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的实质是权力的滥用,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反映了对权力监督的失控。在惩治和防范腐败的监督机制中,群众监督是国家监督制度的基础,具有其他监督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再论权力腐败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腐败是权力的非责任化和权力的权利化。权力腐败的本质是剥削 ,这种剥削是通过追求最大化的“非生产性利润”而形成权力资本实现的。遏制腐败 ,可以从权力成为“寻租”、“设租”对象的诱因 ,即权力不当干预或进入市场 ,导致权钱交易腐败现象恶性发作上去认识。也可以从经济分析法学的角度 ,即通过成本分析进行遏制 ,因为权力腐败都是需要承担风险和支付成本的 ,只有国家法治措施达到腐败成本大于腐败收益时 ,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权力的腐败。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腐败现象。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的、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腐败现象的蔓延,往往影响社会的稳定,给政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为此,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开展反腐败斗争。本文试对腐败与杈力的关系、腐败成因及反腐对策进行探讨。一、腐败与权力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法治领域一直是权力腐败现象的"重灾区".提起法治领域的腐败,人们通常会本能地想到"司法腐败"这一众矢之的.诚然,司法腐败的确是权力腐败在法治领域的重要表征,不过,颇具隐蔽性的立法腐败也是不容漠视的权力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5.
论腐败现象的法制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腐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必然选择。实行依法治腐败必须营造有利于遏制腐败现象的良性法制生态,逐步消除现行法律中导致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恶性生态因子。在当代中国法制中,自由裁量权设置过多且缺乏必要的监控程序,利益冲突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权力行使中大量存在而未能得到有效的排除,在权力结构上过于集中而缺乏分权和监督制约,权力运行中透明度较低,对腐败现象的法律容忍度不降反升,构成了五大恶性生态因子。本文在分析其与腐败现象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一部分析权力腐败及其整治的好书——简介林吉吉著《权力腐败与权力制约》李步云如何遏制与整治现今社会上的种种腐败现象,是我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重视和关注的问题,是摆在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在各种社会腐败现象中,权力腐败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辽宁省沈阳市原市委副书记、市长慕绥新和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向东分别伏法,以及同案的其他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人们欣慰地看到,历史是无情的,法律是公正的。人们在痛恨贪官污吏,斥责社会腐败现象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国家在社会转型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过程中权力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遏制权力腐败的恶性蔓延。本文以“慕马”案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试图找出权力腐败的根源,并提出积极的对策,以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8.
腐败行为,其实质是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是公共权力的商品化。腐败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反社会并危及统治秩序的行为,它是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文化进步的陷阱,腐败现象泛滥会导致社会长期处于紊乱、停滞、低效的状态,危及执政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故在各种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9.
费杰 《行政与法》2007,(9):68-69
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反腐败是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要采取防范、制约、监督和惩处并举的原则,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10.
预防政府腐败,制度是最根本的保障。目前预防政府腐败的制度体系还不十分健全,不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政府腐败现象的发生。当前,需要完善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制度,构建预防政府腐败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国外从政道德立法的趋势和内容薛木铎,崔扬腐败是国家权力的伴生物,迄今为止世界各国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它的困扰。近些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对腐败现象的治理明显加强。治理措施涉及到对腐败的预防与惩治的各个环节,而加强廉政立法,特别是制定和健全国家公职人员从政道德...  相似文献   

12.
"权力产生腐败,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已成为不争的真理,可见腐败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从公权力产生之日起就相伴而生的,所以腐败本身并不可怕。但法官腐败又与其他腐败不同,司法一直以来被视为保障公民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司法的公正与独立是公民对一个政府的信任底线。本文从解析司法腐败的成因入手,有针对性地探究根治司法腐败的有效路径,同时对中国司法制度建议发表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13.
权力腐败及其法律规制□梁德超众所周知,腐败是一种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腐败现象,因而,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不断揭露腐败丑闻并与之斗争。历史早已证明,太平盛世,国泰民安,若领导者不能居安思危,而兴...  相似文献   

14.
法定权力与权力法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下,无论是行政管理中的腐败、司法腐败还是执法乃至立法活动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归根结底都不外各种法律授予的权力的腐败,例如行政管理权的腐败、司法权的腐败,等等。对此权力腐败,应取何种对策?一些学者提出了权力的监督、权力的制约、权力的罢免等遏制措施,我们认为,对此系列措施的动态化运作,实质上是一个法定权力的法治化问题。一、法定权力与权力法治化的概念诠释法定权力,指特定的机构或者个人根据法律、法规授权获得的、对确定范围内的人与事的支配、影响能力。所谓法定,首先指宪法的规定,包括依据宪法精神制定的法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大学中权力腐败现象的存在与蔓延 ,要求大学必须依法管理。大学腐败同样是权力腐败 ,需要改革以解决权力制约的问题。同时大学法治建设也需要以权利保护为宗旨 ,并实现规则治理。  相似文献   

16.
人走茶不凉:无所不在的“影子腐败”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走茶凉”,是对官场生态的一个形象比喻,意指当一位宫员失去其权力时,也将立即失去由权力带来的各种其他好处。但是中国近期的一些腐败现象却意外地打破了这一常规,许多在位时低调的官员在退休之后反而在政、商两界混得更加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7.
腐败与行政管理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因子。从起源看,两者的实施和完成都依赖于公共权力,公共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是两者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从存在范围看,两者都存在于政治领域,与政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从后果看,两者都会对公共利益产生重大的影响,不同之处在于腐败必然损害公共利益,而行政管理以维护公共利益作为其终极目的。这些共同因子的存在使行政管理与腐败现象之间产生了某种共性,也使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研究腐败现象成为一种可能。从行政管理学的角度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应主要围绕公共权力来进行。有些腐败行为是行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权力腐败现象较为突出,这既是权力内在的寻租冲动,同时更是权力制约体制失灵的结果。另一方面,刑罚介入力度不可谓不严厉,但腐败并不因此有所收敛。必须正确定位刑法和刑罚的功能。刑法首先是一部律法,只是具备法律的功能,不能超出法律的功能去苛求实现法律领域之外的目的。其次,刑法只是一部部门法,不能超出部门的意义去实践非刑事法领域的功利。权力腐败的消除是社会发展和综合治理的结果,刑法只是其中的一道关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越来越明确.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向腐败,是因为世界观发生了扭曲.错误的世界观必然产生错误的权力观.事实上,腐败现象的蔓延,与一些领导干部错误的权力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权力观是领导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直接关系到一个领导者如何看待权力和使用权力的问题.如果一个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他就会自觉地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相反,如果形成了错误的权力观,那他必然要以权谋私,导致腐败.因此,防止权力腐败,必须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我国,正确的权力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监督的核心是权力,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因此,完善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是防止腐败现象不断滋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