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西方列强铁船火炮的侵略和大量商品及资本的涌入,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也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和渗透。建立于日益发达的商品经济基础上的近代西方文化与建立于长期宗法氏族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激烈碰撞。这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空前的挑战。与之同时,中国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与更新。面对近代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挑战,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的争论。中国传统文化应坚持还是抛弃?如何对待西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出路何在?对上述问题的不同态度,形成了此时期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其中,关于法律文…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他们创办了教会女学。教会女学虽然其志不在教育,但客观上却揭开了广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序幕,对广西女子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会报刊与近代中国新闻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西方近代文化和中国近代文化的双重必然性制约 ,近代文化史上的教会报刊在释放其自觉的福音传播媒介功能的同时 ,也充当了促进近代中国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以及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不自觉的历史工具。对于近代文化史上的教会报刊的研究 ,既可以从传统的动机论层面出发 ,也可以从通过偶然性实现自身的历史必然性高度出发 ,达到对这一近代文化现象的多重观照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教会学校是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工具 ,但教会学校的教学活动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当时的中西文化交流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爱国与改革开放密切相关。爱国就要救国。在近代 ,西方侵略造成的亡国危险 ,使人们不得不把救亡图存作为最紧迫的任务。但是 ,仅仅反抗外国侵略 ,并不足以救中国。要想救中国 ,必须引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 ,实行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6.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传统的性别歧视和封建意识使贤妻良母成了千年沿袭不变的女性传统形象.近代鸦片战争以来,大批外国传教士入华,各种传教团体竞相成立,他们通过教堂、医院特别是创办教会女校等形式,使女性群体开始妆触到西方文化,拉开发女性群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传统文化转型的历史进程 (一)近代文化转型阶段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对外反抗西方列强侵略、对内反抗封建主义压迫的同时,对自己几千年悠久的文化进行了由浅入深、由物质到精神的深刻反思.首先是实用技术的反思.从鸦片战争,中经1861年开始的洋务自强运动,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是"经世致用"观念复活,富国强兵呼声高昂,从器物上承认不如西方文明,而觉得有必要于此舍己从人的时期.接着是政治制度层次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与鸦片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阶级结构开始改变,主权遭到破坏,开始向半殖民地社会转化。在西方侵略和近代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原有的封建组织形式的缺陷日益暴露,原有的社会组织力开始失效,中华民族遇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少数不甘沉沦,而又多少接触了西方文化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改革主张,也遇到了种种阻力。  相似文献   

9.
司法鉴定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它随着政治制度、司法制度的不断更替而进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进步而完善。中国古代司法鉴定的传统观念基础来自于儒家思想体系中关于“天道”与“人道”关系的哲学思考,“天人合一”理论决定了中国古代司法鉴定传统的基本特征和历史面貌。从清朝末年开始,西方国家的法律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中国近代司法鉴定制度开始确立。随着1979年现代法制重建,我国三大诉讼法颁布施行,中国现代意义的司法鉴定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199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司法部负责“指导面向社会服务的司法鉴定工作”的职责,使我国司法鉴定制度进入了改革和完善时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的社会变革引发了其他领域的变革。其中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就是引人注目的一场运动。它不仅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德才兼具的知识女性群体,而且开启了对男女教育平等权的追求,在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的肇起是教会女学。鸦片战争后,随着香港割让,五口通商,大批外国传教士入华,他们获取在华传教办学的特权。各种传教团体在中国沿海地区相继创办各类教会学校,而且是从女子学校开始。1835年9月39日美国公理会传教士郭士立夫人(Mrs.Gutglaff)在澳门设立女塾,…  相似文献   

11.
今年既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割让台湾岛的《马关条约》签订一百周年,又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我们既要庆祝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伟大胜利,还要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而当我们认真回顾近代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时,就会发现有一个至今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即如何看待帝国主义在近代对中国进行的殖民侵略。对此,从过去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都有人大唱赞歌。过去,所有的侵略者都把侵略看成是对中国的恩赐,是为了帮助中国建立“王道乐土”。近几年,西方某些学者掀起一股为鸦片战争翻案的逆流;日本也公然否认自  相似文献   

12.
文化帝国主义与国家文化安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强势国家美国假手全球化,为弱势民族国家设置了“文化帝国主义”的“陷阱”。文化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弱势国家的文化安全敲响了警钟。在全球化浪潮中,抵制文化帝国主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当前需要十分警惕和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洪秀全借助宗教外衣,对主体间关系从理论、制度、实践上作了新阐释,曲折反映了近代农民阶级对主体间平等互爱关系的追求,其文化基础来自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文化与近代文明以及中国农民起义传统的示范。然而,这种思想由于封建皇权意识的干扰、拜上帝教会的工具性、制度设置的随意性而暴露出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西方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包括创办女校、提倡天足、主张婚姻自由、教会妇女识字读经、传播西医等,虽然主观上是为了扩大教会势力,但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妇女的觉醒.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在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推动下近代女学产生,并且始终贯穿着贤妻良母式的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和中国女性的现实要求的。近代女学的产生不但给大批中国女性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也使其中许多女性跳出了贤妻良母的教育思想模式,参与社会职业活动。这为女性实现人格独立、经济独立,争取男女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促进了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文化中,法律与宗教的联系十分紧密,不容忽视,且这一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社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法律与宗教共享四种要素,即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可以说,西方法律传统浸渍了基督教的影响,这种情形始见于古罗马,在中世纪尤为明显。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教会和教会法对中世纪西欧的主导作用,探讨和分析教会法的定义、基本渊源及其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一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近代传入东方后,日本、中国的知名人士都依据自己的传统,并借鉴别国的理论,创造了“自我”的民族主义价值观。刘师培的民族主义思想即是一例:中国文化至上主义的夷夏观、西方及日本的集于一体。这表明,在传统与近代之间,民族主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女子学校教育始于近代.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随后各列强风涌而至,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中国的教育打破儒学独尊局面,渐由封建专制主义性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变.在中国大地上,一方面,封建统治者继续顽固地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另一方面,在五口通商处各资本主义列强开始实行殖民教育,他们把开办教会学校作为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想通过教会学校“培养为教会服务的牧师和教师,使他们成为中国未来的领袖和指导者,给未来的中国施加最强有力的影响,”于是教会女子学校随即出现.1844年英国女传教士爱尔德赛女士(Miss Aldersay)在宁波首创一所女子学塾,这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大陆创办的第一所教会女校,也是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开始.1847年美国长老会在宁波也创办一所女塾;1850年4目,美国圣公会传教士裨治文的夫人格兰德女士(Eliza Gillette)在上海西门白云观建裨文女塾;同年,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麦利和夫人斯佩里(Sperry)在福州创办一所女校;1851年美国圣公会传教士琼司女士(Emma Jones)在上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以资本为核心的世界体系当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面对列强的凌辱,“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刻不容缓的主题。这即是“五·四”时期呈现给人们的历史画卷。随之而来的则是西方的、民主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等外域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这其中包括了对于中国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文化启蒙。这一启蒙立足于已然在西方开始的世界现代化进程,是对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为标识的西方近代文明曙光的关照。  相似文献   

20.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体现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方面。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抗争的历史。龚自珍、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王韬、马建忠、郑观应、薛福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用他们的言行勾勒出中国近代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轨迹。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知识分子在承接中国近代先进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把近代先进文化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开辟了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