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尔 《人大研究》2001,(11):14-15
20 0 1年 7月最高人民法院的一项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也许并未引起太多人的关注 ,然而 ,它却在法学界和司法界引起强烈的震动。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宪法能否司法解释并且在司法判决中被直接援引 ?也有人称 :新的司法解释首次宣告了宪法的司法适用效力 ,这将对推进中国宪法走向宪政起到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宪法适用可分为立法适用、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三种模式.其中宪法立法适用属于立法者的宪法权力和义务,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宪法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的前提;宪法行政适用是宪法适用的重要途径;宪法司法适用是宪法适用的关键,是宪法作为裁判规范的具体表现和在实践中的实现方式.这三种宪法适用模式紧密联系,共同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3.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在广大民众的民主要求下制订了几个宪法性文件。这些宪法性文件的演变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宪政发展有着紧密关系。《训政约法》的制定为宪政的开始做了准备,《五五宪草》的制定标志着宪政的雏形,《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意味着南京国民政府宪政的定形。宪法演变与宪政发展的这种紧密关系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俊 《人大研究》2002,(3):19-20
20 0 1年 6月 ,最高法院的一则批复 ,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起法学宪法学界的巨大震动和前所未有的关注 ,关于宪法司法化和由此引发的我国宪政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再次成为理论热点。为此 ,我刊于 2 0 0 1年 11期 ,发表了一组观点不同的文章 ,受到广大读者关注。这里我们又刊发了这篇文章 ,以便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香港城市大学朱国斌博士所著的《中国宪法与政治制度》一书,是作为“中国海外推荐教材”而编写的,其初衷是为即将回归的“新香港人”提供认识中国现实和国家制度的参考,出版后,受到香港和内地读者的欢迎。该书视野广阔、框架新颖、写法独特,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了中外宪法制度发展和宪法理论研究的成果,读后很受启发,使我对宪政有—个大...  相似文献   

6.
早在80年代,理论界就曾讨论宪法司法化问题.宪法司法化的障碍源于最高人民法院1955年和1986年做出的在法院判决中不准引用宪法的两个批复.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在"冒名上学"案中做出了关于法院判决中可以引用宪法的相反批复,从而使宪法司法化问题再度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文拟就宪法司法化的含义、现状和难题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7.
宪法监督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我国国情,这是宪法监督发挥作用的前提。我国宪政国情可以从三个方面考察:政治理念上,强调议行合一;制度层面上,人大制度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制度;实践层面上,执政党是实际的国家权力中心。特有国情使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面临是否承认分权、人大是否受监督、执政党行为是否受制约等困惑。特有国情决定了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实质是保障各级各类国家机关贯彻执行执政党的方针政策,而关键是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人行为应受合宪审查。我国应建立执政党成员占主导地位的、中央与省两级分别设立的宪法监督委员会。这种宪法监督模式有利于实现对执政党组织的监督,有利于树立人大权威,有利于实现政党与国家关系的法律化。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7):75-75
谢维雁在《现代法学》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对于中国是否存在宪法诉讼,我们不能从严格的西方标准来回答,而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来分析。在理论上,我国宪法并不排斥宪法诉讼,但是,即便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不支持宪法进入诉讼的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宪法案件却仍然是存在的。而且,在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在我国还存在宪法政治化的观念、制  相似文献   

9.
葛天博 《前沿》2011,(23):103-106
被学者称为"宪法第一案"的齐玉苓案在当代中国宪法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宪法作为政治意图的设计文本,意味着法治是立宪意图的实施形态。宪政不过是改良的法治,由此,宪法司法化不过是想象中的伪命题。或许,理性地接受一个社会成熟的过程,较之期待法治"建设"一蹴而就,不啻一种贡献。  相似文献   

10.
佟德志 《思想战线》2006,32(5):21-26
在改造英国议会主权的基础上,美国形成限权宪法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之一在于以司法机关制约立法机关,形成司法审查的制度,但亦造成民主性困境。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凸显了美国宪政文明的二元个性。  相似文献   

11.
周琦  贺鉴 《求索》2011,(10):155-157
非洲的军人政权是二战后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权形式,最先出现在二战后的北非阿拉伯国家中。就整个非洲而言,比较典型的是尼日利亚的军人政权、加纳的军人政权以及苏丹的军人政权。军人政权对非洲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对东北非国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宪法变迁与宪政发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从制度观察和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执政党的宪法地位,那么政党主治将构成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中国宪法关于政党制度的安排,为政党活动的有序化、法制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这些安排也存在重要的缺失。中国的政治现实要求加强政党法制化建设,但必须研究思考其在理论逻辑上引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坛》2012,(7):46-46
周叶中、李炳辉在《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载文《社会基础: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条件》认为,从宪法到宪政不仅需要制度支撑,而且必须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这是从宪法到宪政的关键。宪法的社会基础是指宪法得以真正存在并使宪法得以实现的社会条件。宪法与宪政的统一取决于社会基础是否具备,强化宪法与宪政的社会基础是当代中国改革的必然吁求。具体而言.政治改革必须与社会改革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14.
王勇 《人大研究》2002,(5):30-34
晚近审结的“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空前“激活”了沉寂的中国宪法“学界”。本案的最大意义其实在于使中国的非宪政得以真正暴露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人们对于本真的法治理念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肖巧平 《湖湘论坛》2003,16(6):52-53
一、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概况在上个世纪 80年代中期 ,我国司法领域是拒绝宪法司法适应的。自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工伤概不负责”是否有效的批复》首次确认人民法院有权直接援引宪法规范作为处理民事纠纷的依据之后 ,宪法在司法中逐渐地被适用。1995年四川省新津县人民法院在审理王玉伦、李尔娴诉新津镇蔬菜村土地转让费纠纷案[1 ] 中援引了宪法男女平等原则。 1988年四川省眉山县人民法院在审理刘明诉铁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二处第八工程公司、罗友敏工伤赔偿案[2 ] 中援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 4 2条第二款规定。 2 0 0 …  相似文献   

16.
公民基本权利的效力主要由公法效力(直接效力)及私法效力(间接效力)两个层面所构成,而这两个不同层面的效力分别为宪法司法化和宪法私法化提供了正当性基础。公民基本权利效力结构二元性是指公民基本权利同时具有公法效力和私法效力。其基本秩序是以公法效力为主、私法效力为辅。中国宪政的选择应以近代立宪课题为重心,以宪法司法化而不是宪法私法化为宪政实践的真正方向。  相似文献   

17.
余玮 《人大建设》2004,(4):9-12
许崇德一生参与制定了4部法律——54宪法、82宪法、香港特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区基本法。在中国人民大学已执教整整50载的许崇德,不仅是一位潜心耕耘的学者,更是一个中国宪政建立与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  相似文献   

18.
《政策瞭望》2004,(2):28-29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我国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具体操作标准上的法律空白将被填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表示,制定这个司法解释依据的司法价值理念是:让无辜的受害人能够得到司法救济;让无视他人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的侵权人承担责任和风险。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建设必将大量涌现地方政府抽象行政行为,也必将大大增加行政权力被违法行使的几率。正确认识到省、市、区(县)、乡(镇)四级地方国家机关及其权力行为在宪法层面上的关系,是保障地方政府行为依法的思想基础;依循宪政要求而行使权力是保障其抽象行政行为合法的唯一思维导引。  相似文献   

20.
宪法作为一纸契约,是各方利益主体相互协商、妥协的产物。1921年湖南在制定省宪的过程中,由于制宪各方在省议员名额分配和省长选举办法上僵持不下,省宪审查会破裂,宪法草案几近流产。最后,由于各方的相互宽容、妥协,宪法草案终于得到通过。故宪政的妥协不是偷安,而是双赢。在立宪时,妥协是一种立宪的技艺,更是立宪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