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创造性地揭示了实践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作用,并把科学的实践观作为新唯物主义的基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决裂以及新的哲学体系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建立。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中的突出的核心,从提纲中的基本思想可知,科学的实践观点是认识论和历史观基本的首要的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首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4.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旧唯物主义的起跳点。从《手稿》到《提纲》,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在《手稿》中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萌芽.对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否定;实践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哲学的历史使命必然由认识世界转向改造世界。马克思在《提纲》中基本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宣告了哲学的历史使命是改变世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处处体现着科学实践的作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深刻丰富,充分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新时代重温《提纲》,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实践真理标准,有助于我们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考察“新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历史本质及其理论表征,揭示出旧哲学在理论上的症结所在,昭示出“新唯物主义”理论建构的逻辑进路:一是从实践哲学出发,以本体论、真理观和历史观的视角切入,展现出其理论前提;二是在立脚点建构中展现出“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逻辑优先性;三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图景中深化对现存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执持理论与实践、批判与建构、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完成对旧哲学的历史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包含天才世界观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洗练的哲学语言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赋予哲学以"人为性"与"为人性"特质,在全面改造、扬弃、超越旧哲学的过程中,实现了哲学功能的价值论转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手稿>与<提纲>之间的关系问题长期未受到重视和解决.但比较这两篇著作可以发现,<提纲>的基本观点首先在<手稿>中得到了研究和锻炼,是对<手稿>以来思想的汇集和提炼;马克思在<手稿>中既高度评价了费尔巴哈,也对他直接间接地进行了批评;产生这种矛盾关系的原因,归结起来是马克思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他与费尔巴哈之间实际存在的对立.因此,把<手稿>看作<提纲>的思想基础是恰当的,它可以使我们理顺<手稿>与<提纲>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为积极挖掘和利用<手稿>的思想资源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导师,而且还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先行者。在马克思一生的新闻实践中,正是由于在为《莱茵报》撰稿期间遇到“物质利益”的疑难,才使马克思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而激发了马克恩思想的变革。因此,对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新闻实践活动做一简单探讨,对于厘清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世界本质的追问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尽管他们的观点针锋相对,但二者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即离开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活动去追问世界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批判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把从追问世界的本质转变为追问人的感性活动和现实生活,形成一种现实的感性世界。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自然,显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人类通过生产劳动、社会交往和语言符号形成了现实的人类世界图景。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都提出了哲学终结。但是,基于人本主义的直观感性实践观,费尔巴哈的哲学终结仅仅归结为抽象的爱的宗教;而基于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的哲学终结的归结点在于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当代视阈,虽然西方诸多学者都提出了哲学终结,但是离开科学的实践观,无视哲学的现实指向,这种哲学终结都是不彻底的。事实上,现代性正是当代西方哲学终结的根本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马克思相关文本的理论解读,文章认为,“历史叙述”方法的转换是马克思文化哲学观变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文化史”历史叙述逻辑中,马克思提出了典型的唯心主义文化哲学观。在确立“现实的历史叙述”方法论之后,马克思原有的文化哲学观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话题,并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发展为人类文化解放的现实维度。为了建构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观,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理解分析马克思原生态文化哲学观点,以求拓宽其视角,丰富其内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理论旨趣似乎集中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但其最终目的乃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马克思在现代资本主义语境中对教育进行了考察,并在充分揭示现代性弊端和现代社会“人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综合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哲学.这种教育思想的目的是促进社会进步,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强调教育面向大众,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因此,它在现代教育的问题域、教育目的以及教育中人与社会关系等内容上均超越了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革命,其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实践以及微观的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教育革命”是建立在其哲学革命——实践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人们从关于自己是何物或应当成为何物的虚假观念统治下解放出来。马克思哲学的问题形成于马克思哲学探索的基本立场。马克思哲学以其特有方式提出并解决了传统哲学不重视也不能解决的哲学问题,也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不再以传统哲学的在场方式而在场。马克思哲学的在场方式是作为生活准绳与指导人们生命活动的精神原则而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中,并非仅仅作为哲学知识而存在于文明之中。反思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目前的困境,涉及马克思哲学的在场方式、"问题意识"与哲学研究的基本立场等三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问题,还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两个意义上可以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的意义上,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所具有的决定性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实践论》作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深刻阐发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了人类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党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哲学基础。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运用《实践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应当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是人类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其本原可以从根本构成和历史溯源两个方面来认识,它具有广泛性、阶级性、内隐性和实践性,具备认识功能、导向功能和规范功能,在结构上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也可分为文化特质、文化丛和文化模式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历久弥新。概而言之,两论所彰显的哲学魅力主要体现在:它是一部中国风格的哲学论著,是一份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更是一套中国气派的理论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9.
自我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教育具有主、客体的合一性、选择的自主性、内化与外化的主动性等特征。自我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它能揭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某些规律,为完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创造一定条件。把自我教育提升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