   

14.
董长城  敖翔 《传承》2011,(30):67-69
"利维坦"作为霍布斯式主权国家学说的代名词,在政治思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利维坦"是霍布斯社会契约论的产物,因此有必要从契约论的视角对"利维坦"加以研究。按照契约论的一般理论结构,将从契约的基础、契约的缔结两方面去考察"利维坦"诞生的必要性、合法性。在经过以契约论为线索的分析与研究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旧时代冲突在"利维坦"上打下的烙印,对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研究提出新的问题,并指出研究"利维坦"对于现代国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柳菊兴 《理论月刊》2008,(4):10-11,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一篇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旗帜论".十七大"旗帜论",对于我们党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不断胜利走向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重要的政治理论意义,主要体现是:它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升华,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重要思想理论武器,同时也为我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拓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两型社会”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为中部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赋予试验区的创新权远比有限的资金、项目更重要,制度创新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两型社会"制度创新中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矛盾论》与《实践论》不仅即时地指导了中国革命的实践,而且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但是"两论"的独创性与理论创新在国内外有不同的说法,或质疑其是否为毛泽东所作,或从内容上辨析"两论"在何程度上有创新。但不可否认,"两论"是从革命实践到理论总结的一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跨越论"思想更是这一理论的核心内容。虽然"跨越论"论及的主要是特定时期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但它内涵的历史发展思路和科学方法论原则,对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本文试图重新勘探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思想的本意,回溯这一问题的历史作用,并进一步挖掘其当代理论及现实意义,从而明确认识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和艰巨性,以更加自觉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9.
程萌 《学习与实践》2023,(3):121-129
“奇点”是当前分析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影响的重要理论框架。它通常用来表示人工智能将以指数级的增长速度打破人类与机器之间界限的巨变情形。而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尽管近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形态与从手工工具到机器再到人工智能的生产方式变化有紧密联系,并且人工智能在19世纪机器体系替代人的体力器官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展现出替代人的脑力器官的演变趋势,但它在实质上难以获得人之为人的能够自我反思和自我决定的主体性意识。基于此,马克思从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形态变革之间内在勾联的角度所总结的“两个决不会”与“两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规律在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科学价值。这即是说,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带来的并非“机器是人”的“物种奇点论”,相反是使超越资本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成为可能的“社会奇点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宣言》过去160年了,在对"两个必然"实现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割裂了"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辩证关系而孤立、教条、机械的认识"两个必然"的思想。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一些人断言"两个必然"过时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走了曲折的道路,甚至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或失败了,更使一些人动摇了对社会主义必然趋势的坚定信念。因此,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科学认识马克思关于"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及其辩证关系。"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两个必然"的补充、丰富和发展,更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揭示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是长期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