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马克思逝世后的19世纪70年代至今,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跌宕起伏.受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影响,马克思主义研究越来越偏离马克思的本来意图——关于“颠覆人与物质异化的事实”以及“人类真正的解放”.因此,不应一味地反复诠释马克思主义,企图使之完美无瑕;而应恰当地运用它,并使之成为实现共产主义道路的指南针、路标.这样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真正具有其跨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人的观点和实践观点的根本缺失,通常人们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认识,往往只注意到它的物质特征和理想性质,而忽视了其本身的人性内涵和实践特征,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认识的简单化、片面化以至功利化的倾向。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不仅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理想,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而且还是人本身发展及其本质实现的一种理想境界,是通过实际手段实现实际目的的一种最实际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一种劳动幸福论。他认为唯有"自由自觉"的劳动才是人类幸福的唯一源泉。幸福是社会整体良好状态的体现,是人们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基本特征,而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异化劳动",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不是幸福,反而是痛苦。另外,马克思的幸福论也是一种全人类的幸福观,也就是幸福并不仅仅指个人的幸福,而是全人类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从严格意义上讲,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价值论,它是马克思价值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内核是生产劳动价值一元论。今天我们在研究和认识它时一方面应将其置于它创立时的社会经济条件之中并根据新的变化了的实际去发展和丰富它,另一方面还应考察它与马克思价值论的其它部分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它与价值形成、价值分配等理论的联系与区别。由于生产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概念,因此科学界定生产劳动的内涵就成为深化研究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依据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和当代的经济现实,衡量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标准不是其物质的规定性而是其社会形式的规定性。所以今天一切旨在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富裕与幸福所付出的被市场检验证明是有效的劳动,都应该被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5.
韦伯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型,其应用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向,现实中的官僚制呈现出许多的不足与缺憾,其本身也被看作是效率与民主的藩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摒弃官僚制呼声的高涨使韦伯理性官僚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对中国现实官僚体系地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性官僚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理性官僚制应成为现代中国官僚组织转型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看来,理想是建基于人的自由自觉实践之上对未来的向往、设想和追求。马克思的人生理想观是实践的理想观、共产主义的理想观,融理想与现实、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坚持马克思的人生理想观对在军队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中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科学的理想观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孟浩明 《理论前沿》2003,1(4):15-1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四个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根据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而提出的,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人的学说的发展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是现实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早在《共产党宣言》中他就揭示了这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本质特征。在《1844年经济学哲…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共产主义思想关注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和演进形态,始终以人类生存发展状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实现人类解放为理论主题和价值旨趣。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心问题就是研究用革命的手段推翻资本主义,从而为人的解放创造各种前提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和政治两个方面论证了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灭亡的不可避免性,指明了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文本语境中共产主义概念具有多重意蕴:作为思想理论的共产主义、作为社会形态的共产主义、作为现实运动的共产主义、作为理想目标的共产主义和作为人的发展状态的共产主义。其中,思想、制度和运动之维作为共产主义的原生涵义,是认识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显性线索,而理想目标和人的发展状态的维度,是理解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隐性线索,二者共同构成共产主义思想的整体性图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未来社会形态的历史走向是共产主义。它不断生成的特点赋予其理论的科学性和现实的指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项实践教育活动,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最终价值归属的共产主义思想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蕴。集中表现为:共产主义理想的生成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意蕴,共产主义实践的生成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意蕴,共产主义批判的生成性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治从维护人的权利出发,将道德与政治分离开来,带来了种种现代文明的弊端。卢梭、黑格尔等人力图重建政治的道德基础,黑格尔法哲学是现代政治的最终完成。马克思对现代政治的批判围绕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来展开,他不再为现代政治寻求美德支撑,而是在揭示和批判现代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提出了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思想,并构想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马克思既是一个现代政治的激进的批判者和超越者,同时也是其价值理想的最坚定的追求者。  相似文献   

11.
共产主义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共产主义作了初步阐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突破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局限,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对共产主义进行了科学地论证,使其共产主义思想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和谐社会思想基础上,马克思以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为指导,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向和未来理想社会的本质要求的角度来理解和阐明和谐社会,提出了共产主义这一和谐社会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构想。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扬弃了人的自我异化的基础上的实现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一种后政治的社会形态。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价值目标和根本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掘、总结和阐释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道德、纪律与理想之间有着十分复杂的联系。本文仅就文化、道德、纪律与理想的相互渗透作初步探讨,以期对“四有”教育有所裨益。一、一定的文化修养是确立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条件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讲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列宁认为,如果把学习共产主义仅仅理解为学习有关共产主义的教科书、小册子是很不全面的,是有害的,要学习共产主义,还必须领会产生共产主义的全部知识。列宁所指出的这个问题,正是文化向共产主义理想渗透、转化的问题,同时也是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事实和价值的关系,自休谟提出这个问题以来,西方哲学家们虽然做过很多努力,但却一直没有走出事实和价值分离的困境。如何实现这二者的统一,是所有哲学家们关心的问题。而在马克思那里,至少在其哲学的基础和目的,即实践和共产主义的实现这两个层面上实现了统一,并且这种统一脱离了以往的黑格尔式的统一,是在现实中的历史地、具体地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共产主义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而是"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今天,以奈格里、哈特等人为代表的西方激进左派思想家们,正在重拾这一经典的判断,把拒绝社会主义、复兴"共产主义"作为他们的重要理论使命。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时,也提出了共产主义的人格理想,即自由个性,也就是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并把人的全面自由发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资本的运动有着否定性与肯定性并存的两面性:资本的肯定性就在于它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资本的否定性在于资本本身的反人性、反历史以及最终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本性。但即使是资本的反人性问题,马克思在批判异化时,承认了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马克思还认为,资本的文化逻辑为未来的理想社会提供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即自由时间的现实性存在,这是更深层次上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社会目标和价值诉求。《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从"现实的人"出发,指出物质生产实践是全部人类历史发展的基础,从社会分工出发论证了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的辩证关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阐明了共产主义制度建立的前提,描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理论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科学意义上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而共同理想则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凝聚力,它对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具有先进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特点。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必须以共产主义理想为导向,体现在各个地方、各个集体、各行各业的发展目标上,落脚到每个人的个人志向和事业理想之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研究发现资本家为了提高利润千方百计地增加工人的劳动时间,剥夺其休闲的权利,并对此给予尖锐批判。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对待人们“休闲权”的不同态度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休闲观,认为自由时间是休闲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对于当今社会而言,马克思的休闲观在帮助人们走出“休闲”误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