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读图时代"其实是凭借媒体而制造出来的文化幻象,是依靠想象而催生出来的理论神话."读图时代"从营销手段提升为学术话语,显示了传媒时代的言说方式对当代人文学术研究的影响日益加深.但是,"读图时代"的学术化历程为我们揭示出学术话语的传媒化问题.传媒利用自己的媒介优势不断地设置各种议程,不仅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对人文学术的研究产生了影响.在当前的人文学术中,不断出现所谓的"热点话题"、"学术关键词"等现象,其实正是传媒时代议程设置的文化逻辑和运作方式内化为当代学术生产方式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图时代"可以被视为传媒时代学术生产的一种镜像.  相似文献   

2.
刘倩 《电子政务》2013,(9):14-19
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自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约翰·金登提出的多源流理论是被广泛运用的分析政策议程设置过程的理论模型,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可就自媒体在政策议程设置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通过对自媒体的运用,公众可以主动介入问题源流的建构;自媒体为多元化主体参与政策备选方案设计提供了良好渠道;自媒体有助于舆论快速形成并广泛扩散,从而激发起国民情绪,推动政策议程设置的进程;自媒体还能够促使焦点事件不断出现,为政策之窗的开启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网络时代的传播环境中,舆情管理的生态系统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改变,公安机关对涉警舆情的引导已不能凭借简单的“议程设置”.如何适应并主动把握传播环境中出现的种种变化,“在变化塑造自身之前创造变化”,是进行有效的舆情管理、促进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关键.强调个人议程、群体议程与社会议程关系的“议程融合”理论更适合于探讨当前网络时代的舆情引导.由此,公安机关首先应积极关注公众的“引导需求”,及时提供适当的信息源;其次,充分借助“议程融合”理论中议程设置的“两个层次”,善于建构引导“框架”;再次,注重意见领袖在舆情引导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政策议程设置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立法进程为例,分析网络时代公民自媒体(微博客等)激活政策沉淀、助推焦点事件、触发公共政策议程的现象。采用过程追踪法并结合案例讨论,探讨网络时代由焦点事件触发的中国政策议程设置机制。基于媒体—公众—政策议程的经验模型和焦点事件理论,构建了网络时代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机制模型,揭示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由传统"自上而下"、单向性方式向"自下而上"和交互性方式的转型趋势,提出政策议程设置的"自媒体触发模式"。  相似文献   

5.
正议程设置能力是衡量舆论引导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从一个较长的周期来看,议程设置的作用更加明显,它最能体现新闻媒体的立场、情怀、意志和目的,是媒体做好舆论引导的有力武器和抓手。议程设置理论是由美国学者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的,他认为,媒体对受众的影响不言而喻,强大的议程设置能力不仅决定了公众"看什么",而且对公众"怎么看"也起着无形的引领作用。媒体人要加强议程设置能力建设,坚守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利益,掌握新闻报道节奏,丰富议程设置技巧,以管用高效的议程设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周鸿 《湖北社会科学》2007,(12):181-183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议程设置"功能,参与了构建现代信息环境,并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与传统的大众传媒"议程设置"效果不同,新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功能的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眼于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成果议程设置理论,从“民生新闻”兴起的角度,阐释政府议程的设置、媒体议程的设置和公共议程的设置三方的良性互动以及这种互动体现出的传播效果的积极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虚假的让渡——浅议当前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的主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传播在整个大众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网络的特性也让许多传统的传播理论在这里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着网络上主动性日益增强的受众,网络媒介似乎已经不再具备议程设置的可能,而是将议程设置的能力让渡给了一般的受众。但是网络和受众的特点决定了这样的让渡仅仅是停留于表面的虚假现象。  相似文献   

9.
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媒体设置取得诸多成效,但也凸显出正负面议题设置不均衡、金牌报道议题设置较多以及各级官员媒体执政观念差等问题。政府应注重危机传播效应,加强负面信息疏导理论应用;要提高负面报道耐受能力;加强各级政府官员的媒体执政观;媒体议程设置应实现从"金牌"到"人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罗珍  ;徐建军 《求索》2014,(6):187-190
网络媒体出现后,议程设置理论一度遭到质疑。但议程设置效果并没有消亡,对优化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环境有重要的理论指向和现实意义。在网络媒介环境下,应以议程设置理论新的发展态势来指导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建设。学校首先应该关注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提升高校议程设置能力;其次加强学生教育,扶植意见领袖,提升学生网民自身议程设置能力;再次加强议程联动,提升议程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的不公遭遇,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体育领域中缺乏话语权,这主要是中国体育话语质量不高、话语传播效果不佳、议程设置能力不足等主观原因与西方的刻板偏见、西强中弱的国际体育格局、中国体育传媒的弱势地位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制定应对方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体育国际话语权战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体育外交话语体系;打造话语平台,创新体育话语表达模式;扶持华人华侨社团,资助华文媒体建设;抢夺话语制高点,提高议程设置能力;打造体育外交学科,建设体育外交人才队伍;加强人员往来,加大招收留学生规模;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交流"逆差"。  相似文献   

12.
主题宣传是宣传活动中重大的时代课题,是新媒体时代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以议程设置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宣传实践,从传播和宣传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出发,在受众、媒体、企业等群体中调研主题宣传的宣传实践效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宣传主题、宣传策划、宣传手段等方面提出新媒体时代主题宣传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军电视军事新闻宣传传播效果的优化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初期探索,侧重于规范和定位传播要素;成长前行,自觉运用"魔弹论"与"议程设置"等传播学理论提升传播效果;走向成熟,重视"意义构成"理论的运用,取得了艺术和政治双方面的"强大效果".目前的创新发展,要求直面"社会分化"与"传播效果沟"等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4.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议程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议程设置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议程设置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对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性偏离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15.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议程设置与政府形象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尚 《前沿》2011,(5):158-160
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度破坏性使政府网络形象面临困境,形成了网络空间的政府舆论危机。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对网络媒体议程的设置、回应与引导,形成对政府形象网络空间的主导,提升网上政府形象传播,构建能够充分体现主流价值的和谐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自媒体时代,衍生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意见领袖的新兴社会群体——自媒体意见领袖,他们凭借自身的特点在议程设置、舆论引导、政府决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了有效识别自媒体议程设置中的意见领袖,从议程设置的客体显要性与属性显要性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以传播度、覆盖度、活跃度、认同度为主要测量指标的意见领袖识别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情感极性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在此基础上以"红黄蓝虐童事件"的微博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加强自媒体意见领袖引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梦珂 《传承》2014,(4):96-97
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临机遇也迎来挑战。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需要构建科学的传播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活动,培育综合型理论传播人才,同时大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要善用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实效。  相似文献   

18.
王晨艳  李奎刚  曹源 《传承》2014,(12):87-89
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网络冲击、东西方思想的激荡都对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造成不利影响。借鉴传播学的受众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播受众主体的大学生在接受该理论体系时的预存立场、选择性行为等。借助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吸引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的注意、干预其认知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已渗透进现代社会并对高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在高校传统育人方法实效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借鉴和利用现代资讯手段,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提高教育实效。在新媒体语境中借助议程设置理论、熔炉理论、舆情监管、培养媒介素养等可构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坛》2010,(8):47-47
<正>《人民政坛》编辑部:在今年年初的市人代会上,不少媒体聚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房价、劳资冲突等问题,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这些事关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报道,一时间会场内外,人大代表、普通老百姓都在关注这些问题。我在接受一些媒体记者采访时,被问及的也大多数是与这些有关的问题。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媒体议程设置功能吧。人大代表在同媒体打交道过程中,应如何对待媒体议程设置这个问题?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