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品安全行政约谈制度为食品安全的管理带来了柔性监管方式,有效缓解约谈主体与食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矛盾,对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食品安全行政约谈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相关立法还不完善、约谈主体范围狭窄、约谈程序规定不具体、约谈效力不足、救济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此,要通过健全食品安全行政约谈法律体系、扩大食品安全行政约谈主体范围、规范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程序、增强食品安全行政约谈结果效力、完善食品安全行政约谈救济机制等措施,实现食品安全行政约谈行政目标与法治目标的良性互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詹明 《理论导报》2007,(12):55-56
行政权力的日益扩大,极易使社会公共利益遭受侵害。如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从域外经验看,现代法治国家大多把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作为保障手段。但在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立法尚处于完全空白的状态。这一法律制度的缺失,不利于构建社会和谐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建立中国特色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前理论讨论和司法实践的热点。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应当在的立法上,对诉讼主体、受案范围、举证责任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行政指导法律制度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景波 《学习论坛》2006,22(2):75-77
行政指导的性质应从两个层面予以定位,即对行政主体而言,是行政法律行为,而对行政相对人而言,是行政事实行为;行政指导的价值在于效益的提升和民主参与的扩展;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在于程序与救济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行政约谈作为政府部门创新社会管理手段之一,目前存在法律定性模糊、具体规定不统一和缺乏有效责任追究机制问题。基于合理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以及责任政府理论,对行政约谈提供司法救济是维护相对人权利、限制政府权力与政府创新管理合法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行政救济制度,但仍存在一些疏漏与不足.在行政救济的途径上,复议前置、终局变议等规定增加了行政救济成本,限制了相对人的行政诉权.在行政救济的范围上,法律规定的内容相互冲突,救济的范围失之过窄.在行政救济的对象上,缺乏对与受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的相对人、有经济上利害关系的相对人的保护规定.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平衡论和公众参与理论的发展,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柔性执法的兴起,促使行政约谈逐渐被各地广泛运用。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执法方式,行政约谈蕴含着民主、平等、协商、服务等理念,极大地缓解了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但目前存在着法律定性不清、法律依据不足、法律效力不一、适用范围不明等诸多问题,未来应从健全行政约谈的法律依据、规范行政约谈的法定程序、转变行政约谈的执法理念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行政补偿是现代法治国家规制国家行政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责任政府的应有之义。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法。反思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缺陷,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补偿制度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宁城县按照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行组织部长约谈干部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干部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制度是行政领导未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滥用行政权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由特定责任主体追究责任的一种制度。构建行政问责制度,是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完善行政问责实体规范,明确问责主体、职责关系和问责标准,并规范行政问责程序  相似文献   

10.
万高隆 《求实》2005,3(12):59-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安全有序、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的法治社会,建立完善、有效的行政救济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国现有行政救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足,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完善行政救济立法,保障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战后,随着“服务行政”等理念的兴起,行政指导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行政方法,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伴随我国改革的深入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这种温和而民主的行政方式被政府部门所接受,为人们所信赖。然而,行政指导同样是一把双刃剑。目前它在我国实践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行政指导行为受到法律约束的程度还很不够,相关责任救济机制仍未形成,这严重阻碍了行政指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有必要对行政指导从法律上进一步加以规范,加强程序规制,健全责任救济制度,从而建立起完善的行政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2.
总体而言,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目前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与完善政府管理和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在行政听证的范围、信息公开、主持人身份、参加人、组织实施、行笔录效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根据相应问题的具体症结,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相适宜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浅议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证是现代行政程序法中的核心制度,行政听证制度对于保障我国公民参与到国家事务管理和行政决策活动中,实现行政决策公正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笔者通过对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对完善听证制度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听证制度能在推进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推行行政公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行政公开的主要内容是法律公开、行政主体公开、程序公开和办事结果公开.完善我国行政公开制度应确立正确的理念,逐步扩大行政公开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证作为公民参与行政的重要制度已成为当今世界法治国家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应当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和听证参加人的范围;应当健全行政听证主持人制度,使其具有独立性,应当完善行政听证笔录制度等,以此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被告拒不履行生效的行政判决在现实中并不鲜见。要解决行政判决执行难,关键在于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强制执行权,整合监督体系,创新执行措施,并将执行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指标体系,以期建构中国特色行政判决强制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7.
所谓行政指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事务的范围内,对于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社会组织(行政相对方)运用非强制性手段,获得相对方的赞同与主动配合,指导其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非权力性的行政行为。通常“表现为希望、提倡、建议、引导、鼓励、推广、参观、示范、宣传、提供信息或知识技术服务、劝告、告诫、反对等具体形式”。这一界定意味着:第一,行政指导是非权力性行政行为,不具有强制力,不同于以公共权力的强制性为基础的权力性行政行为,如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第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具体的行政协议复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复议发挥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的作用。行政协议复议制度有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行政协议复议的审查标准应包括合法性审查、合约性审查和合理性审查;审理程序的构建应以采取开庭审理方式、纳入行政复议前置、适用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引入行政复议听证程序、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等为要点;决定的适用应以变更决定与履行决定为中心,增加确认无效的决定,完善行政协议效力体系。  相似文献   

19.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能够灵活应对复杂社会现象的管理方式,在政府执法理念转变的过程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针对行政指导行为,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上作出的明确规定对我国的制度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立足我国实际,行政指导行为显现出诸多负面问题,尤其是程序设计及救济机制的缺位使行政指导实践饱受困扰。因此在分析问题与借鉴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可行的制度构想,尽快完成行政指导行为规范化路径的整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行政问责制建设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构建民主、法治、责任政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笔者拟提出一条从制度建设方面来完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