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取保候审的执行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1.取保候审的决定与执行衔接渠道不畅表现之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后,决定机关不通知执行机关,直接与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联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派出所不掌握其被取保候审的情况,无法对其执行监督、考察,形成决定机关与执行机关都不管的局面,致使被取保候审人完全处于失控状态。这种现象在公、检、法三机关决定的取保候审中皆有存在。有的犯罪嫌疑人在甲地犯罪被取保候审后,又到乙地重新犯罪,再次被取保候审,而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派出所对此却一无所知;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便杳无踪迹,音信全无。表现之二,决定机关虽然通知了执行机关,但法律手续不完备。如采用电话、写信或传真等方式通知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保证金主要存在于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及缓刑执行过程中。而取保候审保证金制度是指公安、司法机关依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在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时,责令其交纳一定数量的金钱,以保证其在被取保候审期间不逃避或妨碍诉讼程序的进行,并随传随到的一种法律制度。①但因该项制度设计不够科学,配套措施不甚完善,致使其适用实效并不理想。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中第六十四条至第七十一条对取保候审的适用主体、被取保候审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明确规定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但对公安机关直接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强制措施,是否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未作规定。笔者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应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直接作出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决定后,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  相似文献   

4.
取保候审是公安司法机关为了防止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审判而责令其提供担保,保证随传随到候审不误的一种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阜南县人大常委会在司法监督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坚持依法监督,促进了司法机关自身建设和公正司法,深受群众好评。督促监管“六种人”“六种人”系指被判决管制、缓刑、剥夺政治权利、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决定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阜南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过多次调研,发现司法机关对这  相似文献   

6.
刑事诉讼法规定:“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根据上述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逮捕、羁神以后,可以依法转为取保候审。虽然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是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同时也规定了公安机关是取保候审这一强制措施的执行机关,但是对于应由哪个司法机关来行使捕后转取保候审的决定权,刑事诉讼法却未做明确规定。对此,笔者认为,除人民法院依法决定逮捕的应由人民法院决定之外…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公诉案件当事人和解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真诚悔罪的基础上,通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提供特定服务等方式,取得被害人谅解后,在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基础上,由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轻缓化处理的制度.[1]该制度运行多年以来,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加害人与被害人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修复了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被害人难以得到补偿或赔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逮捕是一种并非由司法机关单方意志决定的策略行为。是否适用逮捕取决于司法机关与犯罪嫌疑人双方的博弈。目前逮捕率过高在于逮捕是博弈中犯罪嫌疑人占优条件下的次优选择。监视居住和人保方式的取保候审并非理性的选择。财保取保候审中最小保证金数额是司法机关发现查获嫌疑人妨害诉讼的概率和犯罪嫌疑人妨害诉讼最大可能收益的一个函数。降低逮捕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148问答     
什么是取保候审? 【问题】一位女士十七岁的儿子与人合伙盗窃自行车被抓起来了,现在通知她要取保候审。她不清楚取保候审是怎么回事,于是打电话咨询我们。 【解答】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  相似文献   

10.
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取保候审的规定,构筑起了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框架,特别是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使取保候审的立法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拟就司法实践中遇到的几个问题略陈一管之见。一、取保候审是核准主义还是严格准则主义核准主义,也称许可主义或审批主义,指在申请取保候审时,除了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之外,还须经公安或司法机关审查批准。也就是即使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取保候审的条件,也不一定就能被批准取保候审,最终的决定权属于公安或司法机关,由审批机关作实质审查…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有一起交通肇事案,犯罪嫌疑人(女,在哺乳期内,被取保候审)负主要责任,致一人死亡。由于没有达成民事赔偿协议,被害人近亲属强烈要求严惩犯罪嫌疑人,不同意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  相似文献   

12.
由于法律对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改变羁押处所时,是否应当及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没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实践中,一些侦查部门便以此为由,对被逮捕的人改变羁押处所后,不将变更后的羁押处所通知被羁押人的家属或者单位。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悖立法原义。首先,不利于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刑诉法第九十六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  相似文献   

13.
在刑事法律关系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是一对矛盾结合体。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侵害的程度,决定其自身受刑罚处罚的轻重;同时,被害人自身的过错, 也影响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罚轻重。所谓被害人过错,是指由于被害人自身的故意或过失行为, 对于犯罪行为的产生、进行以及  相似文献   

14.
黄文昌 《法制与社会》2012,(10):126-127
检察机关受理提请审查批捕案件后,会提审犯罪嫌疑人,听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及辩解。在对犯罪嫌疑人做出批准或不予批准逮捕决定后,公安机关都会向犯罪嫌疑人宣布。但同样是当事人,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参与者,切身利益相关人,被害人在该阶段的知情权没有相关法律予以明文规定,可能造成被害人缠访、缠诉事件,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鉴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特殊地位以及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应通过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知情权保护机制来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今年6月23日,公安机关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一起盗窃、销赃案的5名犯罪嫌疑人。案卷注明5人已被刑事拘留,现押于看守所。审查批捕办案人员到看守所核实销赃犯罪嫌疑人于某时,得知公安机关已于6月25日将其取保候审。请问:公安机关提请批捕后又将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行为合法吗?陕西省华阴市人民检察院郭华玲郭华玲同志:刑事诉讼活动中,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何种强制措施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和案件的不同情况决定的,而且可以随情况的变化而变更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可能产生不同结果:经讯问发现不…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最近,我院在审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一些共同犯罪案件时,将其中证据不足或者犯罪情节轻微的部分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没有做任何结论),而只对另一部分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请问,我院的做法是否正确?安徽省霍邱县人民检察院李理李理同志:根据刑诉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司法机关在办理案件时,可以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不同的强制措施。共同犯罪案件的案情一般比较复杂,涉及多人,各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被采取的强制措施也会不同。但是不论采取何种强制措施,司法机关均应在法定时限内对全案进行审理,一并作出处理决定0一…  相似文献   

17.
在目前国内有关刑事和解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中,均存在着过度抬高被害人地位的问题,似乎只要被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案件就可以无条件地适用刑事和解。而从本质上讲,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和解协议能否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并导致量刑上的从宽处理,既取决于被害人有无刑事实体处分权,也受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被害人的谅解并不是刑事和解的核心要素,应当重视犯罪客体在刑事和解中的价值,它决定着被害人刑事实体处分权的有无与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取保候审申请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羁押之后,其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依法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变更为取保候审措施时所出具的法律文书。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司法机关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与其他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拘传、拘留、逮捕)相比,有以下特点:第一,人身有比较大的自由。被取保候审的人与被监视居住的人相比较,虽然都属半自由状态,但被监视居住的人只能在其居所范围内自由活动;而取保候审的人,其活动范围要大的多,可以在所辖市、县范围内自由活动,经过批准,还可以在一定时间之内离开所居住…  相似文献   

19.
一、轻罪不捕直诉的概念与类型 轻罪不捕直诉.是指公安机关对于轻罪的犯罪嫌疑人不经提请批捕程序,采取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措施后直接移送起诉,或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轻罪犯罪嫌疑人作出不予逮捕决定,犯罪嫌疑人被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后移送起诉的一种非羁押性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20.
刑事责任年龄是刑法所规定的行为人实施刑法禁止的犯罪行为所必须达到的年龄,是犯罪主体的客观构成要件。司法机关审查与判定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直接关系到对其有无刑事责任的确定,以及是否从轻或减轻处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审查判断往往面临不少证据上的难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能力的审查认定,从而容易导致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对司法认定的异议,延迟了案件的诉讼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