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幽默故事八抬大轿1939年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遇到毛泽东,便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  相似文献   

2.
范文澜是浙江绍兴人,著名的历史学家。范老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北京、开封等地教书,做过讲师、教授、院长。1940年范老赴延安,主持历史研究室工作。毛泽东指示他写一部中国通史,为某些干部补习文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篇白话译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吉 《党史文汇》2002,(3):37-38
1946年10月20日,解放区晋冀鲁豫边区出版的《人民日报》第三版,在显著位置刊发了范文澜用白话翻译毛泽东词作《沁园春·雪》(以下简称咏雪词)的文章,题为《沁园春译文》。该文是毛泽东诗词的第一篇白话译文。与该文一同发表的,还有范文澜鼓励音乐工作者为咏雪词配制的曲谱(见影印件)。这一曲谱,是毛泽东诗词的早期曲谱之一,也是正式发表的第一首毛诗曲谱。译文和曲谱,都是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诗词传播史的珍贵史料。笔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历史学家范文澜所作的这篇白话译文,更不知道在范文澜的鼓励下音乐工作者创…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0,(10):4-7
毛泽东爱读史,也最善于读史。他和许多著名历史学家往来密切,注重帮助指导历史学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观察和研究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历史学家们非常敬佩毛泽东的历史知识和渊博的学问,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史学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毛泽东。范文澜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杨成武是真心真意地拥护的。那时他也认为,此举是“反修防修,使我们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的政治运动”。在那个年代,许多同志对毛泽东的指示,是坚决执行、坚决照办,不打任何折扣的。他们相信毛泽东,崇拜毛泽东,但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领袖并不是完人,领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档案史册中,记载有他与语言文字学家和教育家黎锦熙的一幕幕师友情深的往事;大型红色经典巨片《恰同学少年》中有青年教师黎锦熙与主考老师力争毛泽东入学考试作文第一名的场景。黎锦熙是何许人也?黎锦熙是五四运动先驱、著名文字学家和教育家,曾与吴玉章、范文澜、成仿吾、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等共同担当起中国文字改革的重任。年纪比毛泽东大3岁的黎锦熙,既是毛泽东的老师,又是毛泽东的挚友。他们俩人在60多年的交往中,处处表现出是真正的"知心师友",堪称楷模。  相似文献   

7.
一、徐涛的回忆 毛泽东同志对自然科学抱有浓厚的兴趣,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1953年,我那时20多岁,被分到毛主席身边做保健医生.当时主席已经60岁了,他将我当作一个年轻的朋友.当年的一个秋日,我跟主席在菊香书屋前面的小院子散步时,谈到了物质结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精熟古代的名家名作,具有高深的古典文学素养。对史学、文学、经学都很精通。他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自勉联作为治学名言更是广为人知。范文澜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国学名家"、"史学大师"。他很敬佩毛泽东诗词恢弘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积极、热忱地把毛泽东的名作《沁园春·雪》译成白话文,开翻译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与毛泽东“唱反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漱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号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毛泽东与梁漱溟二人同庚,那时毛泽东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他们初识于1918年,在杨开慧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家.  相似文献   

10.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精熟古代的名家名作,具有高深的古典文学素养。对史学、文学、经学都很精通。他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自勉联作为治学名言更是广为人知。范文澜在学术领域成绩斐然,被誉为"国学名家"、"史学大师"。他很敬佩毛泽东诗词恢弘的意境、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语言艺术。积极、热忱地把毛泽东的名作《沁园春·雪》译成白话文,开翻译毛泽东诗  相似文献   

11.
博采之窗     
毛泽东的“甲字第1号”持枪证 毛泽东第一次摸枪是在湖南新军当普通列兵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湖南是第一个响应的省份。当时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就读,受革命党人来校演讲的鼓舞,决定同其他几位朋友去参加革命军。那时新成立了一支学生军,但毛泽东认为它的基础太复杂,于是决心参加正规军。他参军后被编入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每月军饷7元。正规军配发有枪支,毛泽东每天操着枪支与新军战友作列队和射击训练,平生第一次学  相似文献   

12.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毛泽东主席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的交往充满了特殊的传奇色彩。 毛泽东第一次见到 许世友,就给他改了名 许世友同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是在l935年8月。那时他是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正率领部队踏上纵横数百里的茫茫草地,开始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历程。一天,毛主席来到了第四军军部,所谓军部也就是正在行进中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13.
《西行漫记》中记道,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中曾采取了一个革命行动,“我的一个朋友和我剪去了我们的辫子,但是其它一些相约剪辫子的人,后来却不守信用,于是我的朋友和我就出其不意强剪他们的辫子,总共有十几个人成了我们剪刀下的牺牲品”。这位与毛泽东一起勇敢地与反动的清朝决裂的“朋友”,叫胡崇减。他是湘乡永丰  相似文献   

14.
1939年初秋的一个上午,毛泽东要从住地杨家岭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两地相距约八九华里路程。考虑到安全等问题,马列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特意派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宣传干事马洪和韩世福 4人去接毛泽东来作报告。   4人只走了一半路程,刚跨上延水河桥头,就和毛泽东相遇了。他们纳闷:主席为什么来得这么早 ?毛泽东忙问:“你们 4人风风火火的,要干么子去 ?”   由于没赶到出发地去接毛泽东, 4人甚觉难堪。邓力群急忙向主席解释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可我们来晚了,很不像话。”   毛泽东摆摆…  相似文献   

15.
梁漱溟,桂林人,年少敏于学,24岁应蔡元培之聘,当上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便成了名满天下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号称是“中国最后一个大儒”。毛泽东与梁漱溟二人同庚,他们初识于1918年,在杨开慧的父亲、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家里,那时毛泽东只是北大图书馆的一个小职员。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史博览》2008,(4):52-53
毛泽东亲自创意并交代任务 历史学家范文澜所著的《中国通史简编》,是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地叙述中国历史的史学巨著。它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相似文献   

17.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新闻稿是熊向晖起草的,毛主席作了3处修改。其中,第一段原文是,“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主席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圈掉了“伟大”两个字,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主席改完后,将稿子交给熊向晖,并问你有什么意见?熊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只是对第一处的修改不理…  相似文献   

18.
五、说通敌团丁遇险反脱险1927年9月,就在毛泽东紧锣密鼓地进行秋收起义的准备工作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那就是毛泽东在从浏阳去安源做工作的途中,被地主民团抓住了,情况十分紧急。那天,毛泽东装扮成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张先生,同时任县委书记的潘心源、安源工人俱乐部党员易子义,到浏阳义勇队传达起义的指令。当晚,他们入住在浏阳与江西铜鼓交界的张家坊的一家客店。谁知就在这时,他们被当地的地主民团组织———“铲共团”捉住了。那天早晨,毛泽东一行3人正在客店吃早餐,忽然门外传来一片狗叫声和阵阵叫喊声。接着,他们看见…  相似文献   

19.
由于种种原因,江青这人令人真假难辨。我在写作《江青传》时不能不做许多辨伪工作,关于江青入党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关于江青的入党经过,有着各种说法。毛泽东的卫士长李银桥在其所著《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一书中,回忆江青在延安整风时曾对他说过的两句话:“那时,是个姓王的介绍我入党的,名字我忘记了。现在这个人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相似文献   

20.
亦水 《党的文献》2005,(6):83-84
1945年4月25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一个很长的口头政治报告.在谈到1942年的整风时,他谈起了那时知识分子的情况:"当时很多文化人总是和工农兵搞不到一起,他们说边区没有韩荆州.我们说边区有韩荆州,是谁呢?就是吴满有、赵占魁、张治国.这个故事可以说一下,唐朝时,有一个姓韩的在荆州做剌史,所以人们把他叫作韩荆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