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孙亮 《唯实》2009,(4):13-17
国内哲学界在“论坛哲学”的个性化过程中,研究范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对其追问,“论坛哲学”自身仍旧存在着合法性问题。以“论坛哲学”的个性化直接转接到“讲坛哲学”中使其个性化,越来越成为国内高校哲学导论课程设置的特点,但由于作为根基的“论坛哲学”合法性存在问题,必然导致“讲坛哲学”个性化遮蔽掉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问题。重新思考“论坛哲学”与“讲坛哲学”的辩证关系,试图在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中促进“讲坛哲学”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马俊峰 《唯实》2010,(8):64-70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合法性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内西方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也势在必行。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散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还处在构建之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现成思想体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对“是否存在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表示质疑。解决此问题,需要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否有一个政治哲学分支”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林娅  王多吉 《新视野》2006,1(3):9-11
从时代问题与哲学反思的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命题不仅成为一个哲学问题,而且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进程的前提性问题。对这一命题进行追问和反思,审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回归马克思”的过程中,与对“生产哲学”的研究一样,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活哲学”领域的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所进行的生活哲学研究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学术生长点。十余年来,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与日常生活世界理论的关系,以及“生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对已往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价,将有助于研究向“学理性”和“现实性”的双向度深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问题城”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现实取向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研究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六大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与合法性问题;(2)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如何走向可操作性实践?(3)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可能?(4)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关系如何?(5)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如何?(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进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在始终立足现实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话语、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文化话语的内在同一的基本方法、原则与取向,提高学术水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姜喜咏 《学习论坛》2009,25(3):55-58
当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推进过程中,有几对"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世界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现代化的关系.这些"关系"及其定位问题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拓展、深化的基础性前提性问题,对它们的理解和回答,特别是学术上的定位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理建构的路径、目标、体系和结构,因而需要展开积极深入的讨论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最根本的一条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涉及许多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本文主要想从哲学史的角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来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这个问题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一切旧哲学、与一切非科学的哲学的根本区别,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运和前途,因此不能不说清楚。  相似文献   

8.
鞠德峰 《理论学刊》2002,40(6):87-91
哲学在本质上是善于从人与客观现实世界的相互关系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智慧。传统形而上学将哲学置于与客观现实世界相隔绝的纯抽象化“本体”追问中探寻世界的意义和目的 ,最终遭到了“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的实践唯物主义路径是以人类实践不断生成发展的客观现实世界为立足点 ,以不断地变革现实世界为目的 ,强调真正的哲学提问和解答应当是人类实践地改造世界的现实回声。“为历史服务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意识的鲜明特质 ,并且对当代全面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新见解施一青在《哲学研究》第5期上发表题为《哲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码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上的一些观点提出质疑。他指出,近年来广泛流行于我国哲学教科书和报刊上的一种观点;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另一种观点: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括为关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科学, “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而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相似文献   

10.
黄龙保 《求是》2005,(15):31-33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战略决策。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或基础。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应有之义,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要求。广大哲学工作者应该着眼于新的形势、立足新的实践,捕捉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哲学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说过,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人类“…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紧紧相连。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秉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批判、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在批判中创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问题的讨论渐成热点.哲学研究范式,不应该是解释性的理论独白,而应该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和现实实践两个维度、面对哲学功能实现形式的理解.当前,哲学界流行的各种范式,都存有忽视实践、淡化功能的弊端.在功能引领哲学发展的趋势中,哲学范式研究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功能的实现方式,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东  林锋 《理论学刊》2006,(9):53-58
2005年国内学术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围绕创新这一主题,形成了五个重要的哲学创新生长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全球化与唯物史观创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和关注.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哲学的真实含义,进而以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性的方式"介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于当代中国现实的巨大理论功能.  相似文献   

15.
王金福 《理论学刊》2007,1(10):41-45
在现代西方解释学和哲学合流的学术背景下,我国有些学者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诠释学"理解,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现代思想史上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不是解释学和哲学的进步而是退步,解释学的哲学化是解释学的越界,哲学的解释学化是哲学的退缩和唯心主义化。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看,解释学的哲学化和哲学的解释学化没有逻辑通道,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学化会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化。  相似文献   

16.
哲学创新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话语,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实现其真正走向创新的重要前提。这既需要我们回到文本,寻求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精神的当代确认,也需要保持学科上的高度宽容以及方法论上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互化的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思想方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具有一致性,它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基本的具体的哲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庄友刚 《理论学刊》2012,(6):70-74,128
当前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存在三个基本的困境或问题:第一个是理论创新的价值取向与哲学特质、本性之间的悖谬;第二个是理论创新的目标要求与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质之间的分裂;第三个是马克思哲学推进的世界历史基础与中国社会现实基地之间的差异.这种困境可以归结于马克思哲学理论创新中的狭隘政治实用主义,实质反映的是普遍与特殊、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之间的关系.只有保持深度的问题自觉,中国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创新才能真正走出和摆脱这种迷茫和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19.
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合法性理论,以其独具特色的政治观、阶级观和国家观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政治存在作出了政治本体论层次的探讨,超越了以往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的合法性论说,真正实现了政治合法性理论的科学化和革命化。统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合法性理论,其基本观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即政治合法性的三个评判标准:生产力标准、民主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研究中,瞿秋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家。他第一次系统地传播了唯物史观的全部内容,第一次把辩证唯物论介绍到国内理论界,系统传播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内容,第一次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瞿秋白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哲学不足是历史造成的,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承先启后的杰出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