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砖+"合作模式是对全球治理机制建设的创新贡献。机制互动和机制关联理论通过聚焦"机制+",为探讨"金砖+"合作模式提供了有用的分析视角。"金砖+"合作模式注重拓宽地域范围,坚持灵活渐进,秉持发展优先原则。中国推进"金砖+"合作模式的制度创新,通过"机制+跨区域成员国"的实践路径,密切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夯实了金砖国家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集体身份认同,使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真正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机制。因此,对"金砖+"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制度改革、提升制度性话语权、推进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战略对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2.
"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京共识"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北京共识"是未竞的中国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必须走持续、协调的发展之路,必须建立一个充满关怀的宪政国家,让世界分享中国的增长带来的益处,走一条和平、共赢、开放和自由的发展道路,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背离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转型持某种怀疑和批评的观点。这种评价的历史渊源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分歧和意识形态差异,其核心观点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在社会制度上脱离社会主义、中国在对外关系中背离第三世界。对于这种评价,我们的确需要予以澄清,因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从更根本、更长远的角度造福人类,有益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关系中,发达国家对经济规则与经济秩序的强势主导仍然相当明显。在国际援助领域,富裕的西方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并未使后者真正脱贫。其根源在于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和超越纯粹经济范畴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及支撑传统资本主义"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功利哲学。用发展的眼光看,惟有实现国际经济民主化、建立国际经济援助新秩序,方能真正兼顾民生和受援国的经济发展。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如何在对外援助领域既做到发展红利共享,又实现自身经济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方妹 《法制博览》2013,(7):148-149
在我国,"法治政府"概念的真正提出还是近十年的事,其目的主要是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从而最大限度得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建设和谐安定的法治中国。由于"法即硬法"的传统观念的深刻影响,中国在行政控权方面采用的主要是"硬法控权模式",但是,随着行政的专业性、技术性发展,行政裁量的事项越来越复杂,硬法难以满足控制行政裁量权的实践需要,而新生的软法控权模式正好可以弥补硬法控权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引进外资的行业领域和地区限制进一步放宽,世界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站稳脚跟,把中国本土市场竞争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增长的瓶颈,维持企业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7.
萧武 《南风窗》2011,(22):54-55
以往某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本身是学习和效仿西方文明的结果,从政治制度到社会文化、经济增长等各个层面而言,本身并不对西方文明传统构成挑战。中国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并不与西方完全相同,从而构成了对西方文明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中国模式"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为了避免陷入术语之争的陷阱,有必要对"中国模式"一词进行逻辑分析,借以廓清理论探讨的界限。从哲学角度考量,"中国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体论的"中国模式";第二层次是认识论的"中国模式";第三层次是价值论的"中国模式"。三者都可以通过其先行概念——"中国崛起"予以界定。相应地,研究"中国模式"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确证本体论的"中国模式"客观存在;第二阶段,为认识论的"中国模式"正名;第三阶段,阐发价值论的"中国模式"的世界意义。从本体论来看,作为一个事实,"中国模式"是客观存在的。从认识论来看,建构"中国模式"就是要搭建中国崛起的解释学框架,提出与自身综合国力相符的中国思想,可以将其理解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价值论来看,"中国模式"为苦于发展滞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思索的源泉,也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与“天下大势”解读“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北京共识"成为各国政治家和学者竞相谈论的话题.所谓"中国模式",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国外政治家和学者视野中的另一种话语形式."中国模式"造福于中国与世界,它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明成果.本文将"中国模式"置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这段很不寻常的历史和当代世界的"天下大势"中作一审视与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从方法论、理论意义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发展方向,是深化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理论研究的重要保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也有力推动着理论范式的创新。这种创新表现为中国国际关系理念与价值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和话语创新。我们需要深刻辨识中国全球伙伴关系战略对开创国际关系新模式的理论意义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对世界共同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价值。21世纪的国际竞争具有新的特点,更多体现为纵向竞争、间接竞争、错位竞争。由于美国视中国为长期性的竞争对手,这使得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战略竞争呈现长期化态势。我们应从更广阔的战略图谱中定位竞争,从管控竞争、化解竞争的角度去应对竞争,其中包括推动实现"真正的多边主义"。  相似文献   

11.
美刊《当代中国杂志》2006年2月号刊登了中美经济与安全评论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I.帕利题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外部矛盾: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全球经济萎缩的危险》一文。文章认为中国目前所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虽然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来探究这一问题,但其观点确有借鉴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当前发展战略的局限性:相互对立的学说在过去的2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近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即使是…  相似文献   

12.
张墨宁 《南风窗》2011,(15):28-30
能否真正建立"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让社区医疗机构和全科医生成为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则取决于医疗资源向下游分流的畅通渠道。全科医生只有首先"下得去",才能"留得住"和"用得好"。  相似文献   

13.
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均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将它们历史地联系起来研究,考察二者关系的成果并不多见。黄宗良教授在新著《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一书中提出了"八重八轻"是苏联模式的特征、"三个垄断"是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端、官僚特权阶层问题是苏联模式的要害;"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是"一个主义、两种模式";妥善地处理好"发改稳、党民法、马中西"三个三者关系在解决中国模式面临的矛盾中的作用;发展中国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破产、新自由主义碰到危机的情况下,人类文明发展为中国人提出的新任务等若干重要见解,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巴西劳工党政府实施工农业并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步的有质量增长的发展战略,推出"零饥饿计划"、"家庭救助金计划"等一系列减贫、扶贫措施,广泛开展反饥饿、反贫困和反失业运动,注重通过社会民主协商和广泛参与,弥补政府与市场的不足,从而建立健全以社会发展为核心,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民主治理协调统一的国家治理模式。中国应借鉴其有益经验,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公共资源和利益分配不公、人民民主参与和社会参与不足等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筑牢国家治理体系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经济与金融部门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中遭受重创,一改连续十年快速增长的势头,出现严重的下降。外部因素的冲击固然是危机发生的导火索,但是分析俄经济结构可以发现,根本原因在于俄自身经济发展未能摆脱惰性的能源型模式,从而对外部市场高度依赖,并由此导致国家经济增长存在严重的脆弱性。真正转变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这才是俄罗斯经济发展摆脱危机模式、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模式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北京共识"是在"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的国际理论氛围中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所作的评价中较为公正和客观的系统理论."北京共识"的提出,反映了中国软实力的提高.我们主张用"中国模式"而非"北京共识"来概括中国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模式"尽管存在诸多隐忧,但将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三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和谐社会是包括社会主义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他们对共产主义的论述集中在"人的解放"、"自然生态"和"生产方式"三个维度,解决了三类矛盾,即人自身矛盾的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真正解决、人与人矛盾的真正解决。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人的解放"维度的和谐社会、"自然生态"维度的和谐社会与"生产方式"维度的和谐社会具有高度一致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现实契合性。  相似文献   

19.
相伟 《南风窗》2011,(15):78-79
不管是解决眼前的"用工荒"问题,还是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长期腾飞,农民工"市民化"都是大势所趋,但要使农民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中国还需要"过五关"。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发展经验——"中国模式"也成为各方研究的热点。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就是以往用来解释东亚发展最重要的"发展型国家"理论是如何看待"中国模式"的。对"发展型国家"理论和"中国模式"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前者的早期观点和后者之间存在适用与否的争论,学界并未完全取得共识。"发展型国家"理论的晚近观点主要适用于解释中国的地方经济发展,缺乏对全国性政策网络的描述。在当前中国和东亚其他经济体都面临经济调适情况下,"中国模式"的发展特别是"深化改革"以来的系列方案能够为新一代的"发展型国家"理论提供丰富的经验例证与理论延伸,促进二者之间的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